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套《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我终于又完成一项读史大工程

文/沐恩佳音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共有294卷,历时19年完成,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约三百多万字。

被称为“经史同炉”的《资治通鉴》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来警示后人,非常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最近几年我特别喜欢读历史,我的业余时间多半是用来读书,2022年用三个月读完了一套《大秦帝国》,年底又用了两个半月读完了一套《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

《大秦帝国》让我知道了大秦帝国的生灭兴亡史,这套《资治通鉴熊逸版》用许多“为什么”让我读懂了大秦帝国故事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大秦帝国在历史舞台上那么重要?秦武王是怎么突然去世的?公子稷是怎么被送上王位的?嬴政的出生疑云是怎么产生的?吕不韦失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里胡亥是最不坏的选择?

作者熊逸认真地解读一个又一个问题,让我对《大秦帝国》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我很早就入手了一套《资治通鉴》原著,我多次拿出来放在床头柜上下定决心要把这套书读完,可是每次都是没有翻读几页就把它放回原处了。

不是我不想去读,而是读起来实在太累,有些地方压根就读不懂。

后来我先生又买了一套《资治通鉴》漫画版,一下就吸引了两个孩子的兴趣,他们都把这套漫画版的《资治通鉴》读了至少两遍。

其实,《资治通鉴》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是一处精神原乡,每一代中国人都要回观这段独特的历史。

但是我却对它望而生畏,一是因为这部经典是一套大部头,二是因为我们和这段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时空、人文和时代背景的差别,我很难读懂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

看到《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的简介,我直接入手了一套。这套书总共包括9册,记录了从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开始,到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共110年的历史。

这套熊逸版第二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三、周纪四、周纪五,以及秦纪一、秦纪二,以近260个问题为抓手,带读者“亲历”战国诸侯的土崩瓦解与大秦帝国的崛起,一件件事件的发生让读者看清了历史的前因后果。

在这套书中,作者没有对《资治通鉴》进行简单的翻译,而是进行理性的解读。

司马光对于史实有一定的取舍和剪裁,有些历史记载很简单,甚至一笔带过,但是熊逸老师可以离开《资治通鉴》本身去追本求源,对比各种史料,挖出历史的真相,还原历史事件。

其中,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政治家和文学家屈原的事迹,有很多人对这个事情有很多疑惑,也有许多版本的解读。

作者熊逸总结了历代文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写了《为什么说胡适误解了屈原》和《司马光为什么把屈原删得一干二净》两篇文章来分析解读屈原,虽然最终没有定论,但是也说明司马光确实考虑过要记载屈原。

《资治通鉴》中还有很多历史疑点,熊逸都一一进行剖析和解读,厚厚的大部头读起来却很轻松,让我实实在在过了一把历史瘾。

有读者说:“《资治通鉴熊逸版》可不是简单地讲历史,中华民族最底层的文化密码都被熊逸老师挖出来了。

我读这套书最大的收获,是更了解这个民族,更了解中国人是怎么来的,更清楚那些深藏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底蕴是什么。”

我深有同感。

在这套书中,作者熊逸用“串讲”的方式,为我们逐字逐句分析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作者熊逸带着现代人的问题意识讲《资治通鉴》,结合历史语境和当代前沿研究,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补充去分析历史事件,借助新知为这部经典查漏补缺。

他跳出历史站在全局的角度回观那段历史,利用生动跳脱的文字讲述古代的故事,在古代意识和现代意识之间不断切换,还时不时地带着读者在枝枝蔓蔓中跳进跳出,多角度解读同一个事件,让我们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更是爱不释手。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把晦涩难懂、历史价值丰厚的史书解析成人人都能读懂的历史文献,让历史不再枯燥,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历史中的智慧,也让我终于不再有遗憾,又完成了一项读史大工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