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沉香遠,半生塵世緣

許嵩,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

對你的喜歡是:久久不曾想起,從來不曾忘記。

你穿越異世,隱居山林,做了有態度的音樂人,你擅長的,是諷刺與黑色幽默,古風中帶着淡淡的恣意和悲情。

對你來說,音樂只是個工具,用於傳播思想的工具。


與你的思想相比,音樂大概不值一提。從你的第三張專輯開始,不再寫情歌,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思想。

你是個隱於世的詩人,偶爾也寫寫詩來澎湃,不同的題材,有着不同的着力筆度。


社會現象思考與嘲諷的是《蘇格拉沒有底》

社會現象諷刺的有《微博控》《敬酒不吃》

於當局的批評的有《拆東牆》 《違章動物》

有政治隱喻《降溫》,暴力拆遷《拆東牆》

《敬酒不吃》裏的飯場百態

《隱隱約約》中的暗諷潛規則

《毀人不倦》裏的東瀛片帶給青少年的危害


違章動物——就買個紅薯吧 否則也太寒冷

許嵩以『紅薯』入詞,具有生活氣息,彷彿一切就發生在身邊;

整首歌中『紅薯』一詞也非首次出現,它第一次出現在『賣紅薯的姑娘』這一句中;

再次出現『紅薯』會讓人自然而然的聯想到那位姑娘:

賣與買的視角發生轉換,說明『賣紅薯的姑娘』是被需要的,加深了對『高貴氣質的差人』的諷刺。

後半句中的『夜太寒冷』到底是買不到紅薯的人的感受,

還是被懲罰被驅逐的 『賣紅薯的姑娘』的感受?

這首歌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當烏雲不斷堆疊,暴雨也就如期而至,是來自十歲許嵩目睹的,喜愛的麻辣燙老闆娘的車禍,也明白在2:18秒,那一聲碰撞聲的深意。


這首歌的MV值得一看,小孩的願望很單純,希望城管和小販能和睦相處;

『愛護辛苦勞動的人,愛惜水果和蔬菜』,這些小孩都懂的道理,有些人卻不懂!

『帶斑馬過馬路,教他們看紅綠燈』,『斑馬線』代表交通法規,『斑馬』是指披着法律外衣的人,要平民百姓教『斑馬』懂法律?

父親向兒子解釋碎西瓜後,兒子誇張的大笑刺痛人心,該懂的我們都懂,想做的卻無法做到!


那杆代表着『公平公正』的秤斷了,小孩用膠帶把它接好,這樣的秤還準嗎?這是否也代表小孩心中的公平公其實已經崩潰……


白馬非馬——萬家燈火帶領星光拼出個晚上

古時的夜晚,先是看到星光,之後才能看到燈火,而如今都市的晚上,都是先有萬家燈火,之後纔是點點星光,

白馬非馬就發生在這樣一座不夜城,『熱鬧的萬家燈火』、『帶領』單薄的星光既對照,又共同『拼出晚上』;

歌中的他在熙來攘往中獨自一人,一如萬家燈火中隱藏的點點星光。

如將馬做一個集合,定義爲A,白馬屬於這個集合一部分,是集合B。B⊂A,但B≠A,這就是這首歌題目的意義。白馬非馬割裂了事物共性和個性之間的聯繫,這非馬白馬的邏輯有人附和。


每個看到高樓零星燈火的晚上,都會想起這句,萬家燈火,帶領星光,拼出個晚上。

非主流從來都不是你,也不是你的歌,是那個年代,還有不敢正視那個年代的人。


拆東牆——考不取功名的後果是接手自家酒館

這首歌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歌詞篇幅較長,但並沒有盲目堆文砌字的意思,字裏行間用詞講究,這一句中的『後果』就是這樣的例子。

爲何不是『結果』而是『後果』,因爲 『後果原本就帶有負面意味』是『有害的或不幸的結果』;

整首曲目講述的是小酒館被拆而造成的悲劇,從『後果』這個詞可以看出,『接手自家酒館』原本就不是『他的夢』。


這原本就是個悲劇,在後來小酒館被拆,則是妥協後的再次妥協,一個悲劇後的另一個悲劇。

許嵩的這種『借古喻今』筆風獨樹一幟,借敘述一個唐代小酒館老闆的悲情人生,影射當下種種社會現實,頗有後現代意味。沒有憤怒、沒有發泄,而是以淡淡的悲憫之情;

讓諸多尖銳話題擁有了新的探討方式與出口,稱得上是驚豔之作。

從大局而言,起承轉合收放自如;細節上,黑色幽默與巧思不斷,全曲的最後一句,把這首作品引入哲學思考的範疇。


驚鴻一面——曉風掠走光陰 殘月沉霜鬢裏

『曉風』、『殘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鈴》

本意即拂曉風起、殘月將落,描繪的是清晨酒醒時分的景色,化用這一典故來描繪清晨景象,『曉風』,不僅僅是拂曉的風,它還掠走了光陰。

這裏的殘月也不僅是將落之月,更與霜鬢融爲一體,『霜』與『雙』同音 ,『霜』字既與『殘月』色彩吻合,又與上句中『掠走光陰』相呼應,音韻、畫面、意境均恰到好處。

黃齡媚而不俗,許嵩奇而不異,許嵩的詞曲配上黃齡絕妙細嗓,完美無瑕,驚豔亮相,釀成醉人又清冽的酒,聽這首歌猶如一個窮書生受到狐仙垂青之感。


多年前的夏天聽見你,就知夏天不是夜晚溫熱的風,不是陽光下清爽的白色短袖,也不是那幻想中的漫長暑假,Vae,你是我,三十九度的風,風一樣的夢。


江湖——敬屬江上雨 寒舟裏 我獨飲

敬屬江上雨,『屬』字是通假字,在相同的用法中,

比較爲人熟知的是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用:『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課本中解釋爲通假字通『囑』,意爲勸酒,事實上『囑』在古文釋義中,並不能直接解釋爲勸酒。

相比之下,另一種說法更令人信服:『屬』通『注』,

說文解字中有『注者,灌也』的解釋,這裏的『屬』就可以解釋爲『傾注』、『傾倒』;

這樣更容易理解爲敬酒,更爲通順,放在歌詞中就是這樣一番場景:

將酒倒入江中,權當敬給江上雨,仿若『一樽還酻江月』。


與以往較爲『柔情』的中國風相比,《江湖》更偏於描摹『俠骨』,用詞極簡,旨意卻更爲深遠。

敬屬江上雨/寒舟裏/我獨飲』,作品以『我獨飲』作結;人聲從恢弘的伴奏中抽離出來,如主角從紛亂的江湖中抽身一般,告別前塵往事,悠然歸隱。

這首詞除了哀民生之多艱外,更多了幾分江湖氣息,曲意跌宕起伏,唱出了行走江湖的瀟灑與無奈。


你喝的酒,下了回憶的毒。往事便作一場宿醉。酒醒之後,清風琳琅,碧空如洗,只是不見她紅袂舞影。光陰兩岸,如何以一葦渡航?

昔日風雲都歸去,空留獨身對斜陽;江湖一曲殤歌,你在舊恨中徘徊;故地一襲孤影,她在寂寞中等候良人。

塵埃落定,恩怨散去,你獨飲、她無影;我希望她已身逝,徒留你一生孤寂。


彈指一揮間——意象之美 

這首歌詞沒有普遍意義上的用典,但整篇卻具有滿滿詩意,

許嵩運用許多古典詩詞中常見意象,如:『霜葉』、『秋雁』、『枕簟』、『殘燭』、『煙波』、『露水』、『滄海』、『青絲』;

這些意象本身便含義頗豐,『如煙波』既可以取表面含義,即煙霧茫茫的水面,又可指避世隱居的江湖;

沒有直接引用整句古文,古典意象信手拈來做出全新搭配。


蘇武出使匈奴之前,留給妻子一首詩《留別妻》,詩裏寫道『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又言『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這份臨別時的深情款款,極爲動人。

然而蘇武沒想到,他一去就是十九年,這十九年間夫妻相隔兩地的思念之情,離愁別恨,這正是《彈指一揮間》中構築的景與情。


七號公園——重複設問 當你變成 第三人稱

十二個字,沒有『愛』,卻深情款款、沒有別離,卻字字不捨、沒有撕心裂肺,卻反倒有催淚效果。

『我和你』就可以是一個世界,可第三人稱的『TA』,將不再存在於我的故事裏;

一遍一遍問自己,當你不再是你,而成爲了第三人稱,歌詞到此戛然而止;

彷彿設問的情緒不忍繼續,大概這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吧。


正好散步在環城湖邊,外面很冷,人也不多,突然有種莫名其妙的舒適感,大概是大城市的節奏太快了。

在這個隨波逐流的時代,你依然是那個最爲讓人矚目的樣子,這世界無情,可還好你沒變過。

半城煙沙半城血,清明雨上客怎眠。

千百度裏尋伊人,不見當年廬州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