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04《見識》16:三板斧破四困境

努力10000 小時就能成功嗎?

       首先,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談到成功除了 10000 小時努力外,還包括智商、運氣和家庭環境等必要因素,遺憾的是,這些條件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一個是充分條件。

       格拉德威爾的第一個觀點認爲,如果智商低於 120 就很難成功,而智商高於120後作用並不明顯。“勤能補拙”但是拙也有一個最低值的。我的理解是,從生物學來說,性狀=基因+環境 ,成功=智商+努力+
運氣+家庭環境等。

       格拉德威爾的第二個觀點認爲,運氣或者時代大環境對成功很重要,簡單地講就是要生逢其時。蓋茨、喬布斯等人的成功也是趕上了信息時代。事實上,但凡成功的人都承認自己有運氣的成分,而不是到處炫耀自己的能力,當他們遇到挫折,會檢討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怪罪運氣;反之,不成功的人在偶爾得意時會把自己封神,失敗的時候會怪運氣。

       格拉德威爾認爲,第三個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生活環境。好的環境有利於人在身體和心智上的成長,能夠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激發他們的潛力。教育是一輩子的事,一輩子很長,沒有明顯 的起跑線,起跑線也真的不那麼重要。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起跑線的話,父母的見識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敢於把這個觀點說出來也是需要非凡的勇氣的,因爲它和我們宣傳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成功的價值觀相矛盾。

       簡單地認爲自己天賦不錯,在一個領域做夠10000小時就能出類拔萃,那就大錯特錯了。10000 小時只不過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遠不充分,更重要的是,這10000小時不僅要花,還要看怎麼花。很多人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上有4個誤區。

誤區一:簡單的重複

       有些人的10000 小時都是在從事低層次的重複,在工作中有些人能掙到還不錯的工資,於是就守着這點技能每天在低水平地重複,僞工作者就是這種人。

誤區二:習慣性失敗

       這一類人和簡單重複的人剛好相反,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同時臉皮還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他們迷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然而重複失敗是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的。

誤區三:精進但排斥

        你如果泛泛地說“桌子”這個概念,它包括非常多的傢俱,但是如果你說“法國洛可可宮廷式的核桃木貼面桌子”,世界上可能就沒有幾件了。有的人越是在自己的一敲畝三分地上耕耘,對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適應性也就越差。可惜的是才華越高,在自己的世界裏越精進,對外界就越排斥,路也越走越窄。

誤區四:狗熊掰棒子

       10000 小時的努力需要一個積累的效應,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複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希臘科學體系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任何發明發現都是可以疊加的,你給幾何學貢獻了一個新的定理,幾何學就擴大一圈。而東方工匠式的知識不成體系,是零碎的知識點(甚至只是經驗點),每一個新的改進都是孤立的,因此很多後來就失傳了,以後的人又要從頭開始。今天幾乎任何一所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水平一定比 50 年前所謂的知名西醫高很多。但是,今天沒有哪個中醫敢講自己比 500 年前的知名中醫水平高。這就是因爲前者有積累效應,而後者沒有。讀書和工作,別學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學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識點,時間花得不少,效果卻上不去。

三板斧破四困境

       對於前文提到的關於10000小時的4個誤區,即簡單的重複、習慣性失敗、精進但排斥和狗熊掰棒子,作者總結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幫助他走出這些誤區,這有參考價值,他把這三個方法稱爲破局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確立“願景一一目標一一道路”

       既然我們花 10000 小時來提高專業水平是爲了精進,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就需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願景。比如有些人想成爲優秀的軟件工程師,這個願景就非常好;相反,如果有些人就滿足於5年(正常工作大約10000小時)堅持不懈地寫Javascript,以便將來能夠寫得更熟、更快,那是非常糟糕的,因爲這是低水平的重複。即使5年後你把它練熟了,可能 Javascript也已經過時了,或者是由計算機來寫了。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看到太多熟練工種找不到工作的情況,因爲他們的技能過時了,比如以前收入很高的司機,在今天卻幾乎已經是每個成年人都會的技能,對謀生沒有什麼特別的幫助;今天,掌握一門外語可能還有工作,10 年後因爲有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大部分翻譯都會失業。因此,人要想進步,就必須給自己確立一個合適的願景。

       有了願景,還需要有階段性目標。我們經常看到“戰略”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戰略呢?戰略的核心就是設置階段性目標,以便實現願景。

      有了戰略,還要有戰術。在一種技能稍微熟悉了之後,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戰的事情,以便達到下一個目標。任何一個公司,領導對於這種不斷挑戰自己往上走的人都是歡迎的。當然,不斷挑戰自己的人要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辛苦,而且可能在短期內還有經濟上的損失,因爲畢竟叢短期講,重複自己駕輕就熟的工作比接受新挑戰在績效上顯得好很多,獎金也會多一些。

第二板斧:從不中聽的話找出合理之處

      1、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

       2、習慣反思。比如你覺得某個人胡說八道,但要想想是否我錯了、他對了,還是覺得自己對、對方錯,就要想是否我的境界不夠,不能理解他。因爲有可能對方比你高一個境界,不妨進一步交流,深入瞭解對方那麼說的原因。只要經常這麼做,就能避免習慣性失敗。

      3、對方真的是胡說八道,也要思考他爲什麼這麼說,找出其中的合理性。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在公司裏遇到一個罵街的潑婦,你也沒有招惹她,她對你劈頭蓋臉就是一通臭罵。對此我們有三種做法:一種是罵回去;一種是裝作沒聽見;但是我會採取第三種,就是要思考爲什麼她沒緣由地罵我,或許她就是一個瘋子,那麼我以後走路躲她遠點,也算接受一個教訓:或許她真有一個罵我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合理性,如果我們找到了這個原因,不僅理解了她的問題,而且對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

        如果我們總是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進步快,而且眼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纔不會陷入精進但卻被排斥的困境。

第三板斧:凡事做記錄,避免狗熊掰棒子

       做任何職業,比如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都會遇到一些難題,解決了這些難題,我們就進步了。遺憾的是,大部分沒有記錄,很快就忘了,等到第二次、第三次遇到同一個問題時,還是束手無策,或者花很多時間去解決。因此,這是凡事做記錄的好處之一。做記錄的另一個好處是,在記錄的過程中又思考了一遍,進步得會更快。相比之下,歐美人比較喜歡記錄,他們發明一個東西是可以給當時的時代一個定義,比如美國工業崛起的時代等,當時是如何做實驗的,今天依然能找到記錄,這樣經驗也容易積累和傳承。相反,在中國,失傳是個非常常見的詞,以至常常在低水平上重複發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