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 又到風箏飛舞時……

在我們浙江,尤其是浙中、浙南地區,坊間流傳着“正月燈,二月鷂,三月麥稈作吹簫……”的童謠。童謠淺顯易懂,大概意思是說,正月的主要活動有賞花燈、看龍燈等,也允許孩子們提着燈籠到處玩。而二月呢,由於東南風盛行,這個時候正是民間放鷂子的最好時機。“鷂子”是一種俗語,指的就是“風箏”。

在我的印象中,我自己好像沒親手放過風箏。想想也是啊,大山裏的孩子,小時候有幾人能知道風箏的?在自己村裏讀小學的時候,倒是曾有幸看到過父親帶着一幫小孩子在學校的小操場上放風箏,但因爲當時父親身邊圍着太多與我同齡的孩童,我根本擠不進那個“圈子”,只得遠遠的看着……當時心裏就想着一個問題,“就這樣一個紙糊的龐然大物,能飛得起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父親放的那隻風箏,最終倒還真是飛起來了,雖然飛得並不高。不過,可能是因爲父親的技術真也不怎麼樣吧,反正風箏放到最後,被風颳到了學校操場邊上的一棵大樟樹上……最終,這“風箏首秀”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直到我走出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以後的第二年春天,學校舉辦了一個超級規模的“放風箏比賽”,要求每個班級在比賽當天,至少要有三隻風箏在天上飛。儘管我對“放風箏”有一種近乎於本能的牴觸,但因爲是班主任,這項工作還必須得我去佈置,甚至參與其中。因爲年輕,很容易和一羣跟我年齡比我小不了幾歲的學生走到一起。班裏的男孩子們則更是把這次比賽當成是“爲班級爭光”的最好機會,紛紛動手自己製作風箏。不得不說,當年的孩子,無論是創意、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比擬的。不到一週的時間,超額完成了“每班至少三隻風箏參賽”的任務。

接下來便是測試風箏的各項“性能”。很清楚地記得,當我帶着一批小男孩一起去空曠的錢塘江邊時浩浩蕩蕩的場景,讓其他班級的班主任老師羨慕不已……

班裏最靦腆的小男孩叫湯碧君,有一個非常女性化的名字,但卻是純真的小男孩。小傢伙平時少言寡語,但卻很能幹,動手能力特別強。在他那位看起來非常嚴肅、在校辦廠工作的父親幫助下,他製作了一條八米長的“蜈蚣風箏”,看起來份量很重。在江灘試飛之前,我一直擔心這玩意還能不能飛起來?而且就算能飛起來,憑小湯同學這麼Mini的個子,能不能掌控這隻大蜈蚣?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在那個擁有明媚春光的週六的下午,這隻“大蜈蚣”以無可爭議的實力,拿得了比賽的第一名。班裏還有其他三隻風箏,進入了前八名。難怪比賽過後,年過半百的胡校長在風箏比賽的頒獎現場,直言不諱的承認,“從比賽結果來看,這次比賽好像是專門爲小楊老師的7012班而準備的哦……”

所以從那以後的幾年,每到農曆二月時分,不管學校裏有沒有風箏比賽,只要是我當班主任的班級,我都會組織我的學生,去江灘上舉行屬於我們自己的“放風箏比賽”……

自此,風箏在我的記憶中已揮之不去!

……

上週六下午,陽光明媚,但外邊風很大,總體感覺還是非常冷。獨自一個坐在陽臺的懶人沙發上,不經意擡頭,卻發現小區前面某幢樓的樓頂,兩個大人帶着幾個孩子在放風箏?什麼情況?屋頂怎麼能放風箏呢?

但看到的情況卻是,“屋頂不但能放風箏,而且這風箏還飛得挺高、挺穩……”

不管怎麼說,我覺得在屋頂放風箏,真是一件挺危險的事,這可不是鬧着玩的。真要放風箏,可以去學校大操場,也可以去江邊寬闊的沙灘上。在屋頂上放風箏,萬一出事,那肯定是讓人後悔莫及的大事故。不管怎麼說,“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着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不知怎麼的,耳邊突然響起了這首小時候吟唱過的曲子,旋律還是那樣優美,場景還是那樣熟悉。那種恨不得自己也像風箏一樣翩翩起舞的感覺,還是那樣的讓人情不自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