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

  今天下午,在emacs裏面寫了下clojure,發現竟然拿出了python語法來寫。不由得感嘆,這知識學的好生慚愧。另外,翻起jvm的一些筆記,發現知識遺忘得也挺快。倒不是看不懂了,看筆記得時候,我在想如果我是一個面試者拿這些東西來考我自己,覺得自己很難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誠然,有些知識過於具體和瑣碎,譬如java類加載的每一個步驟,具體做了什麼,看書時還津津有味,如果我來作答,則難免不盡人意。再譬如字節碼的這些知識,好像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但確實不理解他,很多其他地方的知識也就難理解。

  由此,知識的記憶和融會貫通之間還是有很大距離的,何況記憶也不是記得很好的情況。而我,也是有些許急功近利的讀書態度,正應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我們知道學以致用,其實用也能反過來促進學。clojure學習的時候,用它實現了一個簡單的博客系統。python則簡單地實現了一個tornado的crud框架。除此之外,這兩門語言我用的就實在不多了,只是看了兩本書,掃了幾下網上的知識。

  我挺渴望,能夠參與一些非java語言的項目。最好是函數式的,clojure或者erlang都行,甚至python這個半函數式。雖然這方面水平不高,但不妨礙感受他的美妙,對一個寫慣java代碼的人來說尤甚。erlang沒怎麼下功夫,就看了點基礎語法,實在是沒有過多時間來看,如果有機會,倒是非常希望能進入懂erlang的團隊。erlang這樣高效的語法和天生併發的特質還沒有讓他流行起來,真是奇怪也哉。好吧,突然扯出去了,本來是在感嘆對知識的遺忘的。

  

  正好前一陣子看《上帝擲骰子嗎》,對這部天才作品相見恨晚。因爲我覺得我快看不懂了,畢業以來數理化知識的忘卻速度超過我的想象。上班休息的時候,有同事還拿些初中的物理化學甚至幾何來考,就覺得有些知識竟那麼親切但卻陌路了一般。不知道這是我個人的悲哀還是大家都是如此。我們上學學的什麼,又爲了什麼,知識都還回去了。有人說,是學到了學知識的方法,我從不覺得中國的教育教過我什麼學習方法。又扯遠了。

  好在我最近的有整理筆記的習慣,記點知識要點,閒空的時候翻翻,也算防止遺忘的一個方法。我相信博聞強識的人存在,其間高手如錢鍾書,我最敬仰的學者之一,而即便錢老他的治學也更是做了大量的筆記。知識還是要時常回顧的,而且像我之前也一直認同溫故而知新,現在也是。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