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氣的個人知識管理

其實很多人想學知識管理,是因爲之前自己看了很多文章,在後面常常想不起來,甚至不知道去哪裏找,這就導致我們學習效率不高,以及碎片化知識利用程度不高,由於我們時間日益碎片化,而我們碎片化時間當中所看到的好的文章,接收到的知識常常是不相關的,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管理,這些碎片化的知識的吸收常常是很難複習,沒有起到後期效果的,如果有方法能夠把我們看到所有的好東西都以一定的方式儲存起來,至少到我們要用的時候,知道去哪裏找,那麼我們的學習將會非常的高效,這也非常有利於我們的知識輸出。所以這裏談一談我的個人的知識管理心得。

我們不討論組織知識管理以及國家知識管理。蕭秋水老師在他的個人課程中將知識管理分了這麼三大類,個人的,組織的和國家的。後兩者我們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範圍之內。

劉傳將知識管理分爲這麼四個步驟,分類,剔除固化和融通。這個當然沒錯,但是在這四個步驟之前,我認爲還可以增加一個,就是每當我們看到一篇新的文章,或者一個好的知識我們應該考慮這個知識,我們應該存在哪裏。知識存在哪裏大概可以分這麼幾種:

第一種存在網絡上,我們想要的時候可以搜到就行。

第二種是存在別人的腦子裏,就是我們知道哪些人知道這些事情就可以了,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建立多樣人脈關係的重要性。

第三個是存在我們的筆記本里,我們隨時可以從自己的筆記本當中去找到。

第四個纔是存在我們的大腦裏,應該存在我們大腦裏面的知識有什麼特點呢?就是我們和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無時不刻不要用到的,必須不斷的把它融會貫通的,那麼這些知識需要我們時常的加以複習,甚至達到吾日三省吾身的程度。前三者基本上都是外顯知識,而這第四點有很多內隱知識。像我最近的這兩篇文章,如何學習以及如何進行個人知識管理,這都是屬於第四點的內容。

你可能會說好吧,這四點你說的也對,但是前兩點我們就不要說了,我們直接說後面兩點吧,第一個我只想知道我們的筆記應該以什麼樣的結構來做,以及我們大腦當中的知識以什麼樣的結構來儲存,這樣當別人問我一個問題,我就能夠立馬想到被拿來表達。第二個就是我們希望我們腦袋當中的知識最好形成一個知識宮殿一樣,我們自己很清楚的去哪裏找哪些知識。

對,這也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個問題其實說的是我們網絡雲筆記當中的一個目錄設置問題。每當我們接收到一個新的信息,我們要把它存到我們的網絡雲筆記的時候,我們應該毫不費勁的知道把它存儲到哪個文件夾。對於這個問題,簡書的名人彭小六,他是建議我們把知識分爲三大類,通用型的技能,專業性的技能,以及專業知識。彭小六所說的個人知識管理偏向於應用和掙錢方面。也有人建議我們把知識按照認知科學的分類分爲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一般是指那些方法論等等,陳述性知識一般是指那些事實性的知識。那麼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第一級的第一大類應該是工作和專業方面的,他下面應該分爲事實性的和方法論性質的知識。第一級的第二大類應該是屬於通用技能類,比如說我們人人都需要掌握的工作技巧,溝通,表達,演講和寫作方面的知識。第三大類應該是我們的愛好和廣泛的閱讀,和前兩者都不是特別相關,但是又對我們有用的,甚至影響到我們底層觀念的。第四大類我認爲要建一個大類,我們時不時拿來複習,一有空就拿出來溫習的一些觀念和思維模式。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能否在腦袋當中建一個井井有條的知識宮殿,對這一點其實我深表懷疑,在我看來那些牛人不過是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比如遇到事情習慣性的做計劃和反思,快速的將外部知識吸收進自己腦中,迅速化爲自己的行爲模式,也就是對程序性知識和內隱知識的頻繁運用,固化和融通,可能這纔是他們成功真正的祕訣。當然一般性的來講,在我們腦袋當中將一些知識劃分爲事實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助於我們的記憶和提取的。

總之有沒有知識管理概念的人,他們的區別應該在於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這個東西以後怎麼用,既而它就會想到怎麼儲存,儲存到哪裏。當這些思考成爲我們的一個學習習慣,某一天我們應該會發現它對我們輸出和思考的的效果是驚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