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文昌帝君是道教尊奉的神仙,人以農曆二月初三爲其聖誕。文昌帝君信仰最早源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將星辰賦予了“司祿”的功能,也就是主宰功名、提拔士人。後又隨着道教與民間文化的擴充,文昌帝君逐漸被尊奉爲了一位主宰文人功名以及官員利祿的神仙。因此,文昌

原创 聖賢故事 | 王承裕正直忠厚

王承裕,字天宇,號平川,明代名賢,今陝西三原人。王承裕爲人厚重,不苟言笑,以正直忠厚著名。他提倡穩定底層社全,給人民以安撫;又敢於上書直言進用君子,罷黜小人。王承裕曾在南京爲官,從不接受官員送禮,對於朝廷的賞賜也是能拒就拒,並整頓財政,爲國

原创 迴歸自然狀態,才能達到澄明境界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魂蒙塵。讓你看不清自己,迷失在紛紜雜亂的世界裏,丟失了純淨的本心。所以,要學會爲靈魂沐浴,清醒地活着,不管身處何境,永遠留有屬於自己的芬芳。繁華世界,太容易讓人眼花繚亂,也太容易讓靈魂失去了

原创 宋代的王應麟將他的事蹟編寫進了蒙學讀物《三字經》裏,雲“竇燕山,有義方

《竇禹鈞崇文重教》竇禹鈞,五代時期的賢達。竇禹鈞自幼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因爲非常孝順。竇禹鈞非常簡樸,家無奢華之物,他熱衷教育興辦學校,建有義塾十楹,聚書萬卷用以講學,供學生閱讀使用。此外,他又請大儒教育遠近的學生,凡四方孤寒貧人不能入學

原创 碑林區特色街區和總部樓宇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黨支部開展“學史增信跟黨走”誦讀交流分享會

爲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3月17日下午,碑林區特色街區和總部樓宇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與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4名代表在關中書院·中國工夫茶/非遺工作室,開展“學史增信跟黨走”誦讀交流分享會。會前,碑林區

原创 保持清靜,戒除輕浮急躁

靜,是道家不斷追求的高境界。《道德經》上說“靜爲躁君”,能克服身上的躁氣,我們的智慧、道德自然就會出來。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凡遇事,須安祥和緩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因此從容不慌,便是處事第一法。整天慌里慌

原创 去浮華驕奢之心,守清靜淡泊之志

浮華,指表面上的華麗或闊氣,不務實際,虛浮不實。有人貪戀浮華,在花花世界裏醉生夢死,終將沉淪在熙熙攘攘的浮華之中。因此,我全真道“七真”之一、長真真人譚處端在《水雲集》中有言:“勘破浮華清虛做”。浮華的人,會給人一時的激情和快感,但經不住時

原创 陪伴於無形,是心與心的對語

一路走來,其實我們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說心裏話的人。快樂有人分享,就會加倍;痛苦有人分擔,就會減半。無論何種心情,只要有人懂,就是最好的安慰。陪伴於無形,是心與心的對語;感動於無聲,是魂與魂的聆聽。互訴的是心聲,給予的是心疼;相通的是心靈,滋

原创 貔貅帶來好運

貔貅:貔貅,在傳說中是龍的第九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龍頭、馬身、麟(麒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在南方,一般是被稱爲“貔貅”,而在北方則稱“辟邪”。貔貅流行的造型是頭上一角,全身有長鬃捲起,有些有雙翼,尾毛卷須。貔

原创 老子: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德經》有言:“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孰人無慾望?只要是人,渴要飲,飢要食。但是物極必反,過度的慾望會使人失去理智而妄爲,偏離正途。老子叫人保持恬淡、虛靜的心境,就是不要使人走向罪惡的泥潭。剋制了私慾,社會自然就會風氣良好。“紅塵一下拘

原创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

人無千日之好。花無百日之紅。都不久常。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盡是流之客。都是生死離別。冤憎恨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生老病死。苦空無常無我。所以。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萬法境皆縱橫。萬法境盡空有。亦即假亦即空。亦即有亦即空

原创 純陽真人:本性好清靜,保養心源定

八仙宮,孚佑帝君專祠(呂祖殿)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爲道教全真派“五祖”之一,八仙宮主祀的仙真。元代全真道高士清真先生何志淵整理的《純陽真人渾成集》一書中,收有純陽呂真人的一首百字詩。其中,告誡讀者須保養清靜的心性,不沾酒色財氣之類的不良

原创 碑林區榮獲“中國樓宇經濟領軍發展城區獎”

11月17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2020中國樓宇經濟全球合作大會暨中國樓宇經濟博覽會”成都之夜頒獎盛典上,碑林區在全國衆多參評城區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樓宇經濟領軍發展城區獎”榮譽稱號,這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區。這一獎項的獲得,是近

原创 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河上公注“先人而後己,”道教全真派祖師重陽真人《全真集》裏也說“凡百事,先人後己,勤認炎涼。”能謙居人後,道家的這種處事之道,對於今天的我們是一種極其有益的啓示。世人大多爲了名利總是

原创 道教戒律《老君二十七戒》

《老君二十七戒》,出自道教典籍《雲笈七籤》。此戒分爲了九行、上九戒、中九戒與下九戒。根據不同的持戒程度,有着不同的持戒效果。九行行無爲,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行無名,行清靜,行推善,此中最三行。行忠孝,行知足,行推讓,此下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