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一點,因爲大家的一生都不容易”

1、

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話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現在的狀元都是,家裏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原生家庭能否影響個人性格、格局、眼界...這個熱門話題的討論好像一直就沒有停過。

一時間,各大文章紛紛表達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觀點,更有“格局從出生起就被劃定了界限”之說。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並不否認,並不排斥。

也並不承認。

只是我覺得這些討論,不夠“善良”。至少,對寒門家庭的人來說,缺少了那麼一點點包容,多了几絲否定。

的確,有的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一帆風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像《小小小小的火》中的兩個小朋友,穆迪從來不會擔心錢不夠用,因爲永遠沒有必要。當他按下開關,燈總會亮起;擰開水龍頭,水總會流出;冰箱裏的食物定期補充;飯桌上準時出現一日三餐;每週都有零花錢;親戚送的禮物裏邊經常有摺疊起來的鈔票;收到的書多的看不完...總之,他從來不會爲了生活的需要發愁。

而珀爾過得都是節衣縮食、精打細算的日子,以省錢乃至不花錢爲目標。

即便如此,兩個不同階層的人也各有各的煩惱和幸福。

2、

大學一入學,面試了模擬聯合國社團,一個全球四大學生組織之一。

我以爲,可以進這樣的社團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從小到大,在自己的小縣城裏算是優秀的人。

而隨着一步步的成長,慢慢加入更優秀的羣體,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有的女生不僅漂亮、家裏還有錢。

不僅家裏有錢,自己還特別努力。

英語好、口才好、績點高、社團活動樣樣不差。

突然覺得,曾經在小縣城的優越感頓覺不堪。

相處久了,越發覺得,你的天花板,只是別人的起點。

社團成員是需要經常到各地參會的,以好回來分享經驗,成長、提高參會能力。

剛開始覺得這樣的組織特別高大上,可以模擬聯合國各國代表,針對某個議題發表演講。尤其英語組的大會,是需要全場英文交流的。於是果斷報名了最近一次去上海一所211大學的模擬聯合國大會。

殊不知,此種形式大會要交會費,自己承擔住宿費和來回路費。一趟下來,大概花掉一千多。

而我每月的生活費,只有不到一千,有時甚至都不好意思和爸媽多要。

參會前,我和媽媽講這是一次非常鍛鍊人的機會,我會盡量讓我花的錢物有所值。

好在,媽媽很支持,只要我提出來的,她從來不會反對。

那是我第一次去上海,魔都這座城市,小的時候可能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與它打個照面。

會場,十分高大上。

有五層樓高的挑高,紅木色的主席桌、演講臺,參差有序、古銅色的代表席位,鋪滿紅地毯的過道,從門口延伸到了演講臺。

主席臺上擺滿了鮮花、礦泉水、話筒以及一沓中英文交叉的議題資料。

“怪不得要收會費,佈置這些得花多少錢呢”,我心裏想着。

當然,一次大會能夠讓你認識更多高校的優秀同學,結交到一些不錯的朋友。

然而這樣,就是物有所值了嗎?花掉一千多塊錢只爲結交到一些之後又再也不會聯繫的朋友以及上臺展示的機會,對於現在的條件來說,是不是有些不值得呢?

既然已經瞭解了形式,何不自己填充內容。後來在我深思熟慮下退掉了那個社團,當然也意味着失去了很多鍛鍊的機會、優質的資源等等。

但我幾乎把所有瑣碎時間都用來練習英語,沒錢付費學,那就去找免費的資源,在更低的成本下,我從大一時候的上臺發言不敢講話,到大三拿了學校英語演講比賽二等獎,作爲唯一一個非英專的學生。

我很清楚,有些收穫與眼界,並不是必須要錢來買到。

3、

我們都曾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爲高考做準備,對於那些生在大城市與生在小縣城的兩個人來講,教育資源不同,環境不同。優越的資源必然更有利於一個追求優秀的人。

小縣城下,傾其所有考上一本,大家都覺得可喜可賀了。

而家境優渥的同學,不必有壓力,不必承擔考不上一本還要複習的後果,學習可以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情。特別對一些人來說,努力只是習慣,從小的教育環境決定了這樣的生活水平、努力方式只是常態而已。

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從一開始接受的教育,家庭環境薰陶就比別人好,自然思想眼界從一開始就更高一點,之後再維持這種努力的常態就能超過同齡人一大截。

一代一代下去,窮的家族還是窮,富的家庭,只要思想水準不跑偏,不出敗家子,會一直站在高的階級水平上。

然而“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這句話,絕不是一句雞湯。

今年高考,河北男孩龐衆望考入清華大學。父親是一位精神分裂患者,母親下肢殘疾,常年癱瘓在牀。

河北女孩王心儀707分考入北大,她說“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針對貧窮到底該不該感謝,各大自媒體平臺又開始了雙方陣營的自我說服。無論他們如何自圓其說,我始終覺得,貧窮不需要感謝的前提是你要清楚,有的人並不是主動貧窮的,暫時的貧窮是被動的,也是無力改變的,既然改變不了,接受它、感謝這段讓我提起來熱淚盈眶的日子總比整日抱怨萎靡不振要好得多。

......

他們普普通通的出身,但卻從未因此憎惡這世間,只是做好眼下的事,盡全力發揮出自己的價值,樂觀積極,心中有愛,一步一步看到更美的風景,這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幸福呢?

這是那些含着櫻桃出生的人所體會不到的突破重重迷霧、望見彼岸花開的幸福。

所以對於我們一般家庭的人來說,讀書、上學、保持樂觀的心態,努力拓寬自己的資源,結交到更高層次的朋友,即便起點低一點,但是因爲我們的求知慾,眼界、格局這些都可以慢慢提高。

即便沒有經歷也可以從別人的經歷中獲得經驗,畢竟經歷不代表成長,經歷過後的思考纔是最重要的。

所以只要我們一直學習一直思考一直成長,或許就能改變生活水平從而躍升到更高的階層,而且還能體會不同的階層的生活,感受到人生進步的快感。

4、

但是,對於那些最最底層,連書都沒辦法讀的人怎麼辦呢,他們又如何改變?就如《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所表達的主題那樣,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治不了,那就是窮病。底層的無奈和艱辛,和仇富心理無關。

想起我之前隨手寫過的一句話,一個國家對知識分子的重視與關懷,決定着這個國家的未來;而對窮苦人民的態度,則體現着這個國家的良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出生在一個決非富裕但是也不能算是貧窮的家庭,很嚮往精緻優雅的富奢生活,但又深知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可憐的人,比如敘利亞難民,比如中國億萬貧困地區的人,而我能夠讀書能夠寫字,又應該慶幸。

電影《奇蹟男孩》中有句臺詞說:“善良一點,因爲大家的一生都不容易”。

世界上還有萬千人無家可歸、讀不起書,更別提什麼高品味的生活了...

無論貧窮還是富裕,無論出身高貴還是卑微,我們都不能喪失好好生活下去的熱情以及愛這個世界的力量。無論起點多麼高,自己多麼優秀,都應該低調而有所進,包容別人而有所得。

真正優秀的人,是能夠在獲得優越感的同時,感謝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資源,體諒別人的艱辛,不輕易嘲笑別人。

然後,在活着的基礎上,更有價值的活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