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01《見識》14:司馬遷的智慧---《貨殖列傳》

      《史記·貨殖列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做生意的故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史學家司馬遷(又稱爲太史公)。太史公開篇講了人喜歡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天性。他說,自舜帝和大禹的夏朝之後,人就開始喜歡好聽的音樂和美色,喜歡美食,喜歡享受,喜歡炫耀,這種習慣已經很久了,無法改變它。因此,好的統治者就隨國民去了,差一點的(統治者)動之以利引導他們,再差一點的試圖教化他們,更差的約束管理他們,最差的要和他們作對。這段的原文如下: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以教育爲例,最好的教育是讓受教育者自己發揮特長和潛力(善者因之),哈佛或者斯坦福給予學生的教育就是如此。 差一點的教育是用利益鼓勵他們(其次利道之),比如獎學金就是這個目的。再差一點的就是灌輸式教育,所謂的教化,比如衡水中學那種方式就是如此。還有更差的就是天天看着孩子,這樣孩子的人是給管住了,可是心沒有管住。當然,最差的教育方法就是和被教育者頂着王。家長(和老師)可能有體會,一旦開始和孩子頂牛了,這個教育就失敗了。

       同樣的原理也可以用在管理上,大家可以將之套用到自己的單位中,看看是否是這麼回事,這裏就不多說了。當然,在商業上也是如此。作者給政府領導講課時,經常講這段話。一個好的政府,只要開放商業就好,不要搞什麼頂層設計,隨下面的商人自己根據市場決定做什麼,即所謂的“因之”。硅谷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政府沒有能力管,只需要把商業的事情交給商業本身。差一點的政府,會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產業。這樣的初衷雖然好,但是,如果領導的想法和市場規律相違背了,就要走彎路。更差一點的領導是大會小會做報告,告訴大家該怎麼做,三天兩頭去視察工作,即所謂的“教誨之”。當然,再差的就是“整齊之”,小到刁難商家,大到干涉企業運營。然而,這些還不是最差的,因爲雖然刁難企業,但是它還是得讓你做生意。最差勁的是自己也跳進來直接做生意,與民爭利。爲什麼很多公司非常痛恨有行政特權的企業,就是因爲後者在商業上處處與前者爭利,即所謂的“與之爭”。

       給創業者在選擇地點(城市)上的一個普遍性的建議就是,不要去那些商業風氣不濃的二線城市。那些地區的領導可能在一開始爲了招商引資,給出一點小恩小惠,即所謂“利道之”;等你真的去了,它就開始“教誨”你,然後“整齊”你,甚至讓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做一件和你相同的事情來爭利。實際上,如果看看中國現在的那些獨角獸公司,幾乎清一色地是從一線城市和思想比較開放的二線城市走出來的。這就說明環境的重要性了。

      今天,上至很多政府領導,中到公司老闆,他們幻想着“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喫草”的社會,這種做法非常有悖於人性。在這樣的環境下時間長了,人表面上恥於言利,私下裏卻肆無忌憚地謀私,除了讓彼此產生防範和不信任外,既不能降低做事情的成本,又不能使社會教化得更好。

      太史公在這篇長文的最後講到兩個觀點,也值得分享。一個觀點是那些看似微小甚至卑賤的生意,比如農業、賣油、販酒等,只要經營得好,做到極致,也能獲得巨大的成功。反觀我們很多人創業,動不動要追一個最新的概念,而不是把人基本的需求做到極致,這樣想成功也困難。他的另一個觀點則講述了商業的一個基本規律,再有錢的商人如果沒有核心的業務,生意也是持久不了的,這說明核心業務的重要性。同時,商業是優勝劣汰的,有能力的人能夠聚集各方面的資源,而沒有能力的人,生意最終會瓦解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