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我的認證之路

題記:相關的證書能夠代表你有這項能力嗎?不,它只能代表你曾經有過考試的經歷.........

回顧2017,這一年工作上的收穫挺大的。在工作之餘不斷的考取認證,有的時候,生怕會在其他人的誇讚中驕傲。只知道要不斷的進步,也算是爲自己的三十而立交上一份相對比較滿意的答卷。

華爲認證

結識華爲認證,一方面是公司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自己也想在知識儲備上上一個臺階,而最初的數通中級認證,在過了時效期後也沒有再續,從16年開始向售前轉型。技術的深度就不再過多關注,而把業務的重點從技術點的關注轉向對客戶側業務痛點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做售前跟售後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接觸客戶,售後可以說更多的瞭解,掌握自己公司的技術情況,而售前更多的是要把這相應的技術來匹配客戶的業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華爲的認證,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的。由於自己有大數據方面的知識基礎,也沒多想,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直接報名了華爲的IT解決方案(雲&大數據方向)。後來把其傳輸,接入兩個自有專業考過之後,就投入到IT解決方案的認證準備上了,服務器方面的知識,在客戶機房有的時候也見過,將相關PPT上的內容都以思想導圖的形式又畫了一遍。基本上把知識點都給串起來了,再在工作中結合機房看到的設備,多在實踐中去記憶這些知識,順利的把這三個L2的專家認證拿 下。
而華爲L3跟講師的認證是有點難度的,首先L3定位是解決方案,不在於你對單一知識點的理解,而在多個知識點的整合能力,記得非常清楚,在L3的準備中,光異地容災我就畫了三張導圖,因爲裏邊牽扯到設備選項,雲存儲,容器,桌面雲的相關知識。所以L3要將之前的所多知識都能夠串聯起來。最後把之前畫的所有導圖全部集成到一張中。多去看,多去思考技術內在的聯繫,最終,把這一個認證也順利拿下。
如果前邊4張認證會考試就可以的話。那最後的講師認證就沒那麼容易過了,因爲最後一張認證是在前邊L3認證的基礎上,要具備方案的演講及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上。而講師認證是要通過華爲一線相關領域專家的面試的,記得當時約好在電話裏講的,但由於有其他事情,又改約到華爲一個大會的現場講。拿着自己準備好的方案,在現場跟華爲專家一起討論相關解決方案跟業務場景。沒想到,現場還吸引來了很多對此方向關注的參會人員。

大數據研究生

這張證書的獲得也可謂是一波三折,從13年就開始在北航讀大數據的在職研究生,不同於培訓機構的短,平,快的獲證速度。前兩年基本上週未都要去學校上課,周間還要去上計算機英語。
有的時候,別人也會問,其他學校的在職研究生只要2萬多就行了,怎麼你們學校的就要6萬多?人家的還不用去上課,你們還得過去上課?人家的不佈置作業,你們還要組成小組完成作業?我就會說,可能就因爲我們是北航吧!
前兩年的學習,基本上是把基礎打下了,知道相關算法的數學原現及實現方式。明白了數據堆棧的調用,內存算法,性能調優的相關理論知識。知道了代碼邏輯要高於代碼量的重要性。很感謝我的導師,讓我在代碼邏輯上下了很大功夫。就像我導師說的一樣,不管你寫什麼代碼,用什麼語言,內在的邏輯是不會變的。一個拷貝函數就能看出你代碼的邏輯能力。而數挖,數分,可視化,也定了我未來發展的方向。
論文的過程,相當於把之前所學的內容都又整合了 一遍。本來16年初就開始論文了,結果到上個月論文才通過。基本上把人折磨的夠嗆,裏邊涉及的算法,實現價值都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的。
就像那天答辯完,有同學問咱們這個證有用嗎?我半開玩笑的說,也許沒用,但說不定那天就有用了。再者說,當下這麼多忽悠大數據的,拿這個證,也能防忽悠吧!

微軟認證

這個認證是轉行業後的考的第一個認證,如果說之前的認證過的艱難的話,這個認證更是艱難(不光是技術上難,而且考試費也不便宜)。
國人可能都知道,只要是認證考試的話,都會有題庫。而微軟Azure的這個認證是有題庫,但是這個題庫是全英文的。其他題庫可能也就10幾頁,而這個70-533的題庫就是160多頁。坑人一點的,如果你背下這個題庫的話,考試的時候還有些題不是題庫裏邊的!!!幸虧自己有過雲跟大數據的基礎,根據之前的工作經驗最後還是涉險過關(通過分數是700,而我考了730)。
這個認證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它裏邊可以選在家考試或在考試中心,希望之後有報考這個的最好選在考試中心考試。我當時就選成在家考試,沒想到一切都設置好之後,對方競是一個外國人,遠程控制了我的電腦,然後通過電腦的攝像頭向看你周圍的環境,當時就是周圍環境不具備。考試的同時,手機也會被監聽。最後折騰了1個多小時後無奈取消,最終還是去考試中心考了。
很感激現在的公司,通過這一個認證。讓我看到了國際上更先進的知識跟技術發展,也讓我認識到好的技術資料現在還都是全英文。也進而認識到自身在技術上的缺陷與不足。

`` 我的2017,這一年考下了我工作以來最多的認證。完成了職業的轉型,之前我總是很排斥銷售類工作,覺得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後來的工作中,發現不是這樣的。我身邊就有兩個CCIE,一個還是double IE,但在我們公司卻是銷售。出去見客戶的時候,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候我們能夠彼此配合,共同促單。
慢慢才明白爲什麼大多數公司的老總是都是銷售出身,華爲的銷售都是有三年底層工作經驗。不要羨慕那些拿 着高薪的程序員,卻更願意跟那些自願拿 着低薪的技術型銷售在一起工作!!
2018,嶄新的一年,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