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人都要听音乐

听到一首曲子,叫《温柔的好天气总和你一样,止不住的让人心动》。我严重怀疑这是不是名字,虽然清新但节奏感有些过于外露,听了一遍还是删了。

记得曾经在迈阿密一家多数人都穿的略微正式的餐厅吃饭,我和朋友因为一开始只想去海滩玩而没准备正式衣服却临时起意去吃饭,结果是唯一两个穿着拖鞋、沙滩短裤和T恤的亚洲面孔,站在人群中格格不入,好在那边的氛围很包容,并未遭受到特别待遇。不知道为何会想到那次经历,吃的什么完全不记得了,但此尴尬的状态历历在目。其实周围人也并未过多看我们,自己不觉得尴尬......别人怎么样我们并不太关心。当然,这并不是个值得提倡的行为,如果要去规格、格调较高的地方吃饭或听音乐会,还是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服饰。

礼貌或者礼仪这个东西重要么,这么问可能还不够妥当,应该问,它处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什么位置和程度才是适宜的呢。在社会生活中,我常常看到一些人过分的礼貌,反而显得假装和刻意。那么这种假又是怎么来的呢,背后原因一定是社会性的,多半依然是对于他人的戒备,同时我们又希望获得一些好处。换言之,当我们结实新的陌生人时,出于利益的考量希望获得什么,但同时,如果最终没获得什么,也希望不要得罪对方——一种谨小慎微同时充满算计的行为方式。

接下来按照我们习惯思维,必然有人说,这很好,或者这太不好了。这个思维本身就很不好,它的弊病在于依然是功利思维评判出来的所谓的好坏机制,好,就照着做,不好,就摒弃。依然简单依然粗暴,缺乏创造性,同时更重要的是没有人作为人本身的魅力体现。

迫于现实生活压力,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算计、应该追逐利益,这是我绝对支持和赞成的。但同时人最好不要只活在这一条线。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叫“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或者说年轻人要学孔子,等到了中老年就学学老子,诸如此类。这是某种糟粕的思路,很容易让人陷入单一性;当然,这样活着对于上面的人来说方便管理,但对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就显得不太公平了。人首先应该充分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分成多份,例如在一个自己里将其分成努力奋斗的自己、追求高审美高思想的自己、在社会中左右逢源甚至有些油滑的自己等等。当然这很费劲,但感悟也更多,人生也会更充实;只是难免时而感到分裂,但总要好多单向性的生活。

上文提到的问题是需要探讨的,与人探讨,与高人探讨,而非自己独坐想出来的。诚如真实社会或世界所言,如此划分自我的人是很少的,甚至是极少的,不过,我想这不会吓住或难倒有信念和有理想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