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錄》(周國平)讀後感日常隨手記

2-28

《人生哲思錄》(周國平)

“學術,教育”兩節

今天的教育主題真的提出了挺好的要求,要求老師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少的時間應對考試,又最大限度的拓展素質教育的空間。

作爲一個曾經作爲英語培訓老師五年的人,我深知這更多的應該是對教師和家長甚至社會提出的要求。那麼,社會面對迅速發展和絕大多數人口普及教育的歷史和現實使命,我們作爲家長,能做的就是首先把自己鍛造成爲“熱愛學習,能夠自己安排自己的自由時間的人”。

誠然,我們已經不是孩子,羣裏多數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不似初見”的中年階段。但周國平老師說了,”人生的每個階段並不是下一階段的準備”,我們要做的不是倒回少年重新接受所謂正確教育的塑造,而是從此刻開始“教育即做人”,從自己開始。讓我們一起培養熱愛學習、獨立思考和判斷、勇於付諸行動和嘗試、勇於給自己安排自由時間的能力,然後“行勝於言”,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成人,成才。

一點思考,與大家共勉。

2-21

《人生哲思錄》(周國平)

“靈魂,追求”兩節

精神追求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大小。即使你再努力也比不上王爾德和貝多芬,你也是走着自己的精神朝聖路,在耕耘着自己的精神土壤。比起先賢大聖,精神疆土的界限,心靈土質的特異類型,很可能是由天賦的因素決定的,是不同的。

但是,心靈土壤的肥瘠不會是天生的。不管上天賜給你多少土地,它們之成爲良田沃土還是荒田瘠土,這多半取決於你自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留心開墾自己的心靈土壤,讓落在其上的好種子得以生根開花,在自己的內心培育出一片美麗的果園。誰知道呢,說不定我們自己結出的果實又會成爲新的種子,落在別的適宜的土壤上,而我們自己在無意中也成了新的撒種人。

心靈的果園和花園,是自己的自留地,是人生路上靈魂的家園。這樣,即使獨行,也豐富。這樣,遇到靈魂有親者,我們可以彼此共賞。

不必和他人相比,珍惜和耕耘好自己的靈魂自留地,花香自來香滿園。

文字是早上聽完桑桑讀書《人生哲思錄》第四編開頭的部分寫的。

準備發朋友圈時,看到了popo和陳柏林的不斷修煉自己,不斷在自己的經過花園上深耕細作,點滴積累和分享美麗的花朵。

對此,我欣賞,並不嫉妒和自卑,因爲我知道,好好努力耕耘自己的靈魂土壤,它也必將越來越肥沃。儘管我的果園花園形態與他人不同,可那就是我最珍貴、最屬於我的欣欣向榮,屬於我愛的人最能共賞親近的靈魂花園——我自孜孜不倦,哪管其他或強或弱風雪。經歷過後,總有一層層不一樣的勃勃生機。

寫下這些,是因爲最近的銷售工作不太出結果,有些擔心被淘汰,尤其擔心我後面到底去做什麼。可是,有什麼好擔心,做什麼,都是在成長自己的靈魂花果園——篤定當下每一個可以採取的行動,去做;積極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新的求職環境,在動態變化中起舞,投入最真實度過的每一天,就足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