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18: 茶葉的包裹及包裹紙的特點

原文包裹        茶性畏紙,紙於水中成,受水氣多也。紙裹一夕,隨紙作氣盡矣。        雖火中焙出,少頃即潤。雁宕諸山,首坐此病。每以紙帖寄遠,安得復佳。江泳解讀:茶葉的包裹        茶天性畏懼紙,紙上在水中製成的,裏面的水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16:茶葉安放的具體方法

原文:        其閣庋(guǐ)之方,宜磚底數層,四圍磚砌,形若火爐,愈大愈善,勿近土牆。        頓甕其上,隨時取竈下火灰,候冷,簇於甕傍。        半尺以外,仍隨時取灰火簇之,令裹灰常燥,一以避風,一以避溼。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15:茶葉安放注意事項

原文:置頓茶惡溼而喜燥,畏寒而喜溫,忌蒸鬱而喜清涼。置頓之所,須在時時坐臥之處,逼近人氣,則常溫不寒。必在板房,不宜土室。板房則燥,土室則蒸。又要透風,勿置幽隱。幽隱之處,尤易蒸溼,兼恐有失點檢。江泳解讀:        茶葉的安放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14:茶葉的收藏

原文:收藏收藏宜用瓷甕(wèng),大容一二十斤,四圍厚箬(ruò),中則貯茶。須極燥極新,專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歲易。茶須築實,仍用厚箬填緊,甕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紙包之,以苧麻緊扎,壓以大新磚,勿令微風得人,可以接新。江泳解讀:收藏茶葉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13:岕茶的製作方法

原文:岕中製法        岕之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後烘焙。緣其摘遲,枝葉微老,炒亦不能使軟,徒枯碎耳。        亦有一種極細炒芥,乃採之他山炒焙,以欺好奇者。        彼中甚愛惜茶,決不忍乘嫩摘採,以傷樹本。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10:採摘之夏、秋茶

原文:        芥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試摘者,謂之開園。採自正夏,謂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須待夏,此又不當以太遲病之。        往日無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9:採摘之清明、穀雨茶

原文採摘       清明、穀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        梅時不蒸,雖稍長大,故是嫩枝柔葉也。        杭俗喜於盂中撮(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4:產茶之松蘿、虎丘、龍井

原文:    若在顧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與岕別矣。    若歙之松羅,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穠鬱,並可雁行,與岕頡頏(xié háng)。    往郭次甫亟(qì)稱黃山,黃山亦在歙(shè)中,然去松蘿遠甚。    往時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3:產地之長興

原文:    江南之茶,唐人首稱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貢茶,兩地獨多。    陽羨僅有其名,建茶亦二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勝。近日所尚者,爲長興之羅岕(jiè ),疑即古人顧渚紫筍也。介於山中,謂之岕,羅氏隱焉,故名羅。    然岕故有數

原创 江泳講透《茶疏》2:產茶之六安

原文:產茶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lù )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實產霍山縣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陝人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共寶愛。    顧彼山中不善製造,就於食鐺(

原创 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33:茶的顏色組成

原文:色  點茶之色,以純白爲上真,青白爲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        天時得於上,人力盡於下,茶必純白。天時暴暄,芽萌狂長,採造留積,雖白而黃矣。青白者,蒸壓微生;灰白者,蒸壓過熟。壓膏不盡則色青暗。焙火太烈則色昏赤。江泳解讀

原创 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38:完結篇

         至此,趙佶的《大觀茶論》正文部分全部解讀完畢,4月29日寫到7月13日,中間偶有間隔,一共寫了38篇,內容不多,寫的也比較輕鬆,比寫《江泳帶你讀懂《茶經》》容易多了。        趙佶,作爲北宋的第八任皇帝,是一個難得的

原创 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36:茶的產地與品質優劣的關係

原文品名  名茶各以所產之地,如葉耕之平園、臺星巖、葉剛之高峯青鳳髓,葉思純之大嵐,葉嶼(yǔ)之眉山,葉五崇林之羅漢山水,葉芽,葉堅之碎石窠(kē)、石臼窠(一作突窠),葉瓊、葉輝之秀皮林,葉師復、師貺(kuàng)之虎巖,葉椿之無雙巖芽

原创 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35:茶的儲藏

       關於藏茶,宋代蔡襄在《茶錄》裏說:“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溼冷。故收藏之家,以箬(ruò)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溫,御溼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         意思說,茶適宜用箬葉包裹起來存放,同

原创 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34:茶的烘焙

原文:藏焙  焙數則首面幹而香減,失焙則雜色剝而味散。要當新芽初生即焙,以去水陸風溼之氣。        焙用熟火置爐中,以靜灰擁合七分,露火三分,亦以輕灰糝(sǎn)覆。良久即置焙簍上,以逼散焙中潤氣。然後列茶於其中,盡展角焙之,未可矇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