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 孩子的“一日遊”

上個週末,女兒和她的三兩室友一起,去紹興城裏玩了一圈。紹興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很多的文化名人如蔡元培、周氏三兄弟(魯迅、周作人、周建人)、范文瀾、錢三強、竺可禎、馬寅初……等,都是紹興人氏。可以說,紹興城的文化底蘊,那是非常濃厚的。按坊間通俗的說法,“紹興,遍地都是文化!”

說起來好笑,女兒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獨立出行。雖然大學也讀了四年,按道理來講,這四年的休息日都是可以出去走走看看的。但可能是醫學院的孩子學業相對繁忙的緣故吧,這些年她幾乎把所有的休息天都無私的貢獻給了學校的圖書館。上週最後一門學科考完,這才和室友相約郊遊。按她的說法是,下半年開始就要去實習了,以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就說不好了。

其實紹興離杭州還是很近的,而且交通也方便。從醫學院出來,坐上地鐵四號線,在南星橋再換乘五號線一直坐到終點,同站換乘紹興地鐵一號線,即可很方便的到達目的地。

下了地鐵以後,女兒和室友一起在紹興城內閒逛,看紹興風景,品紹興小喫,悟紹興人文。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倒也自在愜意。

在一處老宅的入口處,孩子看到了一塊牌坊。這玩意在現代城市中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孩子特別留意了一下。但她卻不理解牌坊上的那兩字,就拍了一張照片傳給我,而且還不失時機地問了一句:“老爸,上面兩字叫什麼‘德’啊?”

看到圖片,我不禁笑出聲來,把辦公室的同事弄得莫名其妙。“‘德’鄰。牌匾的落款在左邊,所以須得從右往左讀。”

“明白了。那這兩字又是什麼意思?”孩子問。

“應該是,‘與有德之士做鄰居’的意思吧。”

“出自哪個典故?”咋一下感覺孩子挺好學。

“不是什麼典故吧!應該是《論語》裏的。但具體哪一篇,我記不得了。”感覺有點小尷尬。

孩子倒沒多說什麼,繼續她的遊程。沒過多久,又給我發來一段文字:“老爸,百草園怎麼是個菜地啊?我還以爲真的種了‘百草’呢?”

我一下子就無語了。也不知她哪來的刻板印象,認爲“百草園裏只有草”。應該沒有哪位語文老師會這麼教的吧?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很明確的可以看出,這“百草園”就是一個家庭式的菜地。所以,除強調“百草園”只是這個“菜地名”外,還特意笑話了她幾句。

“按你這說法,我們家門口這條‘風情大道’還必須得有‘風-情’?你去‘老-婆餅’專賣店裏購物,人家還得送你一個老-婆?”雖然沒看到她的表情,但能想象得出她的窘態。

……

下午剛準備去上課,這貨又給我發來一圖片,圖片上顯示一羣小鴨子在一條並不太寬的溪溝裏玩耍。我因爲忙着去上課,遂回覆了一句,“春江水喛鴨先知”後,就把手機放在辦公室裏了。

下課回來後,又看到女兒的留言:“我們現在‘沈園’玩。你知道沈園嗎?”估計是看我長時間沒回復,她便又發了個“疑問”的圖標,再來一句,“不會是正在查資料吧?”

想想都好笑。不就沈園嗎?就這樣的問題,還用得着我去查資料?誰不知道沈園是南宋詩人陸游和與其表妹唐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起嬉耍玩樂的地方嗎?實在懶得回答,只寫了“陸游”兩字,便發送過去了。

這貨倒是秒回。“答案正確。”然後馬上又說,“逛完了,回杭州”,就沒了下文。

純粹走馬觀花式的“一日遊”。幾個小時就游完了?可見得,這“心”還沒沉下來,還是顯得浮躁啊!

……

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孩子雖已成年,大學都讀了四年了,可從她這‘一日遊’的表現來看,似乎是個‘還沒長大的孩子’”……連那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都一字不落的來S擾我?!

不過轉念一想,也對哦。在父母的眼裏,孩子永遠都是“沒長大的人”。如果哪一天她真正的“長大”了,真正的不再來S擾我的話,估計我肯定會非常非常非常的失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