音乐是情绪的调味剂

当孩子在家里演奏一种乐器时,父母迟早会听到“一支熟悉的曲子”: “我不想再练习了。”要想客观地面对“这支曲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掌握演奏一种乐器的技巧,孩子需要对他们努力的赞赏,而不是对他们错误的批评。错误是可以纠正的,不是抨击孩子能力的理由。当孩子拒绝去上音乐课时,许多父母会跟孩子解释,甚至威胁。

一些父母记得自己曾经也被迫参加过音乐课程,决定不让孩子再受这种罪,他们得出结论:孩子要不要演奏乐器不是他们作父母的问题,而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练习,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想练习的时候就练习,只有学费依然是父母的责任,而练习乐器应当被视为孩子自己的责任。

而有些父母则记得他们在学习音乐时的过分纵容所带来的后悔,因此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孩子都要演奏音乐。甚至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前,他们就已经为她准备好了乐器。一旦她能够拿住小提琴了,能够吹喇叭了,能够在钢琴上敲打了,她就要开始练习预先决定的乐器。

孩子的眼泪和怒气会被漠视不理,她的反抗也会被压制。父母的话又大声又清晰:“我们付钱,你演奏。”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获得音乐上的进步,也可能不会进步,但是,整个计划所需要的代价可能很高。如果后果包括长期扰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代价就太大了。

童年阶段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给情感提供一个有效的出口。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束缚、管制和挫折,因此排遣的渠道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最好的消遣途径之一,它把你的愤怒说出来,把你的欢乐表达出来,让你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

父母和老师通常不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音乐的用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寻求使优美旋律重现的技巧。这样的话,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对孩子的表现和人格的评价和批评。不幸的是,大多数结果通常都很相似:孩子试图放弃课程,避开老师,中止音乐“生涯”。在许多家庭里,被废弃的提琴,不再弹奏的钢琴,或者沉默的长笛都成了痛苦的回忆,使你想起那些受挫的努力和未能实现的希望。

父母能做什么呢?父母的工作是找一位亲切、体贴的老师,一个了解孩子就像了解音乐一样的老师。老师掌握着孩子对音乐保持连续兴趣的钥匙,老师能够打开时机之门,也能关上时机之门。老师最关键的任务是要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心。如果老师不能做到这点,他就无法胜任指导工作:孩子不可能从他厌恶的老师那里学会热爱音乐。而老师情感上的音调比老师的乐器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为了预防可避免的麻烦,老师、父母和孩子应该讨论——并且同意——几条基本规则,下面就举一些例子:

1.不能取消课程,除非在约定时间的至少前一天通知老师。

2.如果约定的课不得不取消,让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打电话通知老师。

3.在选择音乐练习的时间和进度上,提供给孩子切合实际的回旋余地。

这些规则不赞成在最后一分钟情绪化地取消课程,这能够促进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向孩子表明,我们重视音乐,更尊重感觉和思想。

不应该就练习的事情向孩子唠叨不休。不需要提醒孩子乐器有多贵,父亲多么努力地工作赚钱,这样的话只能使孩子产生内疚和不满,既不会增加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也不会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父母应该避免预测孩子“伟大”的音乐天分,下面这样的话是非常让人沮丧的:“你有非凡的天赋,如果你肯用它们。”“你只要专心,你就能成为第二个比利·乔。”孩子们可能会觉得维持父母幻想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检验它们。孩子的座右铭可能会变成:“如果我不去试,就不会让我的父母失望。”

孩子最受到鼓励的时候,是他或她知道困难被理解的时候。当孩子面临困难时,同情的理解比起意见、赞扬,或者现成的、即时的解决办法更容易鼓励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