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硅谷之謎》找到創新的基因-叛逆與寬容

推薦書籍:《硅谷之謎》  

童繼龍談運營與管理  公衆號:Drate-think ,關注可查看更多精彩讀書筆記&PPT!

 


我的老闆--明源雲的董事長高宇同學最近去硅谷考察2B領域的創新企業了,每天都給我們發回前方的考察心得,我們也急忙着消化來自於全球IT&互聯網創新最前沿的各類信息,並在思考:大量的信息如何更好地被消化,如何應用到像明源雲這樣的2B 互聯網企業中?

 

在消化與吸引這些前沿信息的時候,我也不禁在想,硅谷是如何成爲全球IT&互聯網創新之都的?爲什麼在硅谷的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能夠吸引到全球最頂尖的投資人、最強的工程師、最好的管理團隊,並能夠將產品快速推向全球用戶呢?這中間的基因密碼是什麼?作爲中國的IT&互聯網企業都有哪些內容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正好吳軍博士的《硅谷之謎》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硅谷能夠成爲IT&互聯網創新的“聖地”,靠的是斯坦福大學,還是政府扶持,還是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或者是因爲氣候好?其實都不是!吳軍博士在書中首先對於這些“道上傳言”進行了證僞:

 

1硅谷成功的氣候說

硅谷屬於地中海氣候,全年只有冬夏兩季,氣候宜人,令人舒適。甚至有專門的分析指出風險投資成功回報率,硅谷遠比陰冷多雨的西雅圖高得多。但是作者反證了歐洲的地中海,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經濟卻遠不如氣候條件寒冷的德國和北歐國家。

2斯坦福之說

硅谷成功的企業多是互聯網企業,他們是在硅谷的第二階段才發展出來的。斯坦福不可否認存在貢獻但是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大。在硅谷誕生的早期大部分人才來自於其他地區的大學。硅谷和斯坦福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與其說是斯坦福造就了硅谷不如說是硅谷造就了斯坦福。另外,如果說好大學的附近能夠產生科技園,那麼波士頓地區就成爲這一論點的反例。

3風險投資說

從風險投資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來看,美國東部的風險投資比硅谷的發展更早,而且規模更大。其他地區的資金在硅谷所獲的的回報率遠高於在本土所獲的的回報率(如軟銀和DST)。風險投資的作用在於以少量的錢撬動很大的槓桿,但是現在中國很多投資人“亂撒胡椒麪”的做法則不是高效的投資方法。

4當地政府扶持說

首先地方政府不負責稅收,減免稅收一說就不合常理。其次,美國政府崇尚自由經濟,歷史上由政府扶持的項目都發展緩慢,硅谷事實上並沒有從政府領到過錢。最後,美國政府在科技領域的投入導致產生的諸多科研成果確實對硅谷有幫助,但是這些新技術成果是向全社會開放的,並沒有特別地眷顧硅谷。

5知識產權保護說

硅谷在專利的數量上在全美並不突出。專利是把雙刃劍,而硅谷的公司並不熱衷於申請它們,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前十名中硅谷的公司佔了6席,但是專利的申請數量上,卻排不上前10。說明在整個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並非硅谷的特質,也不是讓硅谷長盛不衰的決定性因素。

那麼硅谷爲什麼只有一個,在全世界其他地區都難以複製呢?這一切吳軍博士根據自己接觸到IT領域的各類風雲人物(特別是創業者),並結合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了硅谷成功的真正奧祕所在!

 

1移民與國際化

硅谷在哪裏?就在美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的那個舊金山灣區,從19世紀的淘金熱開始之後,這裏吸引了全球各類的冒險家來到這裏淘金,包括美洲的墨西哥、祕魯、智利,還有歐洲人和中國人(華工),全世界的淘金者來到這裏都有一個很現實的目的--發財!來自全世界的人自然就帶來了各自的文化沒有哪個文化占主導地位,自然而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當然也有共同的特徵--愛冒險!這個特徵再加上當地獨特的政治和文化:追求各族羣平等機會的同時,強調個人奮鬥的保守主義,被視爲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優勢。當然,加州的保守主義使得人們習慣於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而不是尋求政府的幫助,政府之手就不會伸的這麼長,同時加州人喜歡自己動手,這也是硅谷的DIY文化的起源所在(硅谷的企業創始人都是工程師,講究自己動手快速實現最初的創意)!

也是因爲硅谷本質上是一個移民的聚集區,所以任何創新企業都將產品與服務推向“全球”作爲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即便是一個再小的創業公司都會考慮支持“多語言”,而且各類產品的運營與推廣人才也來自於全球各地,向自己的母語所在國進行產品&服務推廣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說,硅谷不只只是美國的硅谷,而是全世界的硅谷,也只有這個格局才能夠鑄就硅谷成爲全球IT&互聯網的“聖地”!


2叛逆與寬容

 李開復在寫這本書的序言時評論了硅谷的叛逆與寬容文化:吳軍把硅谷成功的奧祕首先歸結成叛逆精神和對叛逆的寬容與支持。硅谷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一家叫做仙童的半導體公司,它被稱爲全世界半導體公司之母,因爲在上個世紀60年代年代到70年代,全世界各大半導體公司的負責人大多來自於仙童公司。這家公司的八個創始人(史稱八叛徒)則都是從先前的僱主肖克利半導體公司叛逃出來的。而仙童公司的創始人和員工們後來繼續着這種叛逆行爲,並且由此派生出了近百家公司,包括著名的英特爾公司。正是靠着這樣的叛逆行爲,才形成了整個硅谷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硅谷也才因此而得名。

然而,如果光是有叛逆者,包括那些不斷跳槽的人和離開公司創業的人,但是全社會對此不寬容,那麼這種行爲也就難以持久。硅谷的長期繁榮和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全社會(包括公權力)對叛逆的寬容和許可。2011年加州政府起訴蘋果、Google、英特爾和Adobe四家公司,原因居然是它們之間相互不挖角。2014年法院判定這四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敗訴,共需要賠償3.24億美元,這四家公司不服判決上訴,上訴法庭的判決卻是把罰金增加到4.15億美元。爲什麼加州的公權力要支持公司之間的相互挖角呢,因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公司之間的人才流動,加強公司的競爭力,並且從長期來看促進技術進步。與加州不同的是,美國很多工業發達地區,包括波士頓地區,對員工的叛逆行爲都很缺乏寬容。


3鼓勵創新與寬容失敗

雖然國內許多IT&互聯網企業都在談鼓勵創新,也在說寬容失敗!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只是企業有這樣的包容度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投資人、管理團隊、政府&機構的包容才能夠形成社會級的“創新環境”。雖然說所有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不希望看到失敗,但是對於創新來講,失敗是常態,成功是特例,如果沒有對失敗的寬容,就難以有持續不斷的創新,就沒有偉大的發明創造。相比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硅谷是對失敗最爲寬容的地方,這一點不僅體現在風險投資對創業失敗的寬容,還體現在對公司內部失敗項目的寬容。我們總是會看到谷歌、蘋果和Facebook等公司能不斷推出在全世界受到追捧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它們內部開展的項目比外面的人能夠看到的多得多,而很多項目都失敗了,因此大家看不到相應的產品。但是這些耗資幾億甚至幾十億的失敗項目,並沒有妨礙這些公司繼續在新技術和新產品上進行高強度的投入。正是靠着對失敗的寬容,硅谷的公司纔敢於嘗試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從而引領了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那麼硅谷爲什麼只有一個,在全世界其他地區都難以複製呢?這一切吳軍博士根據自己接觸到IT領域的各類風雲人物(特別是創業者),並結合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了硅谷成功的真正奧祕所在!


4扁平化管理與工程師文化

IT與互聯網企業中,人力資源取代各類生產資料成了最有價值的資源,因此對組織架構、管理方式、激勵機制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硅谷特色的管理是扁平式的管理,扁平管理的一個特點是打破了原有科層式的組織結構,加寬組織溝通的帶寬(香農第二定律),除層級總數減少外,結構也變成了格狀或網狀。在這種結構下,不同組織間存在很多虛擬的通道,使得信息能夠直接傳遞。

扁平化管理還有一個特點是實現了分權,讓不同層級的員工享有決策的權力同時承擔一定的責任。以將最寶貴的資源(最高層管理者的時間)用於最重要的工作,將更容易獲得的資源(中層主管的時間)用於相對次要的工作(同霍夫曼編碼原理)。

當然,扁平化管理背後最根本的成功要素是人與公司、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合作契約關係,這是基於信任前提的合作關係構建,打破了傳統的公司的定義--公司是不信任的產物!

對於一個網狀組織,如果組織內的任何兩個人都有可能需要溝通,則溝通成本很高效率也很低,因此這就要求單兵能力極強,將過去需要由不同的人做的設計、開發、調試和測試工作由一個人來完成,以降低溝通成本。這種對個人能力的推崇也就牽出了工程師文化。工程師文化,是一種崇尚創造能力和牛人的文化,強調動腦動手,不迷信權威,不受專業約束。

吳軍根據工程師的能力將其分爲五個等級(其實也適用於其它任何崗位):

第五等工程師:能夠獨立設計和實現一項功能的人,我們之前所說的“碼農”就是屬於這個範疇。

第四等工程師:要有點產品頭腦,能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知道做出來的東西是否有用、易用、是否便於維護,是否性能穩定等。除了要具備產品設計方面的基本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領導才能,能在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從頭至尾將一個產品負責到底。這是一個硅谷高級工程師所應有的基本素質,這一般都需要在IT界實際工作鍛鍊3--4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第三等工程師:可以做出行業最好的產品。他們與第四等工程師有着質的差別,這不僅反映在技術水平、對市場的瞭解、對用戶心理的瞭解以及組織能力等諸方面,還有悟性的差異上,這一點可能有些先天的優勢,但更多是靠後天培養出來的,這就需要對某個領域十年八年的持續深入探索、不斷失敗與總結,終於在某個時點豁然開朗。

第二等工程師:可以給世界帶來驚喜的人,如實現第一臺實用化個人電腦的沃茲尼亞克、iPhone 和 GoogleGlass的總設計師等,關鍵在於他們工作成果的原創性及對世界的影響力。

第一等工程師:是開創一個全新行業的人,歷史上的愛迪生、福特、保時捷博士、本田宗一郎、比爾.蓋茨等,這些人不僅在技術和產品上有驚人的DIY能力,他們在經驗和管理上也是好手,並且通常是企業家,通過自己的產品創造了一個行業並改變了世界。


5互聯網三論:控制論、信息化、系統論

吳軍博士也在書中運用三論(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方法解讀了硅谷寬容叛逆、多元文化、寬容失敗、拒絕平庸追求卓越的特質,並說明了這些特質在信息時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控制論:起點到終點之間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不能用機械的方式事先預測並計算,而應該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調整,以最優的到達目的地。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火箭發射到目的地,現在互聯網企業先將產品不完美版本上市,之後再不斷根據市場迭代調整就是運用這種思維的典型場景。

信息論:香農第一次採用量化的方式度量信息,並用數學的方法清晰的解釋。其大致含義爲在一個系統中不確定性越多,熵就越大,要想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就要引入其他確定性信息。比如在搜索引擎中打廣告,被人點擊的機率很低,點擊之後起作用的機率更低,但引入關鍵詞後,不確定性就極大的降低了。

系統論:其強調不一定追逐細節性的最佳,而是整體的最優。系統論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封閉的系統永遠朝着熵增加(也即越來越無序)的方向發展,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糟,而一個開放的系統會引入負熵,纔可能讓系統通過與外界的交換變得更加有序,也就是朝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一個封閉的組織,不論一開始起點多高,最終裏面的人會變得同質化,整個組織也就變得死氣沉沉。

 

上述五點基本上總結了硅谷成功的奧祕所在,對於我們站在一個更高層次去理解硅谷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我們也需要理解硅谷是無法被複制的,但也沒有必要複製,因爲每個創業園區,每個創新企業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做的是從底層邏輯上對硅谷進行更多的理解,對硅谷所在的創新企業發展歷程做更深入的剖析,以便我們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發展路徑,這或者是我們每次去硅谷“朝聖”之前所要做的必修課,以便我們考察學習歸來之後,能夠將自己的企業引導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道路上來!


每週原創,用思考推動進步!童繼龍  |  明源雲

公衆號:drate-think  

關注: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向死而生(戰略、運營、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