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考勤应用实践

人脸识别考勤应用实践              
 
前言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脸特征作人员身份特征的人脸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企业提供了人员考勤管理解决方案 。现以本人所在大型外资企业对人脸考勤应用在设备选取和实施作经验分享,寄以期人脸识应用在内地更多企业中得更广泛之推广应用,产生更大之管理应用效益。
 
人脸识别工作原理
      人脸识别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幷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辨识,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就是把人脸识别和考勤系统结合,幷且通过人脸识别作为考勤管理的要素之一.

从技术方面考虑设备选购       企业在评估新型考勤设备时,主要考虑引进 生物识别技术 之设备来替代现有的考勤模式,以解决长期困惑企业代打卡及幽灵人员问题,分别进行 指纹生物识别技术 与 脸部生物识别技术 的评估与测试,最终决定采用 脸部生物识别,考量原因如下:

企业员工数量与工作环境

        传统产业员工人数较多手工操作作业,上班时不免接触化学材料、粉状物 , 冲洗后手上遗留水渍 …等原因,如果采用 指纹识别技术 ( 接触式辨识 )则无法有效识别,甚至一人将污染物遗留在机器上,若没有及时清理,造成后续所有人员都不能使用的状况,所以在评估时,尽量考虑 非接触式 设备,以避免类似的状况发生,这也是选择采用 脸部识别技术 的主要原因 。

防伪装能力

        IC卡考勤模式 因人卡可分离,无法避免代打卡现象; 指纹识别技术 采用 平面纹路辨识比对,故无法防备指纹模代打卡,另如果前期录入指纹把关不严,会造成指纹代录(不同手指代录不同的人),有企业已发生这种问题。脸部识别技术 采用立体成像技术,故平面图像无法代打卡,另外,系统有图像自动比对功能,对于相似度高的图像筛选,提供相关人员参考,杜绝代录入现象发生,这是采用 脸部识别技术 的另一原因 。

 

从作业层面考虑设备选购     选定人脸识别技术 作为企业考勤未来发展方向后,接下来就要确定企业需要何种型号的 人脸考勤识别终端设备,新设备选购需要从使用层面 与 技术层面 来综合考量:

使用层面:

       一、操作简单:一次就会,肢体动作越少越好,过程顺势而为,不用刻意准备。

       二、使用方便:员工可以在任何一台脸部识别终端刷卡,不受区域限制;设备发生损坏或停电等突发状况时,本区域员工能够就近完成刷卡。

        三、反应快速:员工下班须保证10分钟内完成刷卡,反应时间控制在3秒内/次。

技术层面:

        一、资料认证:本机比对认证,支持 脸谱模型 与 IC卡关联,通过 IC卡寻址(客制化) 提高反应速度。

        二、资料存取:比对结果通过排程传送Server,减少网路封包传送 。

        三、网络负荷:支持脱机减少对网路负荷,通过排程上传与下载资料。

        四、其        他:设备对 脸谱模型 有自我老化学习功能,减少因年龄递增造成实际脸部图像与脸谱模型不同步现象 。

 

从性能方面考虑设备选购    要同时满足 使用层面 与 技术层面 的要求,设备需具备如下特点 :

一、存储量要大, 需存储企业员工的人脸模型,这是实现 本机比对,提高打卡速度,实现打卡无区域限制、以及减少网络 与 I/O负荷…等关键指标 。以25,000人为例,每人需录制12个脸谱特征模型( 不同角度录制 ),脸部识别终端就须要能存储 280,000个脸谱特征模型 。

二、网络方面支持TCP/IP协议,可提供脱机、联机方案

三、图像比对精度可根据需要设定

四、IC卡与脸谱模型可关联为可选,亦可选择不用IC刷卡而直接比对(新进人员)

五、其他如设备稳定性、双摄像头(红外功能)…等

六、为以后功能拓展运用,设备厂商需提供硬体接口程序与参数。

七、设备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及时 。

 

人脸识别设备指标

根据上述需求,对多家公司产品进行评估,最终选择XX人脸识别终端。

容量:可存10万笔人脸模型。

速度:对比速度<1秒,通过率 <3秒/人。

价格:同等级产品性价比高。

功能:产品基本符合企业需求,可配合企业需求进行产品功能设计变更。

服务:服务相对较好。

拓展:协助企业IT进行软体二次开发 。

 

专案实施管理机制

       硬体与软体是人脸识别考勤方案成功之基础,而 配套制度 与 企业的执行力 却是成功的关键,导入 人脸识别技术的设备  只是增加不良人员舞弊难度,完善系统功能只是提高其舞弊曝光度 。如果没有从 制度 与 执行上去彻底落实,再好的硬体 与 软体 终将沦为口号或花瓶。XXXX人识别考勤考勤专案推行的管理配套,或许可以值得借鉴:

一、企业高层主管参与与决心

    全程参与设备评估、方案制定、制度修正、运用落实,在各级主管会议上亲自布达宣导,以示彻底铲除企业不良行为之决心。

二、考勤制度的修正

三、考勤与干部绩效与晋升挂勾 四、定时检讨

五、安保人员参与调查取证

 

人脸考勤实施方案

一、人脸识别考勤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员工接受度,这是方案推行的关键指标 。

人的天性或多或少存在抗拒改变行为,故在全厂范围推行涉及所有人员的新制度时,尽量以符合员工已养成的行为习惯为上,其行为习惯改变越小则越易接受,反之则必将招至反弹。所以,我们在评估硬体、软体、设备、实施方案 时,重点考量如何让员工使用更简单、方便、快捷 (设备选配阶段有说明)。

 二、选用现场一、二条示范线进行测试,时间上可稍长,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1. 通过现场实际使用来检验硬体 、软体、方案,不合理的立即改善 。
  2. 示范线的使用过程就是企业推行新考勤方案的最好宣传,让其他人从心里慢慢接受新模式,时间可稍长点,宣传力度会更大一些。
  3. 示范线的成功推行,印证新考勤方案的可行,给其他人员找不到反对理由,也可作为楼面种子传承,进行全楼面复制。

三、推行过程应先慢后快,先松后紧。

  1. 每个考勤点先上一、二台,待其稳定后其余线别统一实施,原因同上。
  2. 员工使用新设备有适应过程,前期设备配置可适当宽松,制度面亦一样。
  3. 上线稳定后,开始对设备进行精简,各项制度相续执行,进行全面管控。 

四、以推行人脸识别考勤方案脸谱模型录入为契机,联合各部门对全企业员工进行身份重新排查:

五、人脸识别考勤方面全面执行与落实,相关配套措施相续展开。

 

人脸考勤应用效益分析    

    人脸识别考勤专案的导入,虽然无法评估其确切量化效益,但从三项关键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当然,这些成绩取得包含企业各方面的努力,导入脸部识别考勤也是其中的重要利基之一,通过脸部识别考勤系统导入,极大的压缩了企业不良员工及幽灵人员的生存空间,现场的组织管理功能得于发挥、公平得于重现,正义得于伸张,士气得于重聚,生产效率自然提高,各项管理指标均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人员净化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犯罪降低、效能提升),远高於单单”扫除打卡不上班”的效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