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學習:初讀王希夢的“千里江山圖”

原創  夏閒雲  素墨花間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是北宋晚期著名畫家王希孟18歲時完成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的傳世之作。王希孟是天才少年,宋徽宗是他的伯樂,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終結者。

據史料記載,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圖》後,因體察到了餓殍滿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真實民情,多次向皇上諫言未果,遂完成了一幅《千里餓殍圖》,惹怒皇上,被賜死。

許是在讀畫前做了一些功課,瞭解了作者、瞭解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許是相信了那個傳說,我對《千里江山圖》有着別樣的感覺。最近一些日子,我每天趴在畫前,恨不能鑽進這幅1:1絹質高清微噴的《千里江山圖》,在那千里江山中徜徉,找尋那個年輕的靈魂。

傳說,王希孟在臨死前,請求皇上讓他再看一眼《千里江山圖》,宋徽宗同意了。當夜,畫室內的王希孟莫名其妙的失蹤了。有人說,宋徽宗惜才,悄悄地放過了他;也有人說,他遁入了《千里江山圖》,永遠地活在了畫裏。也有人說,王希孟作畫用的顏料源於名貴的寶石,也是那個時候道家煉丹用的重金屬材料,很多有劇毒。王希孟在作畫過程中研磨顏料太多,中毒而亡。

我多麼希望,他永遠地活在了畫裏。

展開畫卷,仔細讀畫,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本心。

王希孟十多歲入宮學畫,《千里江山圖》是他18歲爲敬獻皇上而作,他畫的是年輕的他心目中美輪美奐、猶如仙境的千里江山。受“千里江山”的庇護,畫中的人們安居樂業,各行其事。

王希孟十多歲進宮學畫,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十八歲的他,心懷美好,本真而行。他心目中的千里江山自然是山河錦繡、草木蔥蔥,人們在“江山”的庇護下安居樂業,市井上一片繁榮的景象,處處都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美好。

當王希孟瞭解到殘酷的社會現實之後,他心目中的千里江山蕩然無存,他再也畫不出絕美畫卷,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千里餓殍圖》。寫到這裏,我的腦海裏跳出了一個曾經圍困我很久的問題:身爲作者,應該讓作品中充滿心目中的美好呢?還是讓作品中盡現醜惡呢?當我們瞭解世態之後,是應該繼續相信美好的存在呢?還是將醜陋裝在心中,使之替代本真呢?

我只知道 ,王希孟懷着本心,創作出絕美畫卷,這一點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不論是作畫、作音樂、作文,最美的作品必將出自本心。如果我能夠做到,我一定保護好我的本心,使其不染纖塵。

我在網上看到諸多評論《千里江山圖》的文字,大多分析作者的畫如何壯觀,從構圖到畫法再到筆墨都如何如何精道。我對書畫徒有熱愛,不懂諸多門道,我在讀“千里江山圖”時,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做一個雅緻、美好、有情趣又周到、細緻的的人。

我算不得粗糙之人,但距精緻千里之遙。讀“千里江山圖”,我深受觸動。不論《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一人獨立而作,還是衆畫工乃至宋徽宗齊力而爲,它都是用畫人精緻的心凝結而成。我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精緻的人,用心對待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學畫如此,學書如此,文學創作如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