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和人脈

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講最麻煩的莫過於繁瑣的人際關係,爲什麼有些人被認爲人際關係很差,處處捉襟見肘?有些人被人認爲左右逢源,神通廣大,人脈通天?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很多人並不是費盡心機改變自己的行爲模式之後獲得了更好的人際關係之後走向了成功,而是在成長早期無形之中養成了這些良好的特質,這些特質給了他更多的機會,幫他打開了更多的門,獲得了更多的幫助,成長爲他之前不敢想的樣子。

那對於那些沒有這些特質,甚至有的是相反行爲模式的人怎麼辦呢?聽天由命嗎?認命嗎?

學校教育從來就是教我們怎麼一個人獲得成功,和他人的關係在學校裏面從來不重要,考試的時候從來不需要你做選擇題,我做填空題,然後相互咱們抄一下,不需要,靠自己就夠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在很多人走向社會之後無形之中影響你的行爲模式,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很多人畢業之後不停的考各種證書,律師,CPA,人力……這就是教育系統當中的思維模式。有一些證書當然好,但是在我們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之後,我們需要專注,進入某個領域後,我們需要和這個領域最前沿的人探討最新的知識,最新的知識在人的腦子裏,而不是書本上。追求深度,而不是永遠停留在追求廣度。但很多人就是缺少與人交流這個思考維度。他們想的是“世界上有這麼多書,這麼多知識,我都看不過來,哪有時間和人交流”。

《人性的弱點》說到人都喜歡被讚美,不喜歡被批評,這是人性。人還有另一個天性,就是達克效應,即自我感覺良好。這就導致不由自主地鄙視他人,在鄙視他人中找到一種優越感,從而維護自己的自我良好感覺。所以人既喜歡被讚美,又喜歡鄙視他人,都是這樣的人在一起就有了矛盾,那些先改變自己的心理傾向,去真心欣賞和讚美別人的人就獲得了優勢。

要真心讚美他人就要發現他人的優點,可有人會說,他人哪有那麼多優點?這裏就有兩個問題了,第一,你觀察不夠細緻,瞭解不足。第二,以過高的標準要求他人。人就是理所當然地對他人高要求,對自己低標準。

人脈管理理論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鄧巴數。2、從自己能爲他人提供什麼出發。3、人脈如同大腦神經,越用越牢靠。

人脈資源和人力資源一樣都是糟糕的詞彙,這是我們的隱喻,資源是越用越少的東西,這是錯誤的觀念。應該叫人力資本和人脈資本。最根本是提升自己的價值,爲他人創造價值。

社交的本質是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要有共贏的思維而不是麻煩他人的想法。

最終那些真正的“會做人的”、“會搞關係的”都是心裏能裝得下別人的,想的是他人有什麼需求?我能替別人做什麼?,要先付出纔會得到。而我們的默認設置就是我要得到什麼,我要什麼,改變這些思維模式也是向基因和模因宣戰。

不管是人際交往還是人脈管理都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那就是真心的對他人感興趣,關注他人。其實很多人並不真正對他人感興趣,根本原因是他對現實世界都不太感興趣,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著名的牛津數學物理學家羅傑 ·彭羅斯意識到 ,人類周圍並不是僅有 1個世界 ,而應該有 3個神祕世界 :

1、意識感知的世界

2、物理現實的世界

3、數學形式的柏拉圖世界

分爲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很好理解,至於數學世界爲什麼要獨立出來是另一個宏大話題。我們今天探討的是很多人在長達幾十年的教育系統中一直活在抽象的意識世界或者叫知識世界裏,而意識世界有些和現實相關,有些不相干,例如武俠玄幻就是創造一個只在人物關係和感情方面和現實世界相關的另一個世界。數學世界原本是和現實世界毫不相關的精神產物。物理現實世界和意識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個東西,那就是人,不是書本上的符號,不是各個學科裏面抽象的人,活生生的人。但在知識世界裏呆太久的人,或者沉浸過智識快感的人,容易犯一個毛病,那就是對人不感興趣,覺得周圍的人太過庸俗,可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大多是庸俗瑣事,雞毛蒜皮。要想成就偉大,必須在庸俗中生長。

阿德勒說過: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類人。

以人爲本你要應該明白,是人創造了知識,知識是爲了讓人過得更好,不要本末倒置,捨本逐末。

“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任何事情;我們只能幫助他自己學會這件事情。”

人際交往的改變屬於行爲模式的改變,這些是最難通過思考學習習得的,看再多書都不如身邊有個學習範本,或者自己通過改變嚐到了一些甜頭,獲得了一些新的經驗。對,真正的改變來自於你創造了新的經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