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也躲不過的雙十一套路

一、前言

2009年淘寶打響了雙十一的第一槍,此後的這一天電商銷售額年復一年不斷增長。這個原本小衆的光棍節成爲了全民狂歡的購物盛典,2017年雙11開場11秒鐘,淘寶系交易額超10億,3分01秒成交額就超破百億,2017年“雙十一”天貓、淘寶總成交額1682億元。

不少吃土人士嘴上說着要剁手,然而還是忍不住買買買的衝動。雙十一還沒到,就收了好幾波快遞,購物車裏更是塞得滿滿當當,只等雙十一凌晨的鐘聲一敲就馬上付款。若是沒搶到,還會垂手跺腳,大失所望。只有等到雙十一餘熱過後,看到自己大長串的賬單+一屋子好像沒什麼用的東西才後悔爲什麼沒真把手給剁了。

然而這種懊悔的情緒並沒有什麼卵用。不用等到明年雙十一,一個月之後的雙十二,又會有大羣管不住爪子的人重蹈覆轍,再次給馬雲爸爸送錢。


爲啥千叮嚀萬囑咐真的剁手也躲不過雙十一的套路呢?其實,商家們都是深諳心理學的高手,通過一些小的心理學原理,就牢牢把握住了用戶的錢包,賺個彭滿鉢滿不在話下。下文就簡單討論一下雙十一中的心理學套路。

二、雙十一中的心理學

1.低付出高回報的快樂

雙十一最大的特點就是打折,雖然不是所有商家都誠心誠意的給優惠,但雙十一大部分東西還是處在價格低谷。今年雙十一阿里還推出了價格保護機制,在價格上給顧客又打了一針定心丸。

購物這個行爲伴隨着付出(花時間+金錢)以及回報(實用價值以及心理滿足),而打折,意味更低的金錢付出+更高的心理滿足。雙十一買買買圖的可不僅是商品的實用價值,“用這麼少的錢就買了這麼多東西,非常值”的心理快感纔是雙十一的魅力所在。

所以不要再嘲笑搶着買打折水果打折雞蛋的老爺爺老奶奶們了,有便宜不佔王八蛋,渴望用低付出換的高回報是人的天性。別看有些人揮金如土,月入上萬,指不定每天都掐着點去搶10塊錢的券呢。

2.稟賦效應

理查德 泰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錯誤的行爲》一書中這樣定義稟賦效應:相對於獲取,人們極端不願意放棄已經屬於自己的東西。換句話說,人都不喜歡吃虧。

這一點在雙十一上可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你想想,即使沒有什麼明確的購物需求,可看到滿屏幕的打折信息,是不是總覺得不買就得等一年,好像虧大了?領到各種積分、紅包、購物津貼、優惠券、跨店減的同學爲了物盡其用,把手上各個優惠全部用完,不惜這買個單,那湊個件。可是“省”(hua)了一大堆錢呢!

還有一點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雙十一期間,許多原本要運費的店也推出了包郵活動。79元的商品+10元郵費價錢雖然和89元包郵一樣,但由於稟賦效應,絕大部分用戶都會選擇後者。少優惠點+包郵這個套路絕對好使!

3.心理賬戶

同樣是在《錯誤的行爲》這本書中,泰勒提到了心理賬戶的概念。在心理賬戶裏,對每一塊錢並不是一視同仁,而是視不同來處,去往何處採取不同的態度。加班換來的500不如微信搶來的10塊;高大上酒店的礦泉水,比超市貴兩倍都樂意買。

雖然都是花錢,可雙十一給了花錢一個相當正當的理由(像什麼一年一次啊,搶到就是賺到啊,花得多省得多啊)。更何況如今付款不見鈔票,用花唄還能分期。雖然實際花了不少錢,可由於心理賬戶效應,完全體會不到真金白銀就這麼沒了。雙十一敗家貨就是這麼來的。

4.稀缺

《影響力》這本書說過,當一樣東西很稀少或正在變得很稀少時,它的價值就很高或正在變得更高。

雙十一自身就是對這一原理的極致應用(僅此一天)。商家們還會使用“數量有限”策略,告訴顧客某種產品供應短缺無貨,要買就趕緊。還有一種“截止時間”策略,要求顧客在前15分鐘下單纔有折扣。

我們不僅在某種東西變得短缺時更想得到它,而且在面臨競爭得到它的願望又更加強烈(想想幾分鐘內被搬空的優衣庫)。商家會利用“短缺”勾起人的慾望,即使商品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5.從衆和權威

作爲一個全民狂歡的購物節,不買點啥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你打定主意不花一分錢,當面對身邊親戚朋友、朋友圈、微博各種討論、安利、求湊單包郵的時候還是很難忍住不參與其中。

我們行事的原則之一就是看別人,尤其是關係緊密的親戚朋友是怎麼做的。周圍人都在購物,難免從衆也給雙十一貢獻點銀子。

商家也花了大價錢,請各網紅、大v、KOL、意見領袖給自己打打軟廣,這些人多多少少在領域內也算個人物。看到比較專業的博主都在瘋狂安利,你又有什麼理由不買呢?

6.違約成本高

也許在商家各種套路下,你一時衝動下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這時候想退貨了。對不起,商家會設置很多門檻,使得違約成本變高,從而降低退貨率。

具體到雙十一來說,退貨定金不退、購買後數天後才允許退貨操作、需聯繫客服、需填寫繁瑣的表格和清單、郵費自理等操作增加了用戶退貨的時間和精力、金錢成本。人一般情況下都是很懶的,如果不是特別貴重或者特別不滿意的東西,一般忍忍就算了。

於是很多人去年雙十一買的衣服沒拆吊牌、屯的紙巾能用幾年。但在上述各種套路下,任然忍不住要買買買。

三、如何避免被套路

當今社會鼓勵消費,廣告轟炸、低價促銷早已滲透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單靠意志力提醒自己剁手很可能分分鐘破功。

靠譜的做法在於消費時保持理性,更多的考慮商品的實際效用。不需要時再便宜也不要,需要的時候真貴也買了。

本吃土少女今年就啥也不想買(目前只買了一瓶洗面臉+洗髮水),要問我咋想的。我只能說,當我輸入我六位數的支付寶密碼,發現裏面只有兩位數的存款時,就已經啥都買不動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