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唱片行》,爲了愛情,你可以等待多久?

看了本書,推薦給大家,《一個人的朝聖》作者蕾秋的又一作品—《奇蹟唱片行》。

《奇蹟唱片行》是作者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在《一個人的朝聖》大賣後的的又一感人力作。中國讀者對她瞭解有限,早在出版小說之前,雷切爾爲BBC第四廣播電臺寫了20多部劇本,獲得過英聯邦圖書獎、提名布克獎,並在2012年被授予“年度新作家“。她的書已被翻譯成三十六種語言,有兩部小說正在電影製作籌備中。

《奇蹟唱片行》由蕾秋親身經歷改編,作者走訪衆多音樂人以及查閱大量文獻,以求在小說中高度還原,呈現立體的唱片行場景,從陳列、塑封機到試聽間等。當然,最重要的是音樂本身傳遞給我們的感受。

《奇蹟唱片行》講述了一段關於音樂、一見鍾情和等待的故事。小說的翻譯非常好,我尤其喜歡書名,從英文來看,直譯就是“音樂商店“的意思。但是在這樣一家簡陋、生意悉稀疏的黑膠唱片店裏,男主人公弗蘭克公憑藉對音樂的熱愛和了解,總能推薦最合適的音樂給需要幫助的客人,度過種種難關。這不得不稱爲一種奇蹟,儘管我們都懷疑音樂是如何治癒一切的,比如世界難題:失眠、背叛、夫妻冷戰。但是在奇蹟唱片行,我們才知道,希望總是有的,不是嗎?

書和樂單

《奇蹟唱片行》的故事背景在1988年英國的聯合街,這是一條破舊頹廢的街道,零星點綴着唱片行、禮品店、紋身店和麪包店等。男主人公弗蘭克貧窮孤單,經營着一家只出售黑膠唱片的商店。弗蘭克只售賣黑膠唱片,他一直在堅守他心目中的音樂。時代的衝擊下,很多人選擇去做弄潮兒,但是也有人堅守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東西。聯合街上這些互相依靠的店鋪在時代的浪潮中一個個倒下,但是他們有關於這條街道的記憶,有關於弗蘭克和伊爾沙的愛情故事。

女主人公伊爾沙·布勞克曼在白天昏倒在唱片店店門口,引起聯合街上各位店主的注意,她也由此進入了弗蘭克的生命。伊爾沙說自己根本不聽音樂,這對弗蘭克來說不可思議,但並不妨礙愛上她。愛情就是這樣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看看弗蘭克爲愛情做的傻事兒:愛她,所以想爲她寫詩、唱歌、彈琴,做任何事兒好讓自己配得上她,但唯獨不敢承認愛她。

伊爾沙和弗蘭克之間的橋樑是音樂課,弗蘭克因爲有位音樂狂人母親——佩格,他從她那裏得到了音樂的啓蒙,也拜母親“所賜“,他失去了一段懵懂初開的愛情,從此他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再愛上別人。而神祕的伊爾沙其實是位小提琴手,因爲手指關節出了問題,不能再拉琴,這也讓她萬分沮喪,甚至決定去做保潔員。直到遇上了弗蘭克。他帶給他溫暖。她小心翼翼的來到他的唱片行,兩人的關係就像跳探戈一般,試探、前進、後退。

當伊爾沙告訴弗蘭克她愛他的時候,他用了世界上所有錯誤的答覆迴應。沒有其他的原因,正因爲她是他的真愛,他是如此害怕擁有心底最深的渴求,以至索性一勞永逸的摧毀它。弗蘭克的母親佩格告誡過他:如果你要從我身上學些什麼,記住這一點:愛情並不美好。和愛保持距離,弗蘭克,離他越遠越好。所以弗蘭克當時的選擇是不作迴應。

等弗蘭克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想要找回伊爾沙的時候,他卻失去了她,同時,唱片店也因起火而付之一炬了。當心和身都無處安放,我以爲弗蘭克會給用音樂自我療愈,但沒有,他成了行屍走肉,爲了生存放棄了一切——夢想和愛。

但...

我們可以爲一段愛情等待多久?1個月、1年、5年、10年?

伊爾沙愛了弗蘭克21年,而弗蘭克也蹉跎了21載,物非人也非,但伊爾沙毅然決定重返英國去找他的弗蘭克。伊爾沙像一位單相思的少女般激動、焦慮、急不可待,再次見面,佛蘭克僅一句:“你會留下嗎?“,我們便心中大石落地,他們終於可以共度餘生了。

看完《奇蹟唱片行》,不禁會想,當我們處於一段關係中,我們最期待的是什麼?我的感受是:世界看似無情卻是溫暖的,有人看似冷漠,也許愛得深沉。謝謝作者給我們展示了愛的又一種方式。

這本書中,我尤其喜歡弗蘭克的媽媽佩格講述的《泛泛藍調》,她篤定的認爲這首即興演出的曲子會獲得所有人的喜愛,就算是不喜歡爵士樂的人也不例外,讓人迫不及待想聽聽。以及她分享的各位音樂家不堪的生活和不羈的玩笑。隨書附贈了音樂單,大家可以照單選曲,聽聽看。

還有一句安東尼神父的話也送給大家,他面對總是幫助別人的弗蘭克微微一笑道:“你期望別人能改變,弗蘭克,但你自己呢?你究竟在害怕什麼?”

是呀,我們在害怕什麼?

希望大家有機會打開此書,伴隨着樂單來進入這個故事,回憶自己並不如煙的往事和愛情。

參考信息:

如果你也看了《一個人的朝聖》,就會發現,和《奇蹟唱片行》相比有着相同的描寫手法,蕾秋筆下的男主人公都不是大開大合的性格。哈羅德和弗蘭克的性格非常相似:不善言談、內心堅定。既無力又堅定的男人,他們並非會主動引導自己的生活,相反,他們有時都太被動了,甚至逃避。想在這樣的男人身上得到甜言蜜語或者轟轟烈烈的愛太難了,女性難免會因爲愛上這樣的男人而感到被冷待,被傷害。但他們真正的愛情從來就不是乾柴烈火後的沉寂,而是一條大河,水波不興,不論何時都會被包裹着,永不枯竭。兩部小說都是以非常艱難的方式開始,而最終圓滿,哈羅德歷經生死,徒步穿過英國看望老友,而弗蘭克則是靈肉分離的苦等了21載。最好的人和事總是會穿越我們的心靈,最終走到我們面前。在敘事上也都是兩條線,一是現在正在經歷的事情,二是伴隨着對過往的追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