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有什麼意義?

請仔細閱讀並自省:

關於人爲什麼會活着?
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大船。而我們每個人則是載滿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品運到下一個港口時,我們就沒有白活了。
——摘自《蘇菲的世界》

我們只是生物進化中的一環,一切的細節都是偶然中造就的。無數個偶然才造就成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比如人類的體形,智慧(可能有比我們更“智慧”的生物),動植物的形態(當然這些偶然的突變是爲了適應環境),歷史不也是由偶然的事件組成的麼,雖然總體趨勢是必然的。假如在創造人類的四兆年中有一個環節斷裂,就不會有人類存在。所幸我們在無數個偶然中走到了現在,慶幸一下吧。我們也許不是那最後的一環,我們也許在未來會以一種不同形態的生物在某處終結。但我們畢竟存在着,活着,這不是一件很幸運的事麼?讓我們在這個世界走一遭,總比做沒有靈氣的灰塵和石頭好。
人類的存在擔負着宇宙的一個重大任務——維持智慧生物的存在(這是自負的說法)。其實我們本就是宇宙的一部分。人類這麼渺小,就如那星雲,所以對生命,對自然有所敬畏吧,好好地在我們自己的世界活着,爲了珍惜這份幸運。

關於人爲什麼而活?
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同意尼采的觀點,其實每個人活着在本質上都是爲了自己。想想看,爲何我們要學習?爲了自己有個好出路,更好地適應社會,爲了不讓父母傷心以減輕自己的愧疚感(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你得到了一些東西,所以你要懂得報答啊,比如父母給了你生命,把你養那麼大,供你接受教育),爲了擁有成就感(說不在乎成就感的人是虛僞的),爲了探索這個世界的祕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爲何我們需要朋友?爲了減輕孤獨感(人類可是羣居動物啊),爲了有人可以交流、互助,爲了和他們一起分享以得到快樂和滿足……爲何我們需要愛情?爲了更好地瞭解自己,爲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爲了有人可以互相依靠以有安全感,爲了行使愛人的權力,爲了得到他人的愛以獲得幸福的感覺……其實一個人每幹一件事都可以說是爲了自己。爲何做好事?有些人爲了得到表揚以獲得認同,有些人爲了得到快樂,或許這點他自己都覺察不出因爲這已成爲他的習慣。所以說每個人活着在本質上都是爲了自己。還有,爲了不愧對自己的聰明才智啊。

“但是總是覺得學了也是白學,反正學的再好也是要死的”,這牽涉到一個“永恆”的問題。不過首先我感覺你學習的動機好象有問題——我是指積極點的,有些人把學習當成興趣,所以學習的結果並不重要了,快樂與充滿成就感的學習過程纔是他們享受的。你壓力太重了吧,其實爲自己定個目標然後努力實現它就不會有空虛感了,而成功後的成就感你也會很享受的。你也許還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因爲有了夢想,有了追求,就不會覺得沒意思了,雖然實現夢想後依然不知還要幹什麼。你也許會說忙碌一生還是會死,但是你必須認識到,你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你的一舉一動是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的,人們時時刻刻在影響着彼此,這是察覺不到的,然而無數個這樣的影響最終會成爲大影響。爲什麼學習?爲了將來有能力爲那些第三世界的捱餓、遭受病魔折磨的人做一些事,爲了儘量使每個人幸福(比我們不幸的人太多了,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爲了減少戰爭,爲了世界的和平與公正(有些國家還是被欺負,我們也是呀),爲了人類的基因更加完美(進化的任務),爲了將來有一天我們的後代有足夠的智慧去解開“世界從哪兒來”、“我們是誰”的謎團(進化啊)……怎麼樣?這些理由足夠了吧。

關於“永恆”:我想沒有東西是永恆的。然而——我們最後必須死去是有意義的。爲了人類這個物種永遠地存在下去——現今人類的基因並不完美呀,我們只有通過死亡才能給我們後代的進化提供機會(空間、資源之類的),最終我想是爲了將來有一天我們的後代有能力解開“世界從哪兒來”、“我們是誰”的謎團,這在前面已經說過。有二樣東西可能是永恆的——作品和功績,雖然你會死亡,但你的作品如果足夠優秀的話且不出意外,比如毀滅性的戰爭,星星撞地球,那麼它們會流傳下來,也就代表你的精神。功績嘛,當然是載入歷史,有文明就不會斷的。回到“死亡”,我們死後什麼都不會留下嗎?當然不是,我們的軀體在土壤中腐化,然後參與了大自然的物質循環,火葬也是的。至於精神,那要看你自己生前的造化了,前面我說過可以“永恆”的兩樣東西。

活着的意義就是爲了尋找活着的意義。

請參考以下者篇文章:

《爲尋找活着的意義而活着》

  人爲什麼活着?人活着爲什麼?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價值、目的?

外國的加繆、弗蘭克、陀斯妥也夫斯基,中國的周國平、李銀河,歷代還有誰正面迴應過這《十萬個爲什麼》中沒有的,第一個爲什麼?

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是爲了找到愛與幸福?是爲了發展完善全面自身?是爲了往上爬,追求更真更善更美?是爲了窮盡自然社會一切領域,歸納出大統一理論?是爲了研透衆生萬物的奧祕,浩瀚宇宙的起源終結?是爲了人類不可逆的進化和加速度的文明?是爲了千秋萬代後,最終的大同(孔子)、天堂(基督)、理想國(柏拉圖)、烏托邦(托馬斯·莫爾)、美麗新世界(阿道斯·赫胥黎)、共產主義社會(卡爾·馬克思)?

如果這一切都到達了,達到了,那接下去人又爲什麼活着?如果找到人活着的意義,那接下去宇宙又爲什麼存在?宇宙有邊無界還是有界無邊?宇宙會永恆膨漲成一片真空,還是臨界坍縮成一粒奇點?

宇宙外還有宇宙嗎?用地球尺度,人是一顆塵埃,用宇宙尺度,地球是一顆塵埃。若“天外有天”,宇宙外還有宇宙,那麼我們存在的宇宙是否也是一顆塵埃,而我們將是塵埃的塵埃的塵埃……

“跟我一起老去/最好的還在後頭/生命的最終/爲了它才造成最初”,千古憧憬的A·阿西莫夫啊,娜娜出走了,最終之後呢?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是否人類的智慧先天註定答不出這些元問題?是否得留待宇宙間更高級生物?然而宇宙間更高級生物有嗎?是三維、四維、三點五維?他們若知道,他們自己又爲什麼活着?

是否我們全部的努力,都只能雙曲線似無限接近,卻不能真正接觸?就象夸父追日,既悲壯又可笑,他前進多少它後退多少。甚至更慘——夸父前面畢竟燃着個金色的句號,我們卻在捕風、在撲空、在尋求一個夢幻泡影般的問號。

面對希臘神廟上刻着的“人啊,認識你自己”,在根本意義上,人類是否註定無知,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死亡是另一種存在,另一種物質狀態,另一種生命形式,是否只有死去後纔會找到活着的意義?如果只有活着才能找到活着的意義,是否即使活得磨難,恥辱、毫無尊嚴,付出如何慘重的代價都值?如果這樣,那一切後找到的意義是否還有意義嗎?是否得不償失?

“苦海無邊”(佛陀),“壽者多辱”(莊周),越成長越污染越醜陋。是活得象一個人,清白、尊嚴、自由、不能就自殺是岸;還是爲了找到活着的意義,什麼都可忍、可苟且、好死不如賴活?成王敗寇,是否真正的英雄應該選擇跪着生,而不是站着死?目的與過程哪個更重要?

如果這是一枚永旋不倒的硬幣,是否我們只能哈姆雷特式,陷入兩難悖論?活不是,死不是,日子於是妥協過,“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月”。直至臨盡時,黯然念起那句自讖——早知今日灰灰去,深悔當年白白來。

解不出這終極的Why,我相信五千年地球文明長如萬古黑夜,四十六億年地球史等於一張白卷。所有偉人、聖賢、天才、思想家;所有科學、宗教、藝術、文化,世間種種皆失敗得夠嗆!

忘不了暮年薩特的自省:“生活給了我很多,同時也讓我明白,這一切並沒多少意思”。他以毫不感恩的口吻,淡淡否定那傳奇、轟動、影響好幾代的一生。“他人是地獄”,找不到活着的意義,人間就是地獄。找不到活着的意義,真善美的天堂不過粉飾出無數淺薄的樂觀者,就象假醜惡的世道越來越逼人成深刻的悲觀者。找不到活着的意義,生活即使常有些小快樂、小滿足、小興趣,終究難味真正的大幸福。找不到活着的意義,日子無論怎陽光,內心終究虛不掉空虛感,滅不了幻滅感。

薩德說,善其實是惡,惡纔是善。絕望的心,有沒權什麼事都可做(象超現實主義者一樣隨意殺人,象無政府主義者一樣到處暴亂),什麼事都可不做(象釋家一樣四大皆空,象道家一樣無爲不爭)?

夜深夢醒,仰望星穹,念天地之悠悠,在如今這個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上, 有幾人活着就是要猜出這個千古之謎?

有幾人爲尋找活着的意義而活着?

有幾人活着的意義就是爲了尋找活着的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