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情節

眼下的城裏人,早先也是村裏人,筆者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一大把年紀,無事時,腦海湧現最多的還是家鄉村落裏的紅男綠女和曾經的物事;像這幾天吧,腦子裏復現最多的便是兩棵柳樹:柳絲飄飄,將共用的一口喫水井和一盤石碾子分隔開來——很明顯,碾米過籮篩時會簸出粉塵,而濃密的柳樹枝葉會多少起到些阻礙作用。後來生產隊敲鐘上工,銅鐘便吊在柳樹上。

當明媚的春天姍姍而來時,柳樹已迫不及待展露碧翠的身姿,將那點點鵝黃抽成萬縷絲條,婆娑婀娜,風情萬種,恰如“春江一曲柳千條”,令人心曠神怡。在我國古代,愛植柳樹的名人很多,並留下了不少佳話。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親手在宅邊栽植了五株柳樹,自稱“五柳先生”,並著文《五柳先生傳》。“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天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等,這些都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終身愛柳植柳的傳世佳作。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自皇祐元年(1049年)離開揚州,對平山堂一直懷念。嘉祐元年(1056年),劉攽出任揚州知事,歐陽修有《朝中措·平山堂》詞相送,其中就寫到了柳樹。詞雲:“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歐陽修在揚州掘土種柳,與柳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所栽的柳樹也被人們稱爲“歐公柳”。

公元1089年,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次年,蘇東坡疏浚西湖,並築了一條長堤。《宋史·蘇東坡傳》記載:“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杭人名爲‘蘇公堤’。”蘇公堤全長近三公里。堤旁遍種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每逢陽春三月,堤上綠柳如煙、紅桃如霧,遊人漫步堤上,看曉霧中西湖甦醒,岸上花紅柳綠,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心曠神怡,稱之爲“蘇堤春曉”。蘇東坡有詩描寫道:“我在錢塘拓湖淥,大堤士女急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生平最愛松和柳。“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栽松滿後院,種柳蔭前墀”,“無根亦可活,成蔭況非遲;三年來離郡,可以見依依。”“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從這首膾炙人口的《憶江柳》小詩來看,白居易果真對柳樹“癡情”得很。白居易不僅愛樹植樹,而且還特別注重成活率。他在忠州就“每日領童僕,荷鋤乃鑿渠鏟壅其木,引泉灌其枯。”這位香山居土對綠化管理堪稱楷模。他調杭州任刺史後,率領羣衆在西湖築堤,蓄水灌田,後人爲紀念他而名之“白堤”。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也是一個嗜柳如命的“柳癡”。據史料記載:唐永貞十年(815),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貶爲柳州刺史。在此任職四年間,他特別重視植樹造林,積極效法秦始皇“青松夾弛道”和子產“桃李垂於街”的環保、綠化、美化戰略,厲行“列樹表道”和“庇廕行旅”的綠化方針,嚴令所有轄區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和柳江兩岸,都要廣植花木;並特別強調要多栽柳樹。有民間傳聞美言說:柳宗元植柳玩柳成癖,經常拿着柳枝玩耍。有一天,他正在柳江邊忙於栽柳樹時,收到好友呂溫專函給他的一首帶有友愛調侃色彩的“玩笑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柳館依然在,千株柳拂天。”柳宗元看後,隨即賦《種柳戲題》五言律詩答謝:“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爲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蔭當復地,聳幹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漸無惠仕轉。”

唐朝著名的文成公主在和親吐蕃時,她的母親也折下宮門前一段柳枝送給她,表達對女兒的不捨。文成公主到了吐蕃,教藏區人民種植五穀,釀酒織布,做了很多貢獻。因爲思念家鄉,她將家裏帶來的柳枝插在大昭寺前,很快,柳樹長大了,當地百姓也紛紛取枝插到自己家門口。這些柳樹因此被稱爲“唐柳”或“公主柳”。從此,柳樹長遍了青藏高原的每一個角落,它是吐蕃和大唐人民友好關係的見證。直到現在,文成公主親手種的那棵柳樹還矗立在吐蕃的大昭寺前。雖然已經上千年,但它仍舊軀幹虯勁,爲世世代代的藏區人民帶來安康。

在河西走廊,清末名將左宗棠曾留下了“左公柳”的佳話。史載,左宗棠任陝甘總督赴任西進時,見沿途“赤地如剝,禿山千里,黃沙飛揚”,遂傳令:“凡大軍經過之處,必以植樹迎候。否則,無論巡撫、縣令,提頭來見。”於是,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裏沿途種柳二十六萬株,人稱“左公柳”,至今仍爲西北人民所稱道。清人楊昌溪曾寫詩讚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左宗棠率先垂範,攜鎬種柳。自古河西種樹最爲難事,可是在左宗棠嚴令督導下,竟然形成了道柳“連綿數千裏,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

這可真是,柳得春風意,垂下萬條絲。蔭及你和我,韻如歌與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