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看板上列的設置

看板上面的列,一般的就表明了卡片所屬的狀態。

看板列的名稱

列的名稱用簡單的文字清晰的表明所處的狀態。最簡單的列名稱組合是“Todo”,“Doing”,“Done”,這是來自於經典的scrum board。本文所說看板按廣義定義,以上scrum board也看成是看板的一種形式。
在軟件開發看板中,最經典的列名稱組合有:
待辦,分析,編碼,測試,待上線,上線。
爲了更加清晰表明狀態完成情況,常見加入二級分類,說明進行中還是完成,如下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有時候看板高度不夠的時候,把二級分類結構降到一級分類,比如:待辦,分析中,分析完成,編碼中,編碼完成,測試中,測試完成,待上線,上線。
三級分類的看板列組合過於複雜,是不用的。
列名稱還有個表達方式是待做什麼,英文是To xxx。一般的,待做什麼與前一個列的完成態是等同的,比如待編碼與分析完成。待做什麼列名從感覺上更加催促向下推進,但實質上與前個列完成態沒有實質區別,一般兩者不必一起使用。

看板列的識別

對於列的識別,常見規則有如下三條。
1,區分上下游環節,典型的是編碼到測試,一般意味着轉移到測試工程師進行測試。
2,區分產物,產物在這裏產生比如有些看板有設計列,要求出設計書。
3,區分產物狀態,比如從分析到編碼,一般意味着需求或者故事得到澄清理解,也許有原型了,開始編碼實現。
列的安排從左向右,體現價值增加和流動的過程,通過看板的直觀可視,讓各方瞭解並協同工作。可以看到,看板忠實地符合敏捷的簡單原則,當然精益思想中本來就有消除浪費。列名稱的二級分類結構加上三條簡單的列識別規則足夠來設計實用的看板了。
當然仍然需要強調全面可視化原則。多數看板設置的不足是沒有把關鍵環節展現出來,鼓勵運用上述三條簡單規則識別全部關鍵環節。

看板列的必要性

凡事過猶不及,爲了追求全面可視化,一線團隊級看板設置超過20個列,那也許走向了看板方法的反面,甚至多一列都有可能是個浪費。那麼如何來判斷看班列的必要性?
一般滿足如下至少一個條件:
1,列前後擔當角色是變化的;
2,該列一般經歷的時間與其它已經確認的列需要經歷的時間是相稱的;
3,該列是右邊列的強前提,也就是該列必需完成,才能啓動右邊列;

小結

看板列的設置按簡單,可視,有效進行,不必擔心實際運行中的複雜情況。列的存在就是要一眼就能理解它是代表的什麼,而不是要經歷一個思考或者詢問,才能夠理解它是什麼。實際運行中出現的複雜情況有另外的辦法處理,超出本文範圍了。本文就此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