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下定决心改变,却还是那么丧

  D是我的大学室友,那天他跑过来跟我说,他要准备考研了,目标省内有名的一所985。

  当时我也准备考研,不同的是我早已准备了近半年,剩下只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目标还是比较难的985名校,我心存疑虑,但还是比较高兴身边有愿意一起奋斗的人,随即邀请他每天一起学习,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照例6点半起床,考虑到他还没有适应也就没有叫他,在寝室复习到了八点半,见他还没有起来,便自己出去复习。

  一天结束后,一起吃晚饭,我问他今天的复习进度,他笑嘻嘻地说没有进度。

  我其实是有点失望的,但还是没有说什么,只得点了点头。

  后来两个月,他回家一个月回来一个月,我每隔两天就会提醒他抓紧复习,到了现在,只是开了个头。

  我没有再提醒他,更没有再邀请他,因为我知道已经没有用了,他下定决心要变优秀,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但我只看到了他的丧---“不急,还有时间”。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一个月前因为感情上的一些事情我受到了打击,下定决心减肥、读书,然后变优秀,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现在或者以前在座的事情。于是我早上开始五点半起床锻炼,六点半回来清洗,七点半的早餐,搭配新买的书,9点开始学习专业知识blablabla。

正如大多数人预料的,我连一个星期都没有坚持到,仅仅到了第四天,和爸妈出去旅游,天冷、下雨,so,give up。

其实旅游第三天就回来了,但后面一个星期,我只坚持了一天,其他甚至能睡到了8点半。

我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其实是讲如何走出一段感情的。他说:你觉得自己走不出来这段感情,每天都在想他非常痛苦,每天的念头都是:我对不起他,我到底哪里做错了等等这种自责的念头里。

作者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建议读者不要沉浸于无限自责的循环当中,而是站到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想这个事情比如:他不是真的爱我,是他做错了,他对不起我。

听起来是很简单的角度转换,通过对一个事物不同角度的不同解析会改变我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甚至态度。这篇文章启发了我,要是我们对待难以应付或者痛苦的事情都这么做,我们会不会更好受些,或者说,什么我们能够轻松度过。

于是有时候我能够感觉到,每次到了放弃前的关键时候,我们总是能够找到让自己松懈的理由,然后以安慰自己或者怎么样的理由选择了放弃。

但是后面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寻找目标,我们做了一定有限的努力,我们放弃。

这种生活方式,或者说对待生活的方式,持续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于是有一天早上起床,我们突然在某个节点意识到,我们从未拥有过什么东西。于是我们在那时能够知道,以往的努力不过是我们在寻找 的一些刺激罢了。

正如那句话说的,我们总是活在偶尔热血的年纪里,我们能够在经常的无聊和空闲中寻找一种类似于高尚的刺激,这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生活。

但是我希望迷茫的人们能够明白,而这些人是正如我一样在最懵懂的也是最无能的年纪,那就是努力是枯燥的,热血不总是让人兴奋,梦想也不是能够让你代步的工具,你坐上去,只管扬帆。而是说,我们能够尽可能的去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于是我们才能够对自己、对世界、对社会有个具体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对自己有具体的要求,这就是我们人生的具体开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