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书山有路勤为径,崎岖陡峭;学海无涯苦作舟,惊涛骇浪》

【书山有路勤为径,崎岖陡峭;学海无涯苦作舟,惊涛骇浪】

人性是向上的,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善的种子。

好的教育,就是扬善抑恶,坏的教育就是扬恶抑善。

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时期充满好奇心,本身就有学习的欲望。

一个人的童年有没有美好的记忆,对他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在剥夺孩子活的自由。

孩子活着,第一是为自己的理想活着;第二是为父母活着。

我们的教育,对父母与子女情感的伤害太大了。

现在的教育第一剥夺孩子的理想;第二剥夺孩子的亲情;第三剥夺孩子的快乐。

我们的孩子要快乐的活着,要积极向上,要对未来充满好奇心,这本是青春期该有的想法。

这样的本性的教育才是教育立足之基。

一、寄语青少年。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进入到实际的生活中,人们似乎不记得这个道理了。

许多时候,人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这些社会的堆积物遮蔽了生命,人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其实,生命的真理是单纯。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

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

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你们处在生命的早期,对人生满怀激情和幻想,渴望卓越和辉煌。

你们尽可以去创造种种不平凡,但是请记住,一切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平凡生活构成了生命的永恒核心。

你们也尽可以去争取成功,但是请记住,倘若成功使你们的内心和生活都变得过于复杂,失去了生命的单纯,这个成功实际上是失败。

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

名声、财产、地位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可求而得之,但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

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在如何活的问题上,你必须自己做主,盲从舆论和习俗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二、教育的目标。

1、自我教育的能力。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潜在的心智能力,教育是这个能力的生长。

如果一个教育体制是好的,好就好在为生长提供了自由而又富有激励因素的环境。

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学校教育只是为一辈子的学习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没有这个能力大不一样,那些走出校门后大有作为的人,未必是上学时各门功课皆优的“好学生”,但一定是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的“自我教育者”。

检验一个人的学校教育是否合格,最可靠的尺度是看他走出校门后能否坚持自主学习。

2、教育的使命是传承高贵。

关于教育的使命,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表述。

但是,无论怎么表述,出发点都应该是对人类生活和个人生活的目标的定位。

在谈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对于人类和个人来说,怎样的生活状态是值得追求的。

做这个判断当然不是根据某种抽象的理想,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而对某个值得追求的目标的不懈追求是这部文明史中的事实。

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些伟大人物,不论他们属于哪个民族,共同的目标是人性的进步,使人性中的高贵成分得到发展,使人类臻于美好和完善。

3、真正的教育。

天生万物,唯独人有能思考真理的头脑,能感受美和崇高的心灵,能追求至善和永恒的灵魂,因为这些精神性的品质,人才成其为万物之灵。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需要改变外部世界,从事物质生产,因此积累了实用性的知识。

在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必要部分。

然而,如果脱离人类精神性品质的传承,只是传授实用性知识,这样的教育就是把人引向与万物之灵相反的方向,使之成为万物中平庸的一员,至多是生存技能高超的一个动物罢了,因而不配称作教育,只配称作谋生训练。

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

三、教育最大问题是不读书。

这些年我们把教育越说越复杂,越糊涂。现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

教育是干什么的?

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

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影视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就是要有“好校长”。而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

还要有“好教师”。好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

什么是好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

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里面不能只有与应试有关的书,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适合孩子读的好书。

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图书室里还应该有电脑设备。网络将是年轻一代主要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这方面若落后了,将处处落后。

什么是教育?

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

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

也是三条:

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

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

除了引导学生读纸质的书,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还应该引导学生读“生活”这本活书,大书。

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与父老乡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找到了一种适合于在自己乡土上生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相应的地方文化与地方知识。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应该编写“乡土教材”,开设乡土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文化和地方知识,从而和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建立精神联系。

以后学生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自己的“根”。

既通过读书,养成了读书兴趣、方法和习惯;又通过乡土知识的学习,在自己的家园扎根,这样,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终生学习的底子,一个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有了这两个底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培育这两个“底子”,我们基础教育就尽职尽责了。

四、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

天赋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教育环境,学校能够培养出也能够毁灭掉一个中等之才。

天才却是不受某个具体教育环境限制的,因为他本质上是自己培育自己。当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杀,但扼杀他的只能是大的社会环境。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

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真实的、不可遏制的兴趣是天赋的可靠标志。

一个人的天赋素质是原初的、基本的东西,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都是以之为基础发生作用的。

对于一个天赋素质好的人来说,即使环境和教育是贫乏的,他仍能自己去寻找适合于他的养料,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

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

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无论个人、民族,还是人类,衡量其脱离动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而非物质财富。

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

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

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义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依据于此,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与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这个目标相比,获得一个好职业之类的目标显得何其可怜。

我们当然也要用社会尺度衡量教育,但这个社会尺度应该是广阔的而非狭隘的。

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什么是最好的环境?

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可以没有好老师,不可没有自由时间。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

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

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第二学会学习,做知识的主人。

相反,如果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喜欢学习,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好的智力素质。

具有这样素质的学生不管是否考进了名校,将来都会有出息。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

相反,倘若一个人的灵魂总是缺席,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作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

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这句话简直是谬论。

但卢梭自有他的道理,他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惟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

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仔细想一想,卢梭多么有道理,我们今日的所作所为正是在逼迫孩子们误用光阴。

丁俊贵

2023年3月5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