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90後已經開始擔心中年危機了

01

上週末和一個剛從加拿大讀了10年書的老同學見面,請他吃飯。

我問他:"你在那邊學的是機械,回來以後學的東西能用上嗎?"

他笑着說:"一點也用不上。"

我又問他:"沒考慮過去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

他回答道:"當然想過,但我爸媽現在身體都不太好,我媽媽去年有一次腦溢血,現在每週都要我送去做康復,我也知道在咱們這裏很難發揮我的優勢,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和事業相比,我更在乎家人。"

我的這個老同學91年生日,只比我大一歲,但在國外因爲畢業考試壓力整夜睡不着,好不容易拿到畢業證付出代價卻是頭髮日漸稀疏。

他並沒有太大改變,他還是和17歲的時候一樣健談,永遠不會讓對話冷下來,談笑間我似乎能穿越時間看到我們高中時坐在一起碎碎念未來的模樣,那些彷徨着卻有無限希望的時光。

如今,我們馬上就要30歲了。

02

張愛玲有句話說的很多男人淚流滿面: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爲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有很多90後表示,改變來的猝不及防,感覺就像前一秒還是爸媽身邊的寶貝,後一秒就已經必須承擔起家庭支柱的責任。

古話說的好,“男人三十而立”,它告訴你,3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30歲之前,你是男孩你可以不成熟不穩重,你可以去隨心所欲做外界看來並不正確的選擇。但只要你過了30,你的一切就必須回到正軌,就像村上春樹說的:你要努力當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所以現在很多90後被問到年齡時喜歡講週歲,這樣可以讓自己離30歲稍微遠一點,還有很多人對結婚、生孩子避而不談,總覺得自己好像纔剛剛大學畢業啊,怎麼就突然要從一個學生轉變爲小孩的父母。

可無論怎麼樣,你知道那個時間點終究會來,而這個時代正在陷入到一種普遍的焦慮感當中,似乎一個人在30歲之前如果還不能做到一些什麼的話,那麼這輩子也就那樣了,所以終生學習的概念一炮走紅,一方面是這個時代人們對知識的焦慮,而另一方面卻好像是一羣人在向世界證明,你看,即使我30歲沒那麼有錢,沒那麼成功,可我有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呢。

李宇春在歌裏唱着:“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沒有回憶怎麼祭奠呢?”馬上就要老去的90後,你們要拿出什麼去緬懷自己的青春。

03

李誕在微博裏說:“朋友開心點,人間不值得。”是因爲有太多的年輕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說感覺自己的生活一無是處,每天活的連狗都不如。

是啊,誰不想活的沒心沒肺,能每天無憂無慮開心的像公園裏嬉鬧的小孩。可真相卻是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在一天疲憊的工作後,夜晚你陷入到沉沉的夢鄉,偶爾夢到曾經的青蔥歲月:

那些和舍友20塊錢包宿的網吧之夜;那些喝了10瓶啤酒後產生的激情和頹廢;那些冬日裏依然有人陪你打球到精疲力竭的時光。

可你終究還是會醒來,身上蓋着一條叫做房貸的被子,兩眼直勾勾盯着一面叫做階級固化的天花板;你上了幾年班似乎對人情世故有了瞭解,卻又覺得一切都還是諱莫如深。你想起了昨天,那些陽光燦爛、天真的日子回不去了;明天會有什麼變化麼?

想着想着,你就要昏昏睡,在這之前你告訴自己:現在還不能認慫。

04

去年年底朴樹參加《大事發聲》的錄製,唱到《送別》時難忍悲傷,痛哭了出來,他說:“有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

朴樹不喜歡參加綜藝,不喜歡商業演出,可時隔十年後還是都做了,主持人問他爲什麼,他直白的說:“因爲缺錢。”

中年以後,面對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博弈,往往讓人在沉默中哭泣。快30歲的年輕人有很多稱謂,小夥子、年輕人、甚至是孩子,這些稱謂很多時候麻痹着你,讓你覺得自己其實還小,還沒到承受那些重擔的年紀,可最早的00後都18歲了,面對着慢慢老去的父母和即將出生或已經出生的幼兒,是依然選擇做自己哪怕最後一敗塗地,還是選擇隨波逐流,就做一個世故點的普通人,可能活的輕鬆一點。

留給你選擇的時間越來越少。

05

去年7月份看了五月天的演唱會,當最後舞臺上想起《倔強》的音樂時,全場起立,我看到旁邊很多人都在哭。而我們都知道五月天的歌迷很大一部分羣體就是90後。

“我和我驕傲的倔強,我在風中大聲的唱,這一次爲自己瘋狂,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

致你們,即將30歲的90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