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伯的學習圈理論

大衛·庫伯(David Kolb)出生於1939年,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體驗式學習大師。

在1984年, 大衛·庫伯曾在他的著作《體驗學習:體驗——學習發展的源泉》(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一書中提出了頗具影響的體驗學習概念。並且,他把體驗學習闡釋爲一個體驗循環過程:具體的體驗——對體驗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動實驗及具體的體驗,如此循環,形成一個貫穿的學習經歷,學習者自動地完成着反饋與調整,經歷一個學習過程,在體驗中認知。

具體經驗是讓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反思性觀察是學習者在停下的時候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並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爲合乎邏輯的概念;到了主動實踐階段,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並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之中去。

爲什麼說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呢?

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循環的學習過程,而且是結合實際,有實際應用的。通常來講衡量學習是否有效要看學習的目的性是否充足,也就是說是不是因爲目前極度需要的,而不是一時的想法。另外要看學習過程是否有反饋。而庫伯的學習圈剛好符合這兩點。

庫伯學習圈只能從具體經驗開始嗎?

其實不然,學習圈理論強調重視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的差異。根據學習圈理論,可以將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大致的分爲四類:經驗型學習者、反思型學習者、理論型學習者和應用型學習者。也就是說不同人在學習的時候對待這四個部分側重點是不一樣的。並且對於學習不同的內容,四個環節比重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必糾結,難道沒有具體的經驗就不能學習嗎!

比如現在你學習到了一個知識的概念,你之前並沒有任何的體驗。這屬於四個環節中的抽象概念,爲了更好的促進我的學習,接下來我應該怎麼辦?去主動驗證,去實踐啊,行動起來獲取具體的經驗,然後再反思,反饋當時學到的概念,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