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腦偏愛紙質書,而不是電子書?

第一次捧起kindle,我就像拿到了尚方寶劍,寶劍到手前,我已經準備好了獵物:幾百本電子書……揮舞kindle這把劍,讓我對讀書這事兒,又多了幾分熱血。

時間流過,再熱的血,也會變冷。

如今,kindle躺在冷宮已有大半年,我都不記得塞哪了……想必早已落了灰,沒了電。這些轉變,引發了我的思考,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到底該如何選擇?

有的人一拍腦袋:“電子書不行,一定要讀紙質的!”或者“紙質書不行,一定要讀電子的!”。在我看來,這兩個答案都不可取,我的答案是:紙質書和電子書都必不可少。

儘管主力是紙質,我仍然讀電子書,關鍵是搞清楚:

電子書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紙質書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我們要做的,是取長補短,進一步的問題是:

哪些情況下,讀電子書更好?

哪些情況下,讀紙質書更好?

本文先解答前兩個問題,看似老生常談,不過,我會重點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爲什麼大腦偏愛紙質書,而不是電子書?


1、電子書的優勢


方便

1、物理上

兩三本書隨身攜帶,沒啥問題,如果是十幾本,也背不動,只能帶電子書。

你可以手拿一隻存着1000本書的手機,你可以手拿一臺存着400本書的kindle。畢業季,我卻望着寢室裏400本紙書發怔,把這些書運回家,註定一場惡戰……

2、搜索上

讀英文原著,能迅速查詞;迅速找到你想看的那本書;全文檢索,迅速定位關鍵詞在書中的位置(目前只有Mac能做到)。


讓更多人讀到書

“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數百萬的兒童未曾擁有過一本書,數百萬的成年人無法閱讀。諸如Worldreader(世界讀者)這一類的項目爲這些地區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人道主義服務,而如果使用紙質書而非電子書,這些項目將面臨重重困難。”

——《讀屏時代》

當然,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我們想得最多的是:“我要找這本書的免費電子版!”電子書便宜(或不要錢)這個好處,恐怕纔是大多數人最看重的……


便宜(或不要錢)

便宜當然有好處,光是亞馬遜上免費的電子書,一輩子都讀不完。還有各種讀書app,幾毛幾塊隨便讀。當然,人們最喜歡的還是免費,到處求資源,或者動不動下載10G電子書,像是天上掉下一塊肥肉,囤在D盤。

可便宜就一定好嗎,貴就一定不好嗎?且看下文。


2、紙質書的優勢

我們撇去情懷成分、收藏成分、裝逼成分,客觀地分析:爲什麼大腦偏愛紙質書呢?


讀紙質書時,大腦更專注

1、喚起對讀書的重視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沉沒成(Sunk Cost),你對A付出得越多,爲了保持認知協調,對A就越重視。A可以是賭博,輸的錢越多越想賭;A也可以是讀書,付出得多,讀書決心也就更大。

反之,有些人動不動就下載10G免費電子書,心中竊喜,像是收藏了寶物,讀的人卻寥寥無幾。他們不一定多愛讀書,不過是愛藏書而已。

輕鬆得到的東西,我們往往不會在意,要有所付出,纔會珍惜。

2、隔絕了干擾,更容易沉浸式閱讀

讀紙質書,你只能雙手捧着書。讀電子,你可能遇見各式廣告彈窗、微信消息,或者不知不覺退出了閱讀界面,瀏覽其他網站。

物理上接近信息誘惑,就更容易分散注意力。我的親身體會是,上知乎查某個問題時,不知不覺就被首頁各種文章吸引,反應過來,已過了好久,甚至忘了最初的問題是什麼……

華盛頓大學語言學教授Naomi S.Bardon做過調查,訪問美國學生,74%的人說他們在紙質閱讀時只是偶爾分心,而電子閱讀的這個比例只有15%(絕大多數德國和日本人也同意這個說法)。

目前看來,kindle在隔絕干擾上做得不錯,而用手機、平板、電腦讀書,更難專心。


情景記憶更強

費里斯 · 賈布爾在《環球科學》上的文章表明,儘管電子書大行其道,但物理特徵千篇一律,而紙質書獨特的裝幀、厚度、重量、排版,還有用手指來回翻頁的觸感,甚至墨香,都幫助大腦增強了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


打序號、打星號、劃線、批註方便

前三個動作,打序號、打星號和劃線幫你緊抓文章結構。

第四個動作,即批註,其實是聯想,想想新知識和自己已有的知識有哪些聯繫?想想如何運用?一旦想到,立馬寫下來。聯繫新舊知識,也正是心理學中,高效學習的一大策略。

PS:這也是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之一《認知心理學告訴你,做讀書筆記的4個層次》

電子書也可以批註、強調,但顯然體驗差了很多。

幾天前,我在羣裏發起討論,這點也有不少人提到:


3、怎麼辦?

《讀屏時代》作者給我們的建議是,以下幾種情況,你最好用紙質書而不是電子書閱讀:

而我個人最終的建議是:

系統閱讀大部頭or信息量偏大or難度偏高的非小說書籍,讀紙質爲好。

PS:注意是or,符合大部頭、信息量偏大、難度偏高任何一項,都最好讀紙質。

爲什麼是非小說書籍?看看數據就知道了,華爾街日報一次調查發現,kindle電子書,讀非小說電子書的人時經常虎頭蛇尾,大部分讀者讀《時間簡史》只讀到6.6%,讀諾獎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只讀到6.8%,這還是都非常暢銷的電子書……

看到這兒,你可千萬不要覺得說,紙質書就一定好,電子書就一定差,搞得好像紙質書和電子書是敵人似的。

它們不是敵人。

問“電子書更好,還是紙質書更好?”這個問題很模糊。問題本質是,不論電子還是紙質,不過是信息的載體,是工具,而工具是爲我的目的服務的。

也就是說,讀電子還是紙質,取決於我是什麼目的。所以我但仍會讀電子書。

下篇文章,就講電子書閱讀方法,如何讀?如何利用電子書的優點?說說我的思考和實踐。


寫在最後的話

我早先也分享過幾本電子書,後來想明白了,那些信息量大的書籍根本就不適合看電子,於是再也沒放過資源,只是分享些自己的筆記。有的人找免費資源,成了一種病,我稱之爲“囤書症”,我自己也曾得過,使勁囤資源,搞得心力交瘁。

好在,隨着不斷讀書,視野開闊起來,病自然而然地好了,但我發現,身邊依然有許多身患“囤書症”的朋友……

對於動不動就囤積幾百幾千本電子書的行爲,你怎麼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