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最終的目標是向善

我的朋友,無法控制因素太多,期望得到最好結果,總是受到限制,想要更高職位,想要財富,想要愛人愛自己,但是,一定記住,要向善。


世間有無數的原則,一毛錢都不值當,唯有這一點,無價之寶。

很多人總以爲炫耀自己的人生,就可充當他人的導師,如同寫這些文字,彷彿能夠給人所謂的勸誡,其實一樣的無知,一樣的對自己所處的世界和狀態懵懂,能夠告訴別人做出什麼選擇呢?還是那樣一句話,向善。
將所有的書籍和專業老師都請教一遍,或者實踐那些教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這是好的辦法,可是人生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心之事(物),存在價值、目標、使命等可能都與之息息相關。而且,在“關心”這一情感的驅動下,人會時常認同所關心的事物,一旦它遭遇了意外,比如說玫瑰調零了,當事人就會因此受到極大打擊而變得無助脆弱。

在哲學家法蘭克福看來,“關心”這種情感不同於單純的慾望,或爲轉移——如老太太會盡她所能地照顧玫瑰,給它澆水、修剪和施肥,但她不能保證花一定會開得漂亮且永不調零。這意味着,關心某種事物註定會讓你承受相關的情感風險:一旦它脫離你的掌控或者你徹底失去它,就會感到失望、悲傷甚至極度的痛苦一一這就是愛的代價。

反過來,可以有效管理這種風險,從而獲得情感上的解放,即坦然接受一個事實:世間有很多事情並不處於我們的掌控之中一—這也是我們的道德與宗教傳統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法蘭克福強調,當我們藉助理性與愛的力量,將自身從當局者迷的困境中抽離時,就達到了爲人的最高境界。
理性與愛是人類的光榮品質,不獨屬於特定個體。

從來沒有一個人理性到從不犯錯的地步,但是堅持理性,你會成長爲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雖然免不了遭遇失敗(我的辯論能力比對手弱)或感到失望(也許至愛會離開)。踐行“只想要專注於一件事”的原則,即向善:比起贏得辯論賽,我更崇尚真理;世界上並非所有的愛都有迴應,求不得便不必強求。這樣的方式,會讓你在任何節點都會淡定從容。

專注於一件事,而不去考量獲得多少回報。一旦牽扯利益與回報,就變成了一樁金錢交易,便談不上“心靈的純粹”。

因爲此物(事)本質上值得嚮往追求,所以我關心、惦念、在乎,最終我的情感和專注與“關心之事(物)合二爲一,成爲完整而不可分割的存在。

一旦你不因爲這糾結,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