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SDS(软件定义存储)

起源

在IT基础架构领域的软件定义,最早出现的是:软件定义网络(SDN)。SDN起源于2006年斯坦福大学的Clean Slate研究课题。2009年,Mckeown教授正式提出了SDN概念。通过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开来,并实现可编程化控制,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12年,VMware在其vForum大会上首次提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概念。作为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五大组成部分(计算、存储、网络、管理和安全)之一,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概念也首次被提出。

EMC公司在当年的EMC World发布大会上也发布了SDS战略,引发了业界对SDS的大讨论,SDS迅速成为存储业界的研究热点。

SDS(软件定义存储)对服务器管理,云端的管理放到应用层面上统一管理和维护,并且对企业提供整合优化方案。

百科上定义是:软件定义存储就是将存储硬件中的典型的存储控制器功能抽出来放到软件上。这些功能包括卷管理、RAID、数据保护、快照和复制等。软件定义存储允许用户不必从特定厂商采购存储控制器硬件如硬盘、闪存等存储介质。并且,如果存储控制器功能被抽离出来,该功能就可以放在基础架构的任何一部分。它可以运行在特定的硬件上,在hypervisor内部,或者与虚机并行,形成真正的融合架构。

软件定义存储与存储管理程序不是一回事

软件定义存储(SDS)与数据中心中其他的软件定义XX,如软件定义网络(SDN)非常相似,涉及到IT用户是如何思考和设计他们的数据中心。事实上,存储已经被软件定义多年,在特定的存储优化操作环境中很多功能都是通过软件部分实现的。
虽然软件定义存储(SDS)和存储管理程序(storage hypervisor)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些区别的,但有时候软件定义存储也可以作为存储管理程序。多数厂商还是在用这两个概念代表存储系统的不同方面。存储应用程序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整个存储软件包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往往不同的厂商赋予了这些概念不同的含义。

软件定义存储的一些弊端

首先,我们知道软件定义存储这项技术本质上是为了提供原子技术单元,它将简化SDS管理并灵活的推出必要的存储。
  选择虚拟机管理程序的客户,也能够利用SDS架构来管理在共享硬件上的多操作系统,像有时将一些应用留在VMware上,而将另外一些转移到另外的系统。
  所以现在,处理的不是一个软件堆栈以及存储,我们处理的是多虚拟机控制程序软件堆栈以及它们的存储。
  在多虚拟机控制程序和企业不会冒险虚拟化的关键任务应用之前,SDS管理很容易就会变得很复杂。
SDS 网络性能将会成为性能调整过程当中的主要因素。未来的SDS项目当中以太网的性能表现将会有所提升,这些能够 为SDS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帮助作用,但是在分布式SDS或者软件定义存储(SDS)架构当中,节点间SDS迁移的数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SDS数据流不同于服务器虚拟化。SDS延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问题。比如,只有当SDS新数据的多个复本被写入到永久性存储之后,SDS数据库才会认为当前事务已经完成。仅仅拥有下一个节点就断定SDS数据已经被存储是不充分的,因为停电可能导致SDS数据丢失。这意味着某些特殊处理或者某种形式的短暂SDS存储将不会在停电时丢失数据。
  SDS都可以大幅度降低总成本并且提供高可用性。如果一切顺利,SDS流程管理套件将会负责大部分系统管理工作,租户能够控制自己的SDS虚拟数据中心。在所有这一切背后,SDS服务提供商需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虚拟机实例都是相同的以及硬件限制的客观存在,这些都将会影响SDS硬件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软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