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游系列】阿山探景—3

注:我说的这山距离首都北京三千多公里,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七百多公里,距离台湾超过五千公里。它就是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外蒙古交界的新疆阿尔泰山。山体长达500余公里,海拔1000—3000米。

正文接以下续文如下:

阿山探景—1

阿山探景—2


带着一身凉爽之气与未采摘够草莓的遗憾,我手里握着木棍支着地面,突然,一只全黑的松鼠从眼前掠过,似被惊着了,它飞身上树的灵动劲与圆睁的眼睛可爱动人。笑着问候与告别松鼠后,听着大家提醒着下坡小心的话,在坡断层与水流相接处,B正站在水中一石块上用手牵引着大家安全落地。

坐在溪流中一块黄土色的光洁大石上,冲洗与擦拭着鞋底与裤管上的泥,如果有力量能把这平坦的大石移进家中阳台拐角当坐具,上面铺一块自己用纯白棉线设计的刺子绣,面料就用旧牛仔裤裁剪。或者也可把石当摆件,上置一小盆文竹,旁留一只陶鸟做伴,美美的。可惜啊,石块太大了,实现起来不可能。

B告诉我们,他常在山间水里发现一些奇石与玉石,但因为重量体型过大与所处位置特殊,机械难以入内,所以也只能可惜放弃,但他依然会常去那儿看石,以求心安。


溯源水流,是两山之谷自上而下的一股溪流,至眼前宽不过一米,它们汇集到阴坡下的石块群中,令水面拓宽过五米,深度不可测,因层石掩,见浅处碎石底,深不过一米,水流绕石,清澈见底,石头大小圆尖不一,或哗哗声,或咕咚咕咚声,两声相替,听来非常的解压。

D身手敏捷,如猴似兔,望见身影时,已到那上游的溪流边一颗独树下玩耍,我很想与D交流,问问这个平时忙于上课,周末还在练琴的钢琴小王子对此地的感觉,走近,见他手拿一块薄薄的石片,在浅溪中开挖深沟,对旁有一落差三十多公分高的水帘欢喜叫着:“孙悟空的水帘洞,小瀑布!”一会儿,他又把一蚂蚁引到一朵摘下的紫色野菊上,让那菊花船载着蚂蚁从小瀑布快速跌落,在花船起伏时依然发现了蚂蚁,便开心地笑着追着花船下去了。不一会儿,他又朝妈妈M跑去,无人机与遥控车从车上搬出来,听他对着妈妈说,要验证一下坦克车在山路上的作战能力。

我发现树下一块石,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颜色是绿色的,六七公分的厚度,正背两面的形状很适合作摆件,这是可是禁采金矿区,难道,那块石里含着金矿?我毫不忧虑地把搬它放进车里,Y看见,连说好看,她也寻到一块小的当作宝贝,此石,当作到此一游的留念,甚好且欢喜。


该是享用午饭的时间了,拿出馕、煮玉米、鸡蛋、卤牛肉、烧鸡、橘子、苹果与旅行壶里的热茶,把一布垫铺在一块扁平的大石头上,食物堆在中间,像极了牧民们的饮食方式,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吃着。

距离我们不远的水流下游处有片草地坡,一群牛儿正在那里食花草,D嘴里啃着一截玉米对她妈咪M说,他好羡慕牛,不用学习,不用写作业,如果能够让他选择换一种生命方式,他愿变成一头牛宝宝,自由自在喝着山泉水,慢条斯理地在草地上散步,吃饱后卧着睡,睡醒了继续散步……M告诉他,下来就该进入人的嘴里了。D悄悄不吱声了。我私下对M说:“孩子学习压力太大,得适当调整了。”


鹰盘旋在空,微微煽动了两下翅膀就开始了一个曲线滑行,那是风的痕迹,这鹰让我瞬间想到了陕西华县出土的一件鹰形陶鼎,造型朴拙、眼神憨萌、嘴喙栩栩如生,腿壮硕有力,但人给它身后背了一个盛器。使它无形变成了为人服务的役鸟角色,这是一件陶鼎艺术品。时间久远,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是人类从狩猎进入定居耕种时的初文明创作艺术品。如今,我依然欣赏那件陶物,也见证了那时的人类具有着不俗的审美。


在青格里与鹰近身接触过,很佩服哈萨克族人用鹰狩猎的智慧,特别是他们在悬崖上抓到鹰后,经历的艰苦熬鹰过程,最后令桀骜不驯的鹰完全顺服于人的结果,其实是双方耐力的较量。一只猎鹰,一匹壮马,一条好狗是哈萨克族男性打猎的最帅装饰。哈萨克族女子的帽顶也会以鹰羽装饰,象征勇敢坚定的信心。家里书柜上的瓶器里还插了几支鹰羽,那是B野外捡到的,作为送我制作鹰羽笔的真材实料。


回到当下,这里应该还有成吉思汗气吞万里如虎,留下的西进远征军金戈铁马之蹄印,不过,他没有修筑像青格里那样的路,没有留下兵营旧址的痕迹,马蹄印早被草木覆盖隐去不见,也只有久远时空带走的盛气之歌依然在耳边回荡。

这里是原生态的大山,没有亭台楼阁,没有寺庙,就连牧民与移动毡房也难寻,偶尔可见的,是用于转场途中使用的栖身之地,用石头围成的简陋屋与牛羊围栏,那山头叠摞的石块在表示什么?突然跳出一彩色布条在风中飘扬,是路标还是在展示一种信仰?

B似乎心有不甘,因为没有寻到他朋友提到的野蘑菇之地。该返程出山了,车行到一处高地,手机终于有了信号。B用手机问了朋友,原来,我们已行至到离野蘑菇最近之处,就是被乱石阻挡的那地方,从那转过山,便是B朋友捡到二十多公斤山蘑菇之地,而我们,恰恰在那驻留,上了阴坡并食了野草莓。


随着车轮的旋转,一幅幅画面在眼前移动,它们被制作成车窗框上的流动镜头,为我们欣赏并脑补着曾驻留在此的生命气息,日月轮回在这稀落辽阔的蛮荒大山深处,从远古至今,曲调未改,而我们行走在此,与那远古的过客毫无二致。一眼望穿的万年啊,是头顶蓝天的白云悠悠,是电闪雷鸣的雨水祭礼,是严寒勾出的雪花纷飞。

我们要离开了,而这里依然不改的是,苍鹰盘旋,野果自生,蝴蝶、蜜蜂与蚊蝇、蛾子等在寻味迷宫中寻宝,牛羊马儿带着牧民与犬去寻找甘泉滋养着的奇花异草。


我常思:人为何在大自然里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为何有大自然生态气息置入居室便能给予人乐趣,为何有花朵绿植的陪伴,家会呈现更多的灵动感?

细细追溯,人类这种生物源于大自然的杰作,只不过因为进化,因为生存的需要,在渐渐进化生智中,懂得趋利避害并利用大自然为己所用,而区别于一般动物。溯本追源,亲近山水的本能也是人之初的记忆。

如果有主宰地球命运的神灵,我猜测,这神灵在地球上洒了一把神奇的土,用土造出了万物,然后任由万物自生自灭,让它们各自体验生命的过程。而,不知道,是否只有人类才会那么复杂地思考一个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走进远山,爬上山脊,色相转换,每一块石头都藏着远古至今的秘密与日月沐浴,每一颗树与花草,每一种养育我们的粮食蔬果都是天地无私的赠予。

夏季的雨水与冬季的雪花不会平白无故地降落,无数的雪花各不相同,那么,滴滴雨水也如此,造物主给我们的世界只有相同属性的生物,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既使有了大致相同的外相,也依然有内在的差别。玉石与泥可以成就优美实用的陶瓷艺术器皿,树木可以成为建筑设计师用来制作家居的建筑材料。脚底的泥污源于水份的存在,而洗涤着净化着的一切的还是源于水。


大自然是我们心生智慧的道场。这里是山水文人与画家的创作佳地,这里是音乐人能够摸到的生命强脉,而名人名画中的山水诗作与画作,文字与画面相得益彰,大自然气息缭绕,光影移动,画在景中,人在画中。

好的设计师会把大自然移情于室内,使得居室里充满散发大自然的气息,疲惫的人获得了同在大自然中一样的滋养,精力得以复原。这种以大自然情趣为陶冶的方式,不失为设计中的最深情的人文关怀。

人类从丛林离开,用钢筋水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强势森林,而在心底流露出的艺术之作,无疑都是对大自然“望梅解渴”的留恋。西域的远山是一片神奇之地,在这里,会轻易把你拉入人之初,在嘲笑你退化的野外生存技能时,也尽情释放你的脑洞,在守望历史中回眸一笑,欢喜自己是人类。

(全文结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