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經理產品心得(二)

B端產品經理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則,避免一些誤區,不斷提高基礎能力。

一、B端產品經理需要遵循那些原則?

1)業務爲基,產品思維展開;上一次是說B端產品經理都是以提升供應側的工作效率的,所以B端需求都是以業務問題爲導向的。作爲B端產品經理一定要理解業務,根據業務的實際發展,用產品思維去梳理邏輯,設計產品工具來解決問題。有些業務同學會說,我希望要一個反饋功能,其實可能隱藏了一個工單系統需求。

舉例:之前設置過一個編輯工作臺,原來業務訴求說希望編輯能夠在完成銷售的菜品錄入任務後給銷售一個反饋。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其實編輯都是通過線下郵件形式接受菜品錄入任務和解決問題。設計思路如下:

按照我們上一個博客來說這個需求的話,我們面向是編輯和銷售兩個角色,需要設計兩個角色溝通的通道,建立在已有的菜品錄入平臺上的一個任務處理平臺(系統邊界);

系統流程邏輯,銷售發起任務,編輯認領任務或者上級分發任務,處理任務(任務正常處理和任務非正常處理),處理過程銷售可監控,處理完成後,銷售可投訴,投訴後的工單可再次被分發處理(任務流轉節點設計);系統最小維度應該是工單任務;

編輯工作臺,任務根據業務形態可能有多種,角色分爲:普通編輯、管理者、銷售角色,每個角色在任務節點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內容儘可能最大程度涵蓋所有業務場景,用系統流程邏輯將這些角色和任務串起來,藉助現有菜品錄入臺,完成整個工作臺原型設計,以頁面展示;

最後就是完善一些交互邏輯、權限邏輯,以文字形式將原型裏面的圖表、頁面、功能點詳細描述出來;

2)脫離了使用者的產品純屬扯淡,忘記了這句話出自何處了,但是這句話對我作爲產品經理是具有指導意義的,產品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世界基礎構成是一個個人,我們因爲人的需求,纔出來了一個個產品;所以在做編輯工作臺之前我特地去編輯工作地方考察了一天,也在編輯工作臺上線後的也去實地看了一天,最後發現編輯認領操作頻率太高,要點擊按鈕才知道現在沒有可認領工單,所以後期也補充了1分鐘待認領工單條數更新一次的策略,雖然對服務器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解決了編輯一個實實在在的痛點;

3)降低系統的耦合性,提高可擴展性;在這個點上,我是實實在在吃了虧的,我剛進現在公司時候,其實是負責商業CRM系統的,我要重新改造一個審覈流程,使其達到審覈同時不影響業務下單,但是當前的商戶狀態和審覈狀態是同一套狀態,耦合度很高,其實只要多增加一些審覈狀態即可,但是爲了區分商戶狀態,所以增加了商戶狀態和審覈狀態的不同組合狀態,實在是因爲涉及到的東西太多,如果要改,基本上是系統重構了;這個事情說明了,系統設計之初,這個設計的產品經理完全沒考慮那麼多,纔會造成產品可擴張性差。

二、產品需要避免那些誤區呢?

1)可擴展性差,重要的一點喲,不重複說了;

2)功能無邊界性,這個也是產品經理誤區之一,功能設計無邊界性,就會擁有好多重複的相同功能入口;其實我做公共審覈平臺也是出於這樣的出發點,目標就是給業務同學呈現了一個公共的審覈入口,而不是不同業務審覈有不同入口,這樣造成的業務培訓成本會很大;

3)確少前瞻性,新入行產品經理會認爲針對本次需求這樣,但是沒有深入瞭解公司業務戰略,爲之後一些業務拓展,留一些業務入口;

4)產品功能設計太拘泥細節設計了,什麼樣子的功能都想以線上形式實現並支持,這種想法是不可行的,如果真實的業務場景此服務只有一個人使用,而且需求可能變化概率比較大, 那我覺得前期以最節省時間和資源形式先支持即可,不必做太過複雜的功能;

5)功能太繁瑣麻煩,好的產品培訓成本會較低,比如微信等,功能一目瞭然,主產品邏輯簡潔有條理性。如果太過複雜,那就是爲之後的功能更新埋坑;

三、B端產品經理需要擁有哪些能力?

1)邏輯能力,這一點上,理科生相比於文科生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在我接觸的過的優秀B端產品經理中,理科生會很多,而且也更受研發、測試、交互、業務同學歡迎,文科生在C端產品中會更容易顯示文科生一些優勢;

2)理解業務能力,對於業務的認知和快速麪對能梳理出業務中的問題,不同公司可能業務不同,所以要求產品經理要能夠快速理解當前負責的業務發展進程;

3)學習能力,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於當前社會的每個行業都是這樣,變化的實在太快了;

4)溝通能力,因爲產品經理是對產品負責,貫穿這產品整個生命週期,參與的人也比較多,如何協調好各個角色資源,從而達到產品最終的目標,這也是產品經理必備能力之一;

心得應該先到此爲止了,下面我會將自己之前做的一個項目,詳細做一個覆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