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挑戰第二天】改變的力量

一整天都在區上參加培訓。專家在線上,學員們在教育發展中心大會議室,每個人的位置都一一對應,請假制度非常嚴格,如果請假太多,不但會減少以後學校的培訓名額,還會影響學校的績效。管理如此嚴格,無非是希望大家能夠準時參加並安心學習,提升培訓的效益。我不清楚其他人到底怎麼學,我就是單純地做一個學生,沉浸在專家的講解中,拍照,做筆記,寫想法,提問題,大腦十分忙碌。

每一個專家講完後都有兩個提問的機會。上一次兩個專家講完後,我發現都沒有人提問,這樣好的學習機會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於是兩次都主動提問,請教專家。當然,也是在學習過程中確實產生了真的問題。

上午聽課中,汪教授在到講到學業評價的實際操作時,說到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真實困難,點到了我的興奮點,可是他只是一帶而過,並沒有詳細講他們到底做了怎麼樣的調查,給出了怎樣的建議。懷着好奇,也帶着興奮,結束時我請教了專家。我的本意是指向了評價結果的使用過程中,要去關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真實困難,才能真正提升學業質量。可能是因爲我的表述不清楚,專家理解成了對學習困難兒童的研究。後一位芳草小學的領導也從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角度提出了他們的疑惑。徐猛教授後來總結時提出雖然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感興趣,包括專家,但是這個跟評價關係不大,我們討論的問題吧大家帶偏了。他也專門迴應我們,要做學習苦難兒童的研究,讓我們去看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我哭笑不得。我要研究的不是困難兒童的學習,而是普通兒童在學習中遇到的真實困難啊!我們做了學業質量評價後,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感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卡點,準確診斷出卡住的原因,就能找到精準支持孩子的辦法。

下午聽課,是《基於學校層面的學業質量評價與檢測》,我提前做了功課,對姚教授最近發表的一系列關於語文評價的文章細讀了一次,她下午在講課的時候,舉出的例子基本上都是我看過的,聽起來很輕鬆。但是我一直有一個疑惑,姚教授的文章裏,語文做了識字與寫字測評、閱讀能力測評、寫作能力策略和口語交際能力測評四個體系,每一個體系都是從情景、內容、過程、策略四個維度設計一級指標,然後細化到二級指標、三級指標,以識字與寫字爲例,二級指標11個項目,三級指標24個項目,四個板塊下來,差不多100個項目,老師真的按照那種指標體系做出來,估計就不用上課,所有的時間只夠拿來做評價了。如何處理指標體系的完整科學與實際使用過程中的簡單實用的矛盾呢?肯定要做校本化構建。但是如何做呢?我還是不知道,所以我又現場請教了姚姚教授。上午的問題把大家帶偏了,下午又佔用公共資源,我很不好意思,但是我仍然鼓起勇氣站起來提問了。這是我以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徐教授後來也針對校本化構建的問題,請教了姚教授。我知道下午提問沒有偏,但是提問技巧跟徐教授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我只是請教校本化構建的建議,大而籠統,徐教授說:“構建校本化指標體系有三種路徑,一種是直接解析國家的標準,一種是拓展國家的標準,還有一種是自主建構體系,把國家標準融進去,教授怎麼看這三種方式?我們更適合選取哪種方式?”這樣聽下來,回答的人指向性強,聽的人也輕鬆。

好問題,就是好研究的一半啊!我對自己提煉問題的能力增加了不滿,不過很快就原諒自己了,允許自己做得不好,那正是自己的發展空間嘛。哈,我一向對自己苛刻,現在就這麼輕易地原諒自己的,看來最近想要改變自己的力量很大啊!

“我從小就害怕衝突,分不清楚什麼是關係衝突,什麼是任務衝突,只要有衝突,我就想要逃跑,所以我特別求和諧,要向你學習,不怕衝突。”我對敏說。

“我沒有不求和諧啊!”敏馬上反駁。其實這樣的逆命題是不成立的,我只是說自己的感受,並沒有評判敏會不會求和諧,所以大家也就哈哈一笑。

疫情之後,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要主動,趁着自己健康快樂活着的時候,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至於結果嗎,不管了。比如這一次區上教研員選拔,通過分析,我知道基本上是沒有希望,但是我還是報了名去面試,學生髮展研究,新崗位,我很好奇要做什麼,我也喜歡從學生的角度研究他們的發展,所以,看似毫無希望的事情,我全力以赴,用了三天時間,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將與學生髮展相關連的經典書籍的主張,核心期刊論文的主要觀點梳理了很多,還專門請教了好多人。嘻嘻,那天現場,另外兩人都說是被逼的,我笑嘻嘻地說:“我說主動的。”哈哈,通過面試倒逼自己去改變,這個過程真是太快樂了!

“你現在睡醒了哇?是不是醒得太晚了!”朋友戲謔我。

“改變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我笑着迴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