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同志在“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前前後後(中篇)

耀邦同志在“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前前後後(中篇)

胡德平/文《財經》雜誌  [2008-06-06]
“死者返生,生者無愧”。唯有那些在黨內民主生活中成長起來,又以偉大事業爲己任、以人民利益爲終身目標的國事決策人,纔能有這樣的勇氣、智慧和信義

  是什麼歷史背景激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稱“《實》文”)發表?又是什麼現實原因引發了這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併爲黨的十一屆 三中全會召開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我整理了當時一些個人日記。本文只想結合自己的親筆記錄及相關資料,分析一下耀邦同志當時大致 的思想發展軌跡。

耀邦同志在大討論中的心態和人品

  1978年5月的那些天,對思想極度困惑的中國人來說,是很不平常的日子。
  “《實》文”先在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發表,後在《光明日報》公開發表,隨後,又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九家主流報刊相繼轉載。輿論宣傳的 焦點,強烈刺激了我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同事們。大家眼見的,耳聽的,嘴上議論的,頭腦思考的,都集中到這篇文章上來,人們興高采烈地閱讀着這篇文章。
  5月13日,下班回家以後,我興沖沖地向耀邦同志談了自己的感受,並轉述了館內同事所提的一些問題。他當時的心情很好,回答的底氣很足。他爽朗地說:

  
德平,《反杜林論》你根本就沒有看懂。歷史的發展根本就不以誰的意志爲轉移,歷史的發展是兩種力量鬥爭的合力。
  1969年以前,我個人得失想得比較多,69年以後,我徹底丟開了這些。76年過於悲觀了一些。
  --1978年5月14日筆者《日記》

  耀邦同志當時的神態和語氣是我多年來從未見過的。現在回想起來,他真有一種要迎接暴風雨到來的那種興奮和激情。好在恩格斯關於歷史發展合力的論述不少,我館的李洪林同志亦向全館做過理論輔導,其中說到合力、“力的平行四邊形”,對此我深有印象,還能與父親做些答對。
  其實,耀邦同志在與我談話之前,高層壓力就已落到他的頭上。也就是在5月13日的當天,他在家中對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組的成員們說:

  
多少年都是在毛主席直接領導下工作,對毛澤東的著作和思想,我自己是反反覆覆學習,真可 以說達到過“無限信仰、無限崇拜”的程度。但是對他老人家的缺點和錯誤提出一點不同的看法,怎麼就上綱成是反對他老人家呢!這種把學術爭論、理論爭論一下 子上升到政治上,斯大林的時期是這樣,我們黨十幾年來也是這樣!這個風氣再不改變怎麼得了呀!

  可能是爲了緩和氣氛吧,他隨即傳達了很長一段有關耿飈同志訪問朝鮮的內容,認爲訪問非常成功,接着,又回到主題:

  
歷史潮流是無法阻擋的。總的說,歷史潮流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但往往有三種情況,……一 是飛躍前進的時候,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基本一致的時期。社會主義從列寧到斯大林時期還是飛躍時期。我們從抗戰開始到“文化大革命”前,也是飛躍。資本主義 社會也是這樣,上升時期是黃金時代。二是發展不大,停滯時期,或基本上停滯。第三,某種倒退復辟。這三種現象有深刻的原因、背景,往往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爲 轉移。……歷史逆流的來(臨),往往也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爲轉移,有許多因素造成的。

  最後,他講到“四人幫”在歷史上的兩種作用及廣大羣衆的內心要求:

  
“四人幫”帶來的“覺悟”,是任何金錢買不來的。由於這個而帶來今後的大發展,這是“四人幫”反面的功勞。歷史潮流不可阻擋,怎麼個不可阻擋,要把這個問題講透一點。思想先驅就是在現有條件下起一點呼喊的作用,可起一定的歷史啓蒙者的作用。
  ……現在《人民日報》每天二千封信。解放以來,它的威信(從來沒有現在這樣高),現在,一個月不發特約評論員文章,人民不造他的反啊!未婚子都有人收容,現在一個堂堂共產黨,都沒有人理,行啊?

  不幾天,我也感到一些高層話語的壓力,敏感的神經立刻繃緊起來。社會上不少人也爲這篇文章在思慮,在觀望。
  5月18日,晚飯後,耀邦同志見了幾個年輕人。客人走後,他對我說:

  
我們《理論動態》下一期要出一篇,“歷史潮流和心有餘悸”。我這半年來是很振奮的,越戰越勇。……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社會實踐,這篇文章是能站住腳的。我希望有人來駁,駁後我們再寫一篇。
  --1978年5月18日筆者《日記》

  一個多月後,“再寫一篇”文章的諾言兌現了。6月30日,文章在《理論動態》第70期上發表,標題定爲“歷史潮流滾滾向前”。
  文章說:在“四人幫”唯心主義盛行的年代裏,造成了一種惡劣的風氣,根本無視人民的喜怒哀樂,專門講究摸“四人幫”的脈搏,摸江青的脈搏,靠所謂“摸 精神”吃飯。有的人摸來摸去,摸得一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氣味都沒有了。……心中裝着人民的人是最強大的人,他們無所畏懼地在驚濤駭浪中沉着前行。心 中沒有人民的人是最虛弱的人,最後難免被歷史的巨浪淹沒或拋到一邊。
  這篇文章,耀邦同志看了五遍,華國鋒同志看了兩遍。
  耀邦同志對“《實》文”的觀點、思想沒有動搖,胸懷十分坦蕩。他對人的批評絕不搞影射和人身***,或施以陰謀手段;若有與他意見相反但又持之有故的 人,他也是非常尊重對方的。“文革”前,即便是對他大加批判、幾乎置他政治生命於絕境的某位上級領導,也曾說過這樣的話:“耀邦,陽性子,好處。”
  當大討論的形勢已有明顯好轉時,社會上又傳言這篇文章的矛頭是對着中央某某人的。我頗感驚愕。6月8日,我小心翼翼地向他問及此事,他徐徐而言:

  
(過去)有人不同意(《實》文),我反覆看了幾遍,認爲這篇東西駁不倒,能夠立住腳。最好不同意(這篇文章)的同志,能夠寫出文章來,駁一下嘛!今天講,我們這篇東西就是正面闡述,根本不是針對誰,(現在我又)有“新三胡”之稱。
  --1978年6月8日筆者《日記》

  我認爲這是他的真實思想,文章不是針對任何個人的,而是針對一種根深蒂固的“極左”思維。因爲他那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多換思想少換人”。他反覆考慮的問題,還是理論觀點,文章能否立住腳,能否被駁倒,又如何反駁。
  正如本文“上篇”中所說,“人有品格,理論和思想也有品格。”有人說耀邦同志是政治家,也有人說他不是政治家。不必計較這種爭論。據我觀察,他是一個 人品和理論品格相一致的思想先驅,凡是對於他想清楚的是非、理論問題,他的心態始終是平和的,是心安理得的,並願爲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歷史的合力是怎樣形成的

  歷史的合力怎樣理解?就如在力學中合力的計算那樣,宛如一個平行四邊形,兩邊形成的對角線就是合力線。1890年,恩格斯在一封書信中,即用此比喻解釋歷史的多種力量形成的合力。
  他說: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衝突中產生出來的,……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 產生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馬恩選集》第二版第四卷第697頁)這條合力線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但人們的意志並不是無所作爲的,否則,怎麼會 有互相博弈產生的合力呢?
  恩格斯接着又說:各個人的意志……雖然都達不到自己的願望,而是融合爲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然而絕不應作出結論說,這些意志等於零,相反 地,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裏面的。(同上)耀邦同志說的歷史的合力,即是此意。此觀點不言而喻還有一重含意:在諸多力的“矢量 ”中,一股力的方向越是明確,長度越長,合力線就越往這邊靠攏。“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就是一場思想的角力,黨內進步、民主、改革的力量越大,人民羣衆要 求改革發展的真實意志表現得越強烈,歷史的合力線就越靠向馬列主義的黨,靠向科學社會主義,靠向反映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勞動人民。
  “《實》文”的發表,“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全國人民衝破了思想的禁區,解放了被長期禁錮的思想。農村要求打破人民公社政治經濟體制的浪潮涌動 起來了,《人民日報》每天接到的人民來信,如雪片一樣飛來了,各種冤假錯案陸續平反改正了,人民羣衆的真實意願敢於明確表達了。5月13日,有15家省級 黨報轉載了“《實》文”,截止到5月底,全國共30多家報紙予以轉載。對於這一聲勢,任何想阻礙這一潮流的人都不會沒有顧忌。
  這時,中國共產黨內革新求變的領導層逐漸掌握了思想解放運動的主導權。
  據《葉劍英年譜》記載,5月11日,葉帥在第一時間看到《光明日報》刊登的“《實》文”,“對文中的觀點十分贊同。”“在另外的場合,他還建議把《光明日報》那篇文章印發到全國去。”另外,1979年的理論務虛會也是葉帥提議召開的。
  5月中旬,方毅同志召集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委、中國科協黨組聯席會議,學習討論“《實》文”。與會同志一致表示支持和擁護這篇鴻文,批判“兩個凡是”的錯誤。
  5月20日,羅瑞卿同志對《解放軍報》負責人華楠、姚遠方等人表示:“真理標準”的文章是一篇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聽說現在有幾位秀才還不大讚成,我要去做他們的工作。
  這一期間,耀邦同志和羅瑞卿同志曾有六次電話長談。《解放軍報》也連續發表三篇批評“震派”、“溜派”、“風派”的雜文,主題都是針對“文革”中背離 實事求是精神的各種投機人物。耀邦同志與報社負責人和谷巖等人談話,既肯定了文章批評的文采,又說到“多做團結工作,最大限度地縮小打擊面,化消極因素爲 積極因素”等問題。
  和谷巖同志曾在耀邦同志任政委的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中工作過,耀邦同志還修改過和谷巖寫的《人民軍隊三字經》。我想,那次談話,彼此是否又回到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所向披靡時的心境呢?完全可能。
  6月2日是很重要的一天。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關鍵時刻,在中央軍委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做了重要講話。他在會上專門講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等問題。
  他說:我們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 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還認爲誰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誰就是犯了彌天大罪。他們的觀點,實質上是主張只要照抄 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同志的原話,照抄照轉照搬就行了。……他們提出的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涉及到怎麼看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問題。
  鄧小平所針對聯繫的問題就是“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他最後號召全軍:我們一定要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任務。
  以小平同志的經歷和威望,他對全軍的號召動員,實際也就是對全黨、全國人民的號召動員。由於他對“《實》文”和“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給予了大力支持,思想解放運動得以大大推進,其領域也更加擴大。
  然而,嚴厲的批評之聲仍然存在。標誌就是吳江同志寫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文,已不能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上發表,但又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在《解放軍報》上刊載。在軍事術語上這叫“轉移戰場”。
  鄧小平同志的講話,理論、宣傳界先進分子不屈不撓的鬥爭,又引發了各地廣大幹部羣衆的學習和討論。從6月25日到12月8日,全國29個省、區、市領 導同志都紛紛表明自己的態度,贊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中,甘肅的宋平、黑龍江的楊易辰、遼寧的任仲夷三位省委第一書記反應最早。
  可以說,全國人民、全黨和領袖人物們反映時代、歷史要求的意志,這時已經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起來,成爲一支最強大的力量,形成了當時中國一次偉大的思 想解放運動。若用合力的平行四邊形算法做喻,這一力量主導了各種力量共同形成的合力線,使這一合力線大大貼近我國進步、民主、改革的方向,並直接導致了十 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成果。

黨內一隅民主空間

  爲何《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能參加打倒“四人幫”後第一期中央黨校學習班?爲何楊西光能把胡福明“《實》文”的初稿送吳江、孫長江等同志進行修 改?爲何“《實》文”能夠公開發表?爲何全國報紙能予刊載?爲何各地黨、政、軍領導同志能各自表明態度?不能不說這和當時特殊時期的黨內民主生活有關,盡 管這時黨內民主仍是有限的,僅及黨內政治生活的一隅。但這一隅有限的民主空間卻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
  當時的輿論還是以“兩個凡是”爲主宰。但是,《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並未因刊登“《實》文”,它的社長、總編輯就遭到撤職查辦的處 分;耀邦同志也未因組織、引領、推動這一討論而停止他的黨校副校長和中央組織部部長的工作。其原因,就是“文革”結束以後,黨內還是恢復了一些民主生活的 生氣,政治空氣畢竟沒有“文革”之中那樣恐怖可怕。
  華國鋒同志的剋制、寬容態度也是相當重要的。耀邦同志8月18日在中央黨校的一段談話,應引起歷史學家的注意,他說:

  
王任重問華主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怎麼回事?華主席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搞清楚,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達到團結。

  華國鋒同志當時作爲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軍委主席,處於最高領導地位。他認爲黨內有思想分歧,應強調團結;黨內分歧引發了不同觀點的鬥爭, 他強調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他認爲是個理論問題,要搞清楚。他更沒有暴怒、不計後果地把形勢搞亂弄糟。相反,以後他還爲自己的錯誤 作了自我批評,要求停止對個人崇拜的種種宣傳。
  1978年年底,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華國鋒同志講:我是下了決心叫大家講話,既然把大家請來了,就要讓大家講話,集思廣益。
  華國鋒同志的這種民主精神和作風,在當時也是難能可貴的,也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
不知道今天的青年人還有多少人記得華國鋒同志、瞭解華國鋒同志,我和我的同代人肯定都記得他。在黨的十五大上,當華國鋒同志以全票重新當選爲中央委員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但願華國鋒同志也記得這一剎那。我也投了他一票。
  耀邦同志和華國鋒同志曾有四次共同工作的機會。第一次共同工作,是在中共湘潭地委開展“四清”運動,兩人工作長達一年半之久。打倒“四人幫”後,他們 初次見面,華國鋒同志問耀邦同志:我們在湘潭“四清”,毛主席來長沙,要聽我們的彙報,你怎麼沒有來?父親回答:當時我在鄉下,又感冒,怕傳染主席;再 者,有些問題,我也沒想清楚,擔心主席提問,我回答不出來。華主席說:應該來,我感冒也要來。
  父親給我講過這個小故事,我至今也不知誰對誰錯,來也對,不來也不能說不對。兩人對中國共產黨開創的偉大事業,都是忠誠不渝的。
  在當年年底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獲得全黨的普遍認可,帶來了全黨的思想大解放。11月25日晚,耀邦同志回到家,高興地談到他的感想:

  
中國人民遭到的痛苦和災難換來了今天整個民族的覺醒。什麼叫“先知先覺”?其實只有一個 意思,就是思想領先一籌,行動先走一步,原來不想向前走的人也要跟着走這一步。……在一個堤壩上,華主席一鋤頭打開一個缺口,歷史的潮流究竟把缺口衝破多 大,這就完全要看人民的力量了,誰也不能事先估計到。
  --1978年11月25日筆者《日記》

  12月2日在家中,耀邦同志又談起真理標準問題,他講:

  
我們要很好學習《實踐論》,這是毛主席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理論遺產。實踐—理論—實踐 的工作就是理論工作。  把這三個環節聯繫起來就是理論工作。我們的幹部由於對革命的經歷不同,對文化革命的體會不同,思想水平不同,所以認識就不完全相 同,因此需要我們互相幫助,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
  --1978年12月4日筆者《日記》

  這似乎是他對這場大討論的總結,也是他對子女們的教育和期望。
  關於真理和實踐的關係,耀邦同志在延安工作時就明白了這一哲學原理。但是,在工作上運用這一觀念,還可以追溯到1975年爲中國科學院起草的《彙報提 綱》上。他和于光遠同志堪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彙報提綱》曾由耀邦同志分送給張愛萍、錢學森、朱光亞、于光遠、胡喬木等人徵求意見。
  8月17日,于光遠在《彙報提綱》第二稿上加上了這樣一句話,讓人驚訝:在判斷科學是非上要堅持以實踐作爲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由於稿件退回耀邦同志處時間已晚,修改的《彙報提綱》第三稿已直送小平同志了。所以這一觀點未展開討論,也未進入第三稿。
※    ※    ※
  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發端兩年之後,由此引發的思想解放極大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耀邦同志回顧歷史,又想到未來,1980年6月7日,他對家人敞開胸懷,道出了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的思考和追求:

  
“生(注:應爲‘死’字,我記錄有誤)者返生,生者無愧。”這話都是上了書記處會議紀要的。出自春秋時代,《公羊傳》有載……。如果毛主席、劉少奇同志死而復生,我們每人也沒有任何愧色。
  --1980年6月7日筆者《日記》

  “死者返生,生者無愧”,原話是“使死者返生,生者無愧乎其言,則可爲信矣!”此爲晉國荀息回答晉獻公的話。
  “《實》文”的發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把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同志的晚年錯誤區分開來,給在“極左”路線下迫害致死的同志恢復名譽,都是實事求 是精神的體現。若是生者和死者還能見面,能內心無愧,坦然面對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張聞天諸同志者,唯有那些在黨內民主生活中成長起來,又以偉大事業 爲己任、以人民利益爲終身目標的國事決策人;唯有他們,纔能有這樣的勇氣、智慧和信義!■
2008年5月15日
胡耀邦:1977年3月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12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80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989年4月15日逝世
胡德平: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胡耀邦長子

“耀邦同志在‘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前前後後”(上篇)刊於《財經》2008年第9期。文章下篇將於近期刊出

(本文同時刊登在將於6月9日出版的2008年第12期《財經》雜誌“改革憶事”專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