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稻盛和夫《活法》-現代人的修行之路

作  者: 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林慧如 著
出 版 社: 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36603

 

這一生爲何而來?
被人生種種慾望束縛和迷惑,可以說是人類的天性。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在於提升心性,鍛鍊靈魂。這一生所爲何來?是爲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來。

關於工作
“精進”,是達到開悟境界的修行方法之一。所謂精進,是指努力工作,心無旁騖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我認爲這就是幫助我提升心性與培養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對人類而言,其實具有更深遠、更崇高的價值與意義。勞動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慾望、鍛鍊心性,培養人格,其目的不只是換取生活所需,因爲換取生活所需只不過是勞動所附帶的功能而已。全神貫注於一件事情,對工作努力不懈的人,會在日復一日的精進過程中鍛鍊自己的靈魂,同時培養出具有深度的人格。內心只有一個強烈的念頭:無論如何一定要成功。我對工作就是以如此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面對。

對待人生的態度
對於一去不復返的人生,不能有絲毫浪費,要以誠懇認真到“異常”的方式去度過。每個人要對自己加諸更高標準的活法,對自我的規範不可有分秒的鬆懈。要把拼命努力、誠懇、認真、誠實......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道德和倫理觀堅守到底,視其爲個人哲學中無法撼動的一道防線。

心存善念
心存善念的人,會展開美好的人生;心存歹念的人,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善心,尤其是“爲世間、爲人類”的想法,可以說是宇宙最初的“意志”。宇宙中存在着一股使所有事物更美好,並進一步演化發展的力量,也可稱之爲宇宙的意志。如果依循這股源於宇宙意志的力量順勢而爲,人生將會邁向成功與繁榮。如果反其道而行,則將,面臨沒落與衰敗。因此,對待萬事萬物皆抱持“一定要更好”的利他心與愛心,持續不斷努力下來,就能跟上宇宙的潮流變化,展開美好的人生。相反的,假如內心充滿私利私慾的想法,對人只有滿腔怨恨和厭惡,只在意自己能得到什麼,人生就會越來越不如意。

############################################################
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若非心中熱切渴望,美夢不會憑空實現。”換句話說,你能實現的目標,就是那些你曾衷心期盼過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之所求會如實地反映在人生中。如果你想做什麼,首先就得好好想清楚自己要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必須以超人一等的、不顧一切的熱情去期盼。你的願望必須強烈到上下都充滿這個念頭,假設哪天受了傷,甚至傷口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這個“想法”。你的想法必須專一、強烈到這種地步,纔有可能轉化爲成就事物的原動力。你必須持續這個強烈的念頭與幾近瘋狂的渴求,直到深入潛意識的程度爲止。

也就是說,要以強烈的念頭去想,要做些什麼、怎麼做比較好,然後下一步就不能只是空有強烈的念頭,而要在腦中認真地規劃實行的步驟,一次次地思考做法,並反覆進行模擬。如此不厭其煩地重複思考和修正,最後就會“看到”一條彷彿一直存在的通往成功之路,原先充其量只能算是夢想的東西,慢慢開始貼近現實,接着夢想和現實之間的界線會漸漸模糊,就像已實現的事物般,讓人可以在腦海中或眼前,把達成的狀態和輪廓清清楚楚地描繪出來。反之,如果沒有對事物產生強烈的念頭,加以深思熟慮,並且認真處理的話,就看不到清楚的畫面,也就不可能成就具有創造性的工作與人生。

有趣的是,如果着手之前就可以在腦海中明確看到,最後的成品一定能達到理想程度。相反的,假如事前就難以想象,則成品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水平。只要你能預先清楚想象到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說,看得到的就辦得到,看不到的也就做不到。因此,如果心中有所期望,那麼非常重要的是,你得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讓這個念頭更加濃烈,提升爲強烈的願望,直到你能清楚地在眼前“看到”成功的景象爲止。

人的一生確實有命運的存在,然而,命運並不是人難與之抗衡的“宿命”,而會隨着你的心態產生種種變化。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己的心,人生要靠自己去開創。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爲自己設下超過目前能力的高標準,傾全力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達成目標。這時,你必須做的就是想辦法讓“思想”之火生生不息。那將爲你帶來成功與成就,同時個人的能力也將在此過程中一舉提升。換句話說,一直以來我做事都是從未來觀點來衡量自己的能力。

假如你不輕視每一個今天,拼命認真去度過的話,自然會看到明天。明天也同樣認真去過,就會看到下一週,而一週又一週去認真度過之後,就會來到下一個月......總之,不需要把眼光一直盯在長遠的未來,只要你此時此刻傾全力去做,原本遙不可及的未來,不久之後自然會顯現在眼前。

不輕易選擇快捷方式,日復一日持續拼命,認真又腳踏實地去走每一步。讓夢想得以實現、想法得以落實的,就是這些非凡的凡人。不過,持續雖然是一件大事,卻不能“重複走回頭路”。持續與重複是兩回事。你不能漫不經心地一味重複昨天所爲。就算再怎麼微不足道,都要努力去從事改良和改善的工作,讓明天比今天好,後天比明天好。如此“創意巧妙的心”會成爲加速成功的催化劑。

“有意注意”指的是“有所意圖的”將自己的意識集中於任何狀況下的每一個蛛絲馬跡。“人生如果做不到有意注意就沒有意義。”人的專注力有其限度,要隨時有意識地注意某件事情並不容易。不過只要這個想法根植於心,就能慢慢培養出有意注意的習慣,而有能力掌握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做出準確的判斷。

能憑一己之力爲人生開創局面的人,其最原始的出發點都必然在於他所擁有的大到近乎幻想的夢想,以及遠遠超乎現實的願望。任憑你的夢想多麼遠大,一旦少了念頭的驅動,就不能實現。唯有內心強烈期盼,才足以幫我們圓夢。爲了一圓夢想,你必須一想再想,不斷去想着這個念頭,直到它融入潛意識爲止。把夢想說出來,就是圓夢必備的條件,實際上我們就是通過這樣做,把當初那個大而無當的夢想幾乎完全轉化成現實。夢想越大,與實現的距離當然也就越遙遠。儘管如此,你還能一次又一次去模擬夢想實現時的情景,以及圓夢的過程,直到想象中的情景活生生呈現在眼前,那麼通往終點的路標也將一一浮現,而且帶領你向前邁進的種種提示,也會不期然出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
用這樣的原理原則去思考

真理的布是由一根線所編織出來的,把各種事物的現象單純化,會越來越接近其原始的面貌,也就是接近真理。因此,要努力去保有這種想法與思維:越是看起來複雜的事物,越應該從單純的角度重新檢查。

人生方程式:人生的事業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
首先,所謂的能力,也可以說是才能和智能,多半是指與生俱來的資質,就像運動神經一樣。熱情指的是一顆充滿熱誠,想努力把事情完成的心,這可由自我意志決定,屬於後天的要素。思維方式,是三者之中最爲重要的,說白了就是人的心態與生活態度。

人世間最大的浪費,莫過於對人生缺乏真誠與熱情,得過且過。要讓人生的劇目有豐富又緊湊的劇情,就必須每一天、每一刻都以“百分之百”認真的態度去生活。隨時保持高昂的意志與熱情,在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都以“百分之百”的認真去面對一切,如此日積月累下來,將會創造我們的人生價值,爲我們開創豐富又充實的人生。除此之外,如果還能抱持“無論如何一定要成功”的必勝決心,再加上永遠秉持能坦率面對事情的謙虛態度,那麼原本可能被疏忽掉的一線生機,也能被你緊緊抓住。把這個叫做“老天爺的低聲提示”。因爲這令人感覺到,那些拼了老命努力,卻始終找不到出口的人,即便神明看到了也不禁同情,於是看在努力的份上拉他們一把,給了他們答案。“要努力到連老天爺都伸手相助的地步。”

“有體會重於有知識”也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則。凡事唯有知識再加上經驗,才能真正“學會”,否則頂多只能算“知道”。唯有自己親身參與所得的實際經驗,纔會成爲最珍貴的資產。

我覺得先把握今天,好好去努力,這纔是最重要的。不要爲將來能有多少成就而焦慮,只要今天好好努力,認真去過,自然看得到明天。日復一日,每天都充實度過,五年、十年下來就會結成累累果實。“只要好好度過今天,就會看得到明天。”

把工作做好需要耗費許多能量,而能量來自勉勵自己,激發出自己的熱情。如何能自發性地燃起熱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只要你全力以赴去做,就會產生很大的成就感與自信,接着又產生挑戰下一個目標的意念。這個過程反覆進行之後,對工作的喜好程度又會往上提升。這麼一來,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會引以爲苦,終能得到非凡的成果。

看似複雜的現象,其實往往不過是簡單事物的投影。“假設這裏有個平面道路的十字路口未設置紅綠燈。缺乏紅綠燈使得來自四面八方的車輛統統擠成一團。缺乏紅綠燈使得來自四面八方的車輛統統擠成一團,進也不是、退也無路的情況,導致交通整個打結。照這樣下去,混亂情形不會解決。不過,那是因爲從平面交叉的二維角度來看纔會無解。如果把“高度”的要素加進來,也就是進入三維的空間來看,試想情況會如何改觀?換句話說,試想這個十字路口不再平面交叉,而是立體交叉時,情況會是如何?沒錯,就算沒有紅綠燈,車流也會變得順暢無阻。我的概念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乍看之下以爲很複雜的現象,其實多半也只是一個簡單結構的投影罷了。只要調整觀點,或者把觀點往上提升一個層級,再重新審視問題,通常就能明快地得到解答。”-我們應該要擁有能把事物單純化,直接掌握其本質的“高一層級的眼光”。

############################################################
磨鍊心智,提升心性
“謙虛”也就是情緒內斂、頷頭低首、不與人爭功、對於己之所長更能自我節制、淡然處之,並懂得讓禮的審慎之心。仔細想想,我所擁有的能力、我所扮演的角色,根本沒有任何一樣是必然屬於我個人的。這些就算爲別人所擁有也不足爲怪。而且,我這一路來所完成的所有事情,肯定也有別人能取而代之。我能有這些,純粹是因緣巧合所致,而我充其量只是付出努力去加以磨鍊罷了。任何人如果有任何才能,都不過是上天賜予之物,不,應該說是向上天借來之物。這是我的看法。

領導者的才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辨,是第三等資質。”此三要素能兼而有之是最理想的,若要論其先後,則首重人格,次爲勇氣,再者纔是能力。越是居於領導地位的人,在才能及口才之外,更需要一個以明確哲學爲基礎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謙虛的態度、內省的心、抑制“自己”的克己之心、重視正義的勇氣、持續自我磨鍊的慈悲之心,就是必須謹記“爲人之正確的活法”。相當於摒除四患-“僞”、“私”、“放”、“奢”的活法。亦即不得虛假不實、不得存有私心、不得放任無度、不得有豪奢之心,要以此高潔的生活方式自我要求。這是居高位者應盡的義務,也就是所謂的“因高貴而伴隨的義務”吧!

努力把心導向正途,除了追求能力之外更要培養人格,除了有才能之外更要做正直的人,這應該是所有人共同期許的目標,也可以說是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義所在。因爲所謂人生,就是爲了提升心性而歷經的全部過程。所謂的提升心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認爲“帶着一顆比呱呱墜地時更爲美好的心離開人世”,那就是了。

磨鍊心性的六大精進
1. 付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比別人下更多苦功去鑽研,而且能專心一意地堅持下去。即使有任何抱怨和不滿,也不阻礙努力向前的腳步。
2. 謙虛戒驕。中國古有名言:“謙受益。”意思是說,保持謙虛的心才能得到幸福,連帶淨化靈魂。
3. 每日反省。每天檢視自己的行動與內心是不是隻考慮一己之私?有沒有做出卑鄙的行爲?以此自我反省和警惕,有過則盡力改之。
4. 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只要活着一天就心存感謝,無論事情大小,培養事事感恩的心。
5. 積善行,思利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言行舉止謹守行善及利他原則,以照顧他人爲念。如此多行善事者一定會有好報。
6. 不爲感性所困。切記事事埋怨,或憂心非自己所能控制之事,成天愁眉苦臉。爲了避免陷入這種情形,必須全心全意投入,以免讓自己有任何後悔的餘地。

必須把“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心存感恩”這個想法,以理性灌輸到腦子裏。遇到困難的時刻,就感謝賜予成長的機會;好運當頭的時候,更要覺得自己何其有幸,而心存感恩。

如果說感恩的心會帶來幸福,那麼坦率的心或許可以說是進步之母。聽到刺耳的話時,不妨姑且聽之,值得修改之處也不用等到明天,今天就立即着手改掉。這種坦率的心有助於延伸能力,提升心性。所謂坦率之心,是一種謙虛的態度,要勇於承認自己不足之處,然後不惜一切盡最大的努力。要張大耳朵聽別人意見,以真摯雙眼看待自己,然後雙管齊下不斷發揮作用。

除了感恩的心及坦率反省自我的心,要提升人類心性,還必須遠離其他氾濫無度的“慾望”。

釋迦牟尼關於人的慾望的故事:某個深秋的日子裏,在枯樹殘枝任憑蕭瑟秋風吹襲的景色中,有位旅人正在趕路回家。突然間,他發現腳邊有堆白白的東西,定睛一看,竟然是人骨。這種地方怎會有人的骨頭?他覺得渾身不對勁又想不透,可是腳步並沒有停留。再往前走了一會兒,看到一隻老虎對他咆哮着,一步步緊逼而來。旅人嚇得魂飛魄散,心想:“原來剛剛的白骨就是不知道那個老兄,被這隻老虎給生吞入腹的下場。”一邊想着,一邊急忙掉頭沿着來時路死命狂奔。然而,慌亂間竟走錯了路,一走走到懸崖峭壁頂上。懸崖下是怒濤洶涌的大海,後面是步步緊逼的餓虎,正在進退兩難之際,他看見懸崖邊上長了一棵松樹,於是立刻爬了上去。可是,老虎也張牙舞爪地開始往上爬。“看來我命休矣!”正當他這麼想的當頭,旅人發現眼前的樹枝垂下來一條藤蔓,他立刻抓住藤蔓往下溜,可是藤蔓沒有底,他整個人就這樣懸在半空。往上看是一隻猛吞口水等着祭五臟廟的老虎;往下看,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有紅、黑、藍三條毒龍,等着把這個隨時會掉下來的人生吞活剝。接着,上頭又傳來窸淬的聲音,仔細一看,藤蔓的根部正被兩隻白、黑老鼠交互地啃咬着。再這樣下去,藤蔓早晚會被這兩隻老鼠咬斷,旅人也只有直接調入毒龍張開着的大口。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旅人覺得應該想個辦法把老鼠趕走,於是開始搖晃藤蔓。一搖之下,有些溼溼軟軟的東西掉落在他的臉頰。舔一口發現是蜂蜜。原來,藤蔓的根部有個蜂巢,所以輕輕一搖蜂蜜就會滴落下來。旅人舔着甘露般的蜂蜜,竟然陶醉起來,以至忘了自己還身處在汲汲可危的境地——被老虎、毒龍上下夾擊。而唯一的生路藤蔓還被老鼠啃咬着。然而他一次又一次的搖動着那條救命之繩,忘情的陶醉在甘甜的蜂蜜裏。

釋迦牟尼的這個故事中,老虎代表死亡和疾病;松樹代表世上的地位、財產和名譽;白、黑老鼠分別代表白晝和黑夜,也就是時間的流轉。人即使飽受威脅,命在旦夕,還是會抓住任何一個保命的機會。然而,能懶以維持一線生機的,卻只有一更藤蔓而已。藤蔓會隨着時間磨損,而我們儘管一年又一年越來越逼近想逃離的死亡,卻又寧可縮短壽命、危及性命也要去汲取“甘蜜”。人是如此一刻也不能遠離慾望啊!

紅龍代表“瞋”,黑龍代表“貪”,藍龍則是妒忌和憎恨而成的“癡”,此三者爲佛教所稱之“三毒”,釋迦牟尼說這是“摧毀人生”的三種毒素。切記要儘可能遠離慾望。就算三毒無法盡除,也要學着努力去控制。至於實行的方法,沒有快捷方式,就是把前文所說的真誠、感恩、反省等“純又容易的日常必修功課”,在每天的生活中腳踏實地去履行。此外,更應要求自己養成習慣,以理性作爲行事的判斷標準。如果能在下結論之前,多加一道“理性的緩衝”,就能避免帶有慾望色彩的判斷,而做出偏向理性的判斷。

“渾濁的願望”,也就是一味計算自己的利害得失,本於私利私慾的想法。這種想法即使在強烈的念頭驅動下得到成功,也絕不可能持續。相反的,當我們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心情,拼了命去努力時,只要這個願望純淨無私,與自己的私利私慾無關,那麼必定能實現,而且還能永續長存。你以爲神明看不到,其實人類所作所爲的是非曲直都看在老天爺的眼裏。因此,首先要擯棄私心,以純淨的心去思考。以如此想法爲出發點,才能成就事物,豐富人生。

其實在成就事物和充實人生方面,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勤勉”,也就是拼命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認真投入工作所得到的果實,不只是成就感的滿足而已,它更幫我們奠定爲人的基礎,達到磨鍊人格的修行任務。日常的勞動等同於修行,努力認真工作就能開悟。所謂開悟,是指心性獲得提升。磨鍊心性之最終、最高的階段,就是悟的境界。

############################################################
以利他之心生活與工作
“利他”聽起來好像會令人肅然起敬,其實,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想給小孩子吃的食物、想看到自己愛人喜悅的神情、想爲辛苦的父親卸下重擔......任何對周遭人付出關心的小小心意,都算是利他的行爲。爲家人努力工作、幫助朋友、孝順父母......這些平凡的、小小的利他行爲,久而久之,就會進一步擴展到爲社會、爲國家、爲全世界的大規模利他行爲。

爲公司好的利他行爲,一旦形成一切只爲自己公司着想的想法,那麼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公司的自我。爲家人好這種個人層級的利他行爲,一旦眼中只看得到自己家人的時候,那麼或許就會變成一種家庭層級的自我。要避免自己陷入上述層級的利他行爲,重要的是必須培養從大格局角度看待事物的眼光,把自己的行爲放在較高的層級加以看待。要儘可能擴展及提升利他之心,亦即個人與家庭相比時,取家庭;家庭與地方相比時,取地方;地方與社會相比時,取社會;再進一步擴大到國家、世界、地球,乃至於整個宇宙。

即使你暗地裏進行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神明都會看在眼裏,該來的報應躲也躲不掉。反之,不爲人知默默行善的人,神明也不會棄之不顧。

############################################################
與宇宙相和諧
促進宇宙萬物的成長髮展,引導一切衆生朝善的方向前進,這就是宇宙的意志。因此,最重要的莫過於遵循這重大的意志,採取與其兼容的思維方式與活法。善念與善思的本身,即可順應宇宙的意志,當然可以做到好的結果與成效。

生命並不是一連串的偶然,而是遵循宇宙意志的必然產物。如果我們不假設宇宙之間真的存在着一個可掌控全局的“偉大力量”,這一切實在無法說明。無論如何,我認爲這偉大的“某種力量”,其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否則實在無法說明整個宇宙的生成發展、生命的奧祕以及其縝密的結構。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向那個偉大的存在借取生命力,加以使用罷了。宇宙造物主的生命能量無所不在,不斷賜予萬物“生命”。可以說,那是宇宙的愛與力量的展現,促使萬物的成長。

宇宙的意志、造物主是基於什麼想法讓我們誕生在人世?爲何要給我們一個無法重新來過的人生,又爲何讓人自然地不斷成長與發展?換句話說,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才能呼應如此浩瀚恢弘的想法?要帶着一顆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良善之心與美麗之心離開人世,哪怕差別只是一點點。在死之前,盡一生之力發揮善念,落實善行,努力不懈去陶冶人格,這樣一來,當人生走到終點時,靈魂所在的層次肯定會比誕生爲人的起點更爲提升。讓我們生而爲人的自然或宇宙,就是懷抱這樣的目的。以此目的爲前提,人在一生中積累的財產、名譽、地位,都不具任何意義。任你平步青雲,事業飛黃騰達,累積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與提升心性相比,其重要性就像塵土般微不足道。

宇宙的意志爲人類生命所構想和設定的最終目標,就是淬鍊人心而已,我們有幸獲得生命,只是爲了在其間修行,磨鍊靈魂,如此而已。磨鍊與提升心性的重點,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精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