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挑戰】19:一篇寫垮了的作業

新網師課程”教育經典研讀“第三次預習作業,主題是預習第三章。

認真閱讀《教育的目的》第三章,思考以下問題,並嘗試回答:

1. 自由如何理解?訓練如何理解?二者如何有機地共存,相互促進?

2. 知識如何理解?智慧如何理解?二者如何有機地共存,相互促進?

3. 知識與智慧,自由與訓練,這兩組有機關聯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4. 在上次的作業中,你曾舉過一個運用“浪漫-精確-綜合”的例子,這次請你用“自由-訓練-自由”再次審視這個例子。

我將文本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還將導師提出的問題寫在了書上。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眉目,也就是沒有找到一個主題能夠貫通起來。後來聽了好幾遍老魏咖啡館關於這章的共讀,想要找一些靈感。我承認,聽老魏咖啡館的共讀分析,弄清了一些概念。只是,還是沒有找到主題。但交作業的日子迫在眉睫,所以那天在電腦面前坐了幾個小時後,完成了此次作業。

昨天上午,導師在羣裏@我,問我:是不是上週很忙,沒有讀書?

我一下就意識到我的那篇作業出了問題,還是大問題。但我只能硬着頭皮回答:“讀偏了吧。”導師回覆我:“看不着書裏內容的影子,可能是不是外來的助解有點多了,蓋住了主題。”我只能調侃自己說:“讀得太開了!”

導師給我的作業評語是:

單論作業本身的話,是非常優秀的作業,理論梳理與融通,課例的分析,都做得很到位,只是作爲這門課程的預習作業,不足之處在於看不着書裏的內容,外來的註解有點多了,蓋住了主題。

作業評分是8.0分。

前面兩次都是9分以上,這次得到了8分,算是給我一個提醒。這個提醒是什麼呢?先說說自己對預習作業的認識吧。

因爲自己也身爲作業批閱員,對於那些能將相關知識打通的人,一直是我最欽佩的對象。也就是說,這份作業不止步於此本書的學習,允許往前走幾米遠,融匯貫通,提升一些層次,我將之作爲了我的作業追求。而那些,僅僅停留在書中知識的作業,感覺就是“照本宣科”似的,沒有多大提升。所以,在寫這份作業的時候,一開始我是有思考的:
前面3道題似乎用3張圖或表格就能敘述清楚,大段文字的敘述,如果還是基於圖片或表給內容,不還是說的一回事嗎?於是,除了在老魏咖啡館反覆聽共讀之外,我又加入了一些我能尋到的可引用的資源。

從一開始,我似乎在追求一種八面玲瓏的作業。當然,也不是說沒有書裏的影子,可能只是書裏的影子少了,可能佔30%左右吧。再次審視自己的作業,發現的確是外來註解太多,將之相關的都放進去,反而成了“四不像”。

我的開篇如下:

在常人眼裏:自由和訓練,似乎是一對矛盾體。很多人都覺得自由可能跟環境有關,跟自己的努力爭取有關,自由和訓練是對立的關係。同時,大部分人也有這樣的觀點:知識=智慧,高分高學歷的人就是高智慧的人。所以,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看見這兩類人:爲了自己的所謂的自由選擇躺平的人,也有讓學生不斷通過灌輸式訓練獲得高分就萬事大吉的教師和家長。通過閱讀《教育的目的》第三章,也許能對上述問題產生一定的糾偏。

回溯第三次預習作業,我明白:一切的“八面玲瓏”其實並不“玲瓏”,因爲失去了根基,失去了根本。所以,下次作業還是從根本書籍裏找到作業的“魂”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