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必知必會》讀書筆記

點擊打開鏈接 豆瓣傳送門

有段時間沒有寫讀書筆記了。雖然很多時候,我的讀書筆記算不上整整嚴格意義的讀書筆記,因爲我一般會聯想到很多其他的事情,很少真正設計書裏面的內容,所以看我博客的人,其實對於書的理解沒有多大的幫助。

不管怎麼樣,還是回到讀書筆記本身吧,整本書不厚,所以內容其實不多的。每天看一會,幾天也就看完了。整體上,把一名專業產品經理該在產品意識上思考的東西聊了一遍。而且很不錯的是,不講廢話。讀起來有種在讀《rework》時的快感。簡單明瞭,有時候甚至有些粗暴了。

       開篇第一個問題是,產品是什麼?這真的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做產品經理以來,一段時間後,我都會問自己產品到底是什麼。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國人早就把它下了一個嚴格的定義。最常用的定義手段是,一種用來XXX的,能夠XXX的,一大堆形容詞或定語的,最後加一個名詞。插一句題外話。國外友人,似乎對定義這種東西並不是那麼感冒。所以,產品在這本書裏,被描述成,用來銷售的東西。極簡的描述了,無關於什麼解決方案,滿足人的需求,痛點。come on,至少我現在真的是聽了頭疼的東西了。

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中,產品七本質就是用來被銷售的,銷售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不管是免費還是收費。最終還是要被銷售到用戶的手裏。因爲用戶用的開心了,幫他產生價值了,用戶還會買,我們就能繼續賣,賣的越來越多。我一定要強調,公司是賺錢的,不是改變世界的,迄今爲之,我仍然不相信一個想要改變世界的公司能夠賺錢,正如極客圈所推崇的google文化,不作惡,改變世界。他依然是要賺錢的。我不把賺錢叫做盈利,因爲賺錢就是該粗暴一些,金錢從來沒有優雅這一說法,本身這個詞就打上了赤裸裸貪婪的標籤。一個公司感在適當的時候剋制自己的貪婪,只是爲了之後更大的貪婪。

好了插話多了。迴歸產品這個優雅之詞的本身吧。聊產品必須聊聊用戶故事。翻譯叫用戶故事,我沒看過原文,但是根據他所說的內容,我是覺得含義應該指場景。也許是身處這個圈子,現在一聊起用戶、場景,這些名詞,真心是犯惡心。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個都是我們繞不過去的坎。關於場景故事,其實初學者更容易走向偏設計或者偏技術這個角度。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去描述一個打車軟件的場景。會說,我拿起手機,用即時通訊的方式,喊一聲,我要打車,然後通過定位,司機找到我的位置,我就可以上車了,下車的時候,用第三方支付。完成支付。都不用拿錢包。

我相信站在一般的產品從業者的角度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故事。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描述這個故事的人,我會不會思考一下這些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我指的是一些顯而易見的技術問題,比如。我用即時通信,會遇到什麼問題。我用到定位,怎麼控制定位精度。這是人自然而然會去考慮的事情,也會自然的加入到這個故事中,慢慢的,這個故事就會變味,變的越來越技術,或者越來越設計。但是對於一個描述故事的人來說,理解起來太容易了,但是對外人呢。這種現象在技術轉產品的同學身上尤其明顯。

故事僅僅只是一個故事。。讓別人能更好的理解的一個輔助工具。

當然整本書後面還講了最簡可行性方案,優先級的劃分,等等這些產品經理必備技能的方法論。寫的也算是不錯的了,簡潔明瞭。但是沒什麼心意,算是不錯的一本教科書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