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誰不是這樣笨拙而努力地在愛——《阿長與<山海經>》新讀

我們誰不是這樣笨拙而努力地在愛

——《阿長與<山海經>》新讀

授課 王君

同學們,老師們,朋友們,晚上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

今天的課題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也是一個我非常非常珍愛的文本。

我一直固執地認爲:每一位母親,如果想要做好母親,都應該認真地去研究一下“長媽媽”。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母題。愛自己的孩子,是天性。正常情況下,沒有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想好好愛,但是卻沒有能力好好愛的媽媽,實在太多。

我講《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閱讀第一課時,課題就是《我們和爸爸媽媽是否終究有一場大戰》。那堂課太重要了,沒有聽的朋友,一定要去聽。但那堂課,還不深入,僅僅只是讓我們看到了親子之間相愛相殺的第一層面。今天,請允許我藉助《阿長與<山海經>》這篇好課文,帶領着大家再向前走一小步。

圖片

長媽媽是誰?擔心也有朋友不太清楚。我補充一下:

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跟魯迅完全沒有血緣關係。她有一個過繼的兒子,是做裁縫的,她有一個女兒,後來招了一個女婿。

其實,這個來自東浦的長媽媽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個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的說法:另外一個“慶大娘”纔是真正的長媽媽,只是叫慣了,也把東浦的那位叫做長媽媽。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用淘金式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阿長既愚昧迷信又樸實善良的大愛,深情地表達了對她的愛。

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鄉下叫做‘媽媽'),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長媽媽患有羊癲瘋,1899年4月"初六日看了一場戲後發病去世。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這個文本,我們完全可以當做一個親子故事來讀。我的學生餘梓琪在做讀書彙報的時候主題是“似母非母長媽媽”,我覺得,這個評價相當準確。

既然要談親子關係,那今天的學習,請讓我從張譯的新網劇《重生》中的一個故事開始說起。我是專業譯迷,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宣傳愛豆的機會。

【視頻播放】

圖片

大家一定以爲宋春麗扮演的這位母親婁頤,是不是很糟糕。完全不是。婁頤是警局合作定點醫院的主任,頗受警察局上下的尊敬,退休後辦了一家收容服刑人員子女的公益學校,是大家眼中女神一樣的人物。

婁頤在兒子7歲的時候,跟前夫離婚了,她獨自將兒子撫養長大。離婚的因由可能和婁頤與兒子小凱的關係破裂原因相同:婁頤一生忙於事業,到老都沒有停歇下來。

婁頤的孩子小凱,因爲父母的忙碌而疏於陪伴和管教,最後成爲了一個肩負三條人命的毒販。

這個孩子,是個讓人唾棄的殺人犯,但是,也是個可憐的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從他向母親的憤怒的宣泄中,我們是可以看到這一段親子關係是不健康的,甚至是畸形的。

婁頤是高級知識分子,是社會責任感很強大的人,但是,她並沒有能力做好一個母親。她和兒子的親子關係,起碼有以下幾個誤區:

第一,在這段關係中,媽媽的感覺和兒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媽媽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兒子覺得媽媽不愛她,甚至如果沒有他,媽媽會更幸福。

第二,在這段關係中,如果回溯最初的裂縫,乃是因爲兒子的需要永遠不被媽媽看到和重視。日積月累,母子,終於成爲了陌生人。

第三,在這段關係中,兒子用毀滅自己的方式報復了母親。而母親最後向兒子贖罪的方式,也是毀滅自己。沒有誰會將“愛與毀滅”劃上等號。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電影是放大了聚焦了的生活真實。我們必須承認,日常生活中的這樣慘烈的親子關係,實在太多了。我在《魯濱遜》一課中,已經舉了很多例子。製造這些慘烈的母親,跟學歷無關,跟受教育程度無關,而只跟對愛的理解有關,跟“愛無能”有關。

當然,沒有能夠和母親建立親密關係的孩子,不一定都走上犯罪道路,但是,很大一部分,一生都在自我療愈中,成爲心理上永遠不健全、不圓滿的人。

當我們在這個大背景下再來重讀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就會深深地鬆一口氣,然後,被溫暖,被療愈,被啓發。

我喜歡這個文本,乃是因爲,在這個文本中,我首先看到了

一個非常健康的孩子,一個很像孩子的孩子。而這個孩子,是長媽媽這個特殊的母親,帶大的,或者說,受長媽媽的影響,很大。

我爲什麼說,這個孩子,像個“孩子”呢?

第一,身體健康。第二,心理健康。

先看身體:這個孩子,充滿了生命活力,很健康,很活潑。你看他:不僅經常“到處走動”,“拔草”“翻石頭”,搞得長媽媽很緊張。魯迅寫小時候的自己,用筆是一種幽默的節制,但我們可以想象,這小傢伙絕不是個省油的燈。讀這個故事,我們一定要腦補《朝花夕拾》中的若干細節:迅哥兒是如何把“石井欄”玩到了光滑的程度的,是如何迫害百草園中的植物的,是如何“虐待”小動物的……不說了,當過正常孩子的人,養過正常孩子的人,都懂。

再看心理:迅哥兒,高情商,高學力。不是歷史的“歷”,而是能力的“力”。

1.迅哥兒觀察力了得。不僅細膩精準,而且自帶各種“醜顏裝置”。成年魯迅寫阿長,活靈活現,不管是外貌、神態,還是動作,都逼真傳神入木三分。中年魯迅要感謝童年魯迅。因爲,這些東西,都是童年魯迅“看到”的。迅哥兒這個小娃娃,被長媽媽帶成了人精。

2.迅哥兒理解力了得。迅哥兒那雙小眼睛,完全能夠洞察和理解大人世界的那點兒糟心又喜劇的事兒:比如如何處理長媽媽睡覺擠着了自己這件事兒。首先,不能憋屈自己,委屈要讓人看到。迅哥兒於是向長媽媽高一級的領導者,母親,正式投訴,但投訴無用。只能靠自己了!於是,睡覺時絕不退讓,使勁兒“推她”“叫她”,努力爭取。雖然“席位之爭”最終以迅哥兒的失敗告終,但我是能夠從那一句“我實在無法可想了”中感受到小男人甜蜜的妥協的。迅哥兒還能清楚感知大人是如何切切察察攪動起家庭小風波的。能夠拉開距離觀察老阿姨們的瑣屑,而且頭腦清楚地判斷,這個孩子,比我們這些老阿姨強多了。又比如那些繁文縟節,迅哥兒雖然很討厭,但也能乖乖地理解大人配合大人,哪怕是當時受了些“驚嚇”,也還是感恩地從小時候記到了中年。關於《山海經》,你看他的觀察和判斷:“遠方的叔祖太疏懶”“其他人呢,又不肯”“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處 ”。一個小孩子,能夠準確地感知他人的情緒狀態性格狀態並且做出推理:應不應該去打擾,這情商,簡直超過很多永遠長不大的不會來事兒的中年人啊。願望沒有實現,迅哥兒也不壓抑自己,而是“念念不忘”,到處表達,以至於最後連“並非學者的阿長”也知道了,直接促成了阿長的“偉大的行動”。當阿長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個小小孩兒的情緒體驗也很豐富,“霹靂”般“震悚”證明了他不僅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而且,幸福有深度,歡樂有深度。我簡直不能太羨慕!因爲我小時候,對於自己的需求,幾乎完全屬於剋制和壓抑一類。而我全國各地到處講課,遇到的表情僵硬什麼都無所謂的早衰型孩子,實在是太多了啊。

迅哥兒,這孩子,從小就能自然地和他人實現聯結。非常健康!

中國人喜歡看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那我們也看看。長媽媽帶大的迅哥兒,可是學習能力了得。長大之後的傑出成就就不用說了。就在當時,你看他,也已經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學霸型兒童”,而且完全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標準:喜歡探險——玩法都是超前的項目式學習;喜歡未知世界,雖然沒有《三體》沒有《哈利波特》,但是對長毛的故事,對美女蛇的故事,對人面的獸,九頭的蛇,對高深的《爾雅音圖》等等也懷着濃厚的興趣。甚至,連上課開小差的時候,也很高大上,沒有流着口水睡大覺,沒有玩王者遊戲玩到死,而是不僅能欣賞老師的“狗竇大開”,而且也主動開始了美術學院的先修課程……這個小傢伙,咋一看,不明底細的話,還以爲接受的是蒙臺梭利的現代教育啊!

總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中可以看出,迅哥兒這個小男生,可是培養得相當不錯的,長大了,肯定不會成爲婁頤的殺人犯兒子的。

誰的功勞?

軍功章裏,肯定有長媽媽的一份。

剛纔我說,每個媽媽都要研究一下長媽媽,爲什麼呢?我想講兩點。非常重要的兩點:第一,阿長“懂”教育;第二,我們皆阿長。

第一點,我覺得,這個沒有文化的女人,挺懂教育的。經驗告訴我,有字之書讀得多,未必懂教育。但有的人,無字之書讀得好,反而天生懂教育。比如我的繼母,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她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教育得挺好。連我,也很佩服她呢。爲什麼說長媽媽“懂”教育呢?她起碼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得極高明:

第一,雖然是保姆,身份低下,但是,她和迅哥兒,非常親密。注意,“親密”這個詞語簡直不能太重要。我們現在動不動就說“親密關係”,不是沒有道理的。我現在挺大一個遺憾就是,好像小時候,跟自己的媽媽,跟自己的爸爸,都只有“親人關係”,沒有“親密關係”。不是不想“親密”,而是爸爸媽媽的那一套行事風格,讓你和他們,無法親密。我相信,所有70後,60後,可能都有我的苦惱。但你看,長媽媽做得多好。我很喜歡“那滿牀擺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的描寫,這媽媽和兒子,多親密啊!《阿長與<山海經>》的所有細節,都在證明着一個保姆和小主子之間的親密無間。並不是所有的保姆都有這個能耐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那種混賬保姆是個案,但我想,能夠和小主人親密如此的長媽媽式保姆,也不多見。

我的朋友們,請記住“親密關係”這個詞語。我們是做老師的,我們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是下屬,是夥伴……不管哪種身份,都需要在某一個層面上和他人進行聯結,讓各個維度的“親密關係”得以實現。問問自己:我重視這個問題嗎?我能行嗎?就連寫《遇見未知的自己》的張德芬阿爺,也承認自己在親密關係上出了很大問題,所以不僅導致兩次離婚,而且和父母相處也很艱難。

第二,雖然是保姆,身份低下,管理小主人的生活應該是她的職責,而教育,應該不是她的職責。但顯然,這位保姆,“越位”了,按照大哲學家弗洛姆的說法,她不僅給予了迅哥兒“牛奶”,也給與了迅哥兒“蜂蜜”。她在源源不斷地在給這個小孩子輸送精神營養。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我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如果完全從語言學的角度來審查的話,長媽媽是一個講故事高手。這方面,你可以讀讀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分析。長媽媽水平之高,完全可以直接和我的男神張譯PK,或者直接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考試了。雖然長媽媽的故事都很荒謬,但是,哪一個孩子,不是在爺爺奶奶的如此這般的荒謬但又精彩絕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世界的神奇並且被點燃了巨大的生命激情呢?誠實地說,沒有被鬼故事嚇過的騙過的孩子,一定不是一個幸福的孩子。爲什麼?你懂的。因爲對於小孩子而言,這些鬼故事背後,都一定有一個願意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孩子身上並且以此爲事業的大人。他們會遊戲也願意和兒童遊戲。而這樣的大人,真的並不多。一本正經的大人太多,時時刻刻都在對孩子耳聽面命的大人太多啊!

第三,其實已經在前面一點說到了。但我想再強調一下,雖然是長媽媽是保姆,身份低下,但你覺得她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東西,讓魯迅成年之後也對她念念不忘,而且用最深情的語言來讚美他。其實,答案就在魯迅的文字中,但魯迅,未必能用現代心理學的知識來闡釋。

魯迅說:別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什麼是偉大的神力?

這個神力,就是:

認同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迴應孩子的感受。

就這個能力,就秒殺了大部分現代父母。

這個問題,我在第二部分再說。

軍功章裏有長媽媽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原因,我更要提醒大家注意:

爲什麼魯迅愛長媽媽,爲什麼我愛長媽媽,大家都喜歡這個形象,因爲,這個形象,有太多缺點。

真的,我覺得,我們自己,就是那個長媽媽。我們愛得認真,也愛得笨拙。我們都不完美。

我們都可能生得黃矮而胖,頸上還有灸瘡疤。

我們也都喜歡切切察擦,張家長李家短,在背後說人家的怪話。

我們的睡姿也很難看。睡着之後,乾的全是傻事兒醜事兒。

我們的規矩也很多,不過也是活在套子裏的人,而且,還以爲這些規矩和套子都是天經地義。

我們也很愚昧,經常以訛傳訛,以謠傳謠。我們寫的文章,講的課,也常常不堪入目。

我們也是小人物。雖然比長媽媽強點兒,有名有姓,但是,有幾個人知道我們的名和姓呢?

……真的,誰敢說自己不是某一個層面的長媽媽,那我只能說,你太自信了。

但是沒有關係啊!恰恰這就是《阿長與<山海經>》的美妙和成功所在:

我們愛得那麼笨拙,但是,也愛得那麼努力。

會愛的人,並不需要自己多麼完美。

不完美的愛,也可以動人心魄,也可以產生巨大的精神魅力。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擁有我們自己的愛的神力。

圖片

圖片

接下來,你猜得到的,我就要從阿長走出來,講普通人愛的神力了。

怎麼講呢?我們來個PK吧。跟誰PK?,跟阿長PK呀?

如果還有人說阿長缺點太多,愛得不夠漂亮,那讓我們來點數點數那些比阿長愛得更笨拙的愛,更讓我痛心的愛吧。

我就舉大家熟悉的,中學課本里的:

笨拙之愛排行之第一名: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還記得嗎?哪篇課文?對,《秋天的懷念》。可能你很不理解,這不是最感天動地的愛嗎?怎麼排在最後?

是,我每次讀這篇文章,都很難過。我既佩服史鐵生的媽媽,又心疼這位媽媽,更爲這位媽媽着急。有一個聲音,在我心裏狂呼:爲什麼你的愛,就“無私”得這麼徹底?你全部地委屈了自己,完全地奉獻了自己。但是,你知不知道,你的徹底,對兒子,也是一種傷害啊!如果你告訴兒子實情呢?你和他的關係,有沒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可能?如果能讓兒子膝前盡孝,對於他的成長,是不是也有可能更有好的影響呢?

我覺得我對史鐵生有把握!如果是我,我也肯定選擇:讓我知道媽媽的病,讓我以最好的狀態,陪伴媽媽度過最後的艱難時光。

這麼偉大的史鐵生,肯定比我強!但他沒有了表達愛的機會。媽媽的過度無私,剝奪了史鐵生表達愛的機會。

笨拙之愛之第二名: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你可能說,朱自清是男的,不會表達感情,那我們看看女的吧,比如三毛,她也有一篇《背影》。荷西去世後,三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她的父母千里萬里地從臺灣來奔喪,但三毛,根本看不見他們的痛苦和無助。

我坐在車裏,車子斜斜地就停在街心,後望鏡裏,還是看得見母親的背影,她的雙手,被那些東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裏走下去。

母親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幾乎步伐踉蹌了,可是手上的重擔卻不肯放下來交給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回憶到這兒,我突然熱淚如傾,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爲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

……

守望的天使啊!你們萬里迢迢地飛去了北非,原來冥冥中又去保護了我,你們那雙老硬的翅膀什麼時候纔可以休息?

……

孩子真情流露的時候,好似總是揹着你們,你們向我顯明最深的愛的時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麼時候,我們能夠面對面地看一眼,不再隱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裏偷偷的寫出來,什麼時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將這份真誠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向你們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成年之後,每次讀到這些地方,我都會哭。我想起1990年,我去重慶教育學院讀書,爸爸送我到學校後離開。我看着他,一個離了婚的,揹負着沉重債務的男人消逝在來來往往的人羣裏,淚水,就在心裏匯成了河流。

但是,我跟朱自清一樣,像三毛一樣,絕沒有勇氣衝上去,抱着他,告訴他,爸爸,媽媽,我愛你。

所以,我在上《背影》的時候,我說,這些故事,不過一直證明着一個慘痛的真理,非常愛,有時候就等於不能愛。想愛,但卻雙方都愛無能。這,纔是人生的真相啊。

笨拙之愛之第三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纔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

朋友們,請不要罵我。我不是想攻擊胡適。對她的母親,我也懷着深深的敬仰,但是,每一次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還是會很緊張。因爲,我已經發現,我的不少家長,努力地在學習胡適母親的這個做法。是的,如果我是一個孩子,每天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在牀邊等着,只爲了告訴我頭天又做錯了什麼,那麼,我真的不願意起牀的。

這就是舊式教育的固執。愛,必要用很緊張的很苛嚴的形式表現出來,否則,就是不夠莊重。

但這種教育方式,在21世紀,真的還適用嗎?

笨拙之愛第四名:

……我笑着跳着,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後。

“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

我忐忑着,拿了書來了。

他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裏去了。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

……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着西牆,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着我讀熟,而且背出來。

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裏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着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我的天,魯迅簡直太還厲害了!寥寥幾筆,就畫出了讓無數少年——哪怕隔着千年萬年的時間,和千里萬里的距離——都要拍手叫好,覺得吐了一口惡氣的場面。這個場面,簡直是人類親子教育史上最經典的對峙場面之一。但是我也知道,魯迅父親也許泉下有知,他還是不會反省,不會理解,不會承認,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而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在當下,在此刻,實在太多。

我也不分析其中的教育誤區了。實在說多了,也是白說。

因爲我年輕的時候當母親,也一樣愚蠢,而且,長久不自知。

朋友們,我不舉例了,課裏課外,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無愛的父母,太少。愛意洶湧的父母,比比皆是。但,愛無能,愛畸形,愛自戀,更是父母的通病。我讀心理學方面的書還讀得不多,我還是開不出藥方。我們還是看電影吧。電影是生活的聚焦呈現,且和每一個人拉開了一段距離,所以,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愛得那麼笨拙但又那麼認真的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播放視頻《我的團長我的團》片段】

圖片

張譯在最最經典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出演孟繁了,獲得2010年中國電視榜“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大獎。孟繁了是個毒舌青年,一開口就損人。但他卻受過非常好的教育——包括傳統教育和洋派教育,他甚至會外語。他嘴巴太毒,好像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有怕的。他的剋星,是他爹。我們看——

【視頻播放】

按照孟繁了後面的解釋,他父親,這個中國當年的第一批出國留學的洋派父親,從小對他的教育方法是:用盡一切辦法讓他沒有尊嚴,但是,最後的教育結果是,孟繁了對一切沒有尊嚴的事情,都無所謂了。

有啓示嗎?老師們,所以,我一直反對過於緊張和苛嚴的教育。不少人還反對,大聲嚷嚷“不能再對孩子讓步了”。我只能一聲嘆息:我們沉浸在專制型父母的哈哈鏡式美好體驗中,實在太久了,我們醒不過來了。

再看一段。《辣媽正傳》,這次張譯演的元寶,是一個“舔男”。建議男士一定要看。尹老大隻看了幾集,爲夫境界就有了極大的提升喲。

元寶是個非常會愛的人,但在他的母親面前,還是顯得手足無措。

【播放《辣媽正傳》片段】

圖片

這種愛,叫離異喪偶式的愛,自己不快樂,缺乏真實的能量,便把太多的關注安放在孩子身上。但是,自己卻不自知。

但是,這些故事,比起《重生》的大結局,都是小兒科,父母之愛,會變態到什麼地步呢?

張譯《重生》的故事圍繞“714重案”展開。這個案子最大的懸疑是:警察出擊的最關鍵的時間祕密,爲什麼會被泄露的。大家看——

【播放《重生》大結局】

你以爲這個男人有多麼窮兇極惡嗎?不,他這樣做,只因爲他是一個“好父親”。他是一個退休警察,開了一個小飯館。張譯的同事們都努力地照顧他的生意。但可憐的是,他養了一個敗家子兒子。爲了保護兒子不被黑社會訛詐。他被黑幫控制,把偶然偷聽來的重要信息彙報他們換取兒子的安全,導致了“714慘案”的發生。而事情敗露後,還是爲了保護孩子,居然第一時間就要殺張譯,最後,徹底斷送了自己,也斷送了家庭。

愛,這個東西,本該多麼甜蜜和溫暖,但是,一旦迷了眼睛,丟了原則,失了底線,那,崇高的父母之愛,也會變成殺人的武器。

還有太多太多的認真且笨拙的愛,讓我們只能一聲嘆息。在長媽媽的愛面前,現出原形。

暑假的時候,我莊重地在語文溼地上推薦過臺灣的經典教育連續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在我看過的反思教育的劇中,是最深刻,最精彩的一部。懇請大家去看,並且推薦給自己的家長啊!這部劇只有五個故事,個個都精準地指出了父母之愛的誤區。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吧:

【播放《遙控器》】

控制,有時候穿着馬甲,以愛的形象出現,但是,控制就是控制,控制,絕不是愛!

但是,我們又多麼習慣於控制啊!

圖片

那麼,努力卻不笨拙的愛,是什麼樣子的呢?和長媽媽的愛一樣溫暖自然的愛,是什麼樣子的呢?我也用我們教材中的例子告訴你吧。

請允許我舉五個例子

第一個,還是胡適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一箇舊式母親做到了,我們能做到嗎?

我多麼希望,大家都學胡適媽媽的這一點,並且理解她的教育核心思想,而不是學習她每天坐在牀頭等着兒子甦醒,然後教育他的那一幕。

做錯事,難道不是孩子最自然的事,且不應該被斥責的事嗎?

第二個,大家熟悉的,《散步》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多麼美好的細節!在一個以孝爲天的國度,一個小孩子的需求,被那麼溫柔自然地看見了,被尊重了。兒童世界、大人世界、老人世界的呼喚和應答,那麼自然,那麼舒服啊。所以,《散步》中,纔有了經典的“陽光、菜花、桑樹和魚塘”,其實,這些經典意象,不過都是愛,真正的愛。

第三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裏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最妙的是什麼?是兩個“不”:太久,可就不行了; 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這兩個“不”的背後,含着兩個“可以”,逃學的時間不太久,可以的;淘氣只要不太囂張,可以的。

這裏,雖然是先生的愛,但師如父母,我也是理解成爲親子之愛的。這愛,體貼,幽默,充滿了對孩子世界的理解和寬容,甚至,縱容。實在不能太溫暖啊!

第四個,《回憶魯迅先生》

從福建菜館叫的菜,有一碗魚做的丸子。海嬰一喫就說不新鮮,許先生不信,別的人也都不信。因爲那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別人喫到嘴裏的恰好都是沒有改味的。

許先生又給海嬰一個,海嬰一喫,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別人都不注意,魯迅先生把海嬰碟裏的拿來嚐嚐,果然不是新鮮的。魯迅先生說:“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尊重孩子的感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魯迅先生,是我們的好榜樣!

第五個,《走一步,再走一步》

這篇經典的文字,我自己,還有我的同行,都分析得太多了。但有一個地方,是我的學生孫宇越發現。

爸爸遠遠地站在懸崖腳下,這樣才能看見我,他用手電筒照着我然後喊道:“現在,下來。”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說道:“要喫晚飯了。”

“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着說。

請注意,這個地方,父親和我,都那麼可愛。父親面對着一個“很不爭氣”的兒子,在“爬懸崖比賽”中輸得徹徹底底,名落孫山的兒子,沒有一句責備,他的情緒是“正常”的,語氣是“安慰”的。但孫宇越發現了更可貴的地方:

我在大哭;我在撒潑;我在徹底否定自己;我在假想可怕的後果……

這個時候,我是一個身陷恐懼的,真實的小孩兒。

但是,我被允許做一個恐懼的小孩兒,我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我的一切真實的發泄,都被爸爸,穩穩地接住了……

這就是好的愛!

心理學說,藉助於任何場景,幫助孩子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就是這個樣子了。

結語

同學們,我們從《阿長與<山海經>》出發,走得比較遠了。現在,請回來。經歷了這麼多之後,我們再回過來看長媽媽,是不是越來越感動。長媽媽的愛,是一個原生態的平凡女子表現出來的原生態的愛。這種愛,超越了血緣,毫無功利,不經修飾,拙樸,自然、熱情,真摯。

這樣的愛,是阿長生命的本能呈現。

按照現在的說法,叫初心。我愛我們的孩子,僅僅因爲他是我們的孩子,而沒有其他的任何原因。只要擁有了這份初心,受過教育的我們,都應該比長媽媽,愛得更高端大氣上檔次。

但,問題是,要保持愛的初心如長媽媽,又是多麼的難啊!

最後讓我們再懷着沉重的心情,回顧《重生》中婁頤這位高級知識分子的懺悔。

【播放視頻】

最後再和大家分享一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故事,這就是一個失去了初心的故事。

【播放視頻】

我不再評價了,我的朋友們,請自己去看這部劇,去思考吧。

謝謝你,長媽媽,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請永安您的魂靈。

謝謝您帶給我太多的思考。

下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