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註《隨園詩話》(948)

【原書卷八·七〇】

王弇州推尊李於鱗,而弇州之才,實倍於李。予愛其《短歌》數句雲:“不必名山藏,不必千金懸。歸去來,一壺美酒抽一編,讀罷一枕牀頭眠。天公未喚債未滿,自吟自寫終殘年。”《棄官》雲:“人生求官不可得,我今得官何棄之?六月繡襦黃金垂,行人拍手好威儀。與君說苦君不信,請君自衣當自知。”本傳稱先生論詩,呵斥宋人,晚年臨終,猶手握《蘇子瞻集》。此二詩,果似子瞻。

王弇州,即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先後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曆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後因惡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後,王世貞起復爲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王世貞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後七子”。李攀龍故後,王世貞獨領文壇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藝苑卮言》、《觚不觚錄》等。

李於鱗,即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山東濟南府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爲“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爲“宗工巨匠”。主盟文壇二十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其詩多風塵字樣,人謂之李風塵。

本傳,音běn chuán,意思是傳記文的一種。與“別傳”相對。記載一人的生平事蹟及其著作等。包括列於家譜的“家傳”和列於史書的“史傳”。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司馬遷之敘傳也,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無鉅細,莫不備陳,可謂審矣。而竟不書其字者,豈墨生所謂大意者乎?而班固仍其本傳,了無損益。”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五:“念得熟如本傳,弄得軟如故紙。

蘇子瞻,即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