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搭建起讀書體系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內容在分割者人們的注意力,很難用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了,更別提讀書了。

最近剛好藉着一次線上拆書課程,自己準備把閱讀這項技能練出來。畢竟閱讀還是掌握知識最便利、最系統的方式。一個月下來,自己有了一些收穫,總結起來我做對了這三件事:

1. 主題閱讀。

首先我有了一個目標,那就是要知道我該如何讀書才能更有效率。抱着這樣的想法,我去搜集各種關於讀書的書單,然後篩選一些語言儘量樸實簡單的書籍,因爲我的閱讀量有限,對於一些太多專業的內容還是讀不進去。

經過豆瓣和各種大咖書單的比較,我選擇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以及《洋蔥讀書法》這三本書。書不多,力求通過閱讀這三本書搭建起自己關於讀書的認識。

2. 總結提煉。

當然我沒有拿起一本書,抱着就開始啃。而是統一大體瀏覽一遍目錄,看看自己對那一部分比較感興趣,然後直接翻到那一部分,開始閱讀。恰巧,這也是這三本書共同強調的一點,讀書要興趣先行。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問題還有自己平時的愛好,都會激發興趣,如果書中正好有一部分戳中了自己,那就不要按部就班從頭開始讀了,直接打開那一頁把!

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搭建起了這樣的閱讀框架:
讀書前需要帶着目的去選書和讀書,讀書過程中如何做記號才能更有效,讀書結束後如何做筆記和複習。

讀《這樣讀書就夠了》的時候,我搭建起了這樣的閱讀框架:
對於書中重要內容(這裏的重要不是作者覺得重要,而是你自己覺得和自身結合更密切的內容),通過RIA便籤法拆書,可以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讀《洋蔥讀書法》的時候,我搭建起了這樣的閱讀框架:
閱讀可以分成“碎片閱讀”、“快速閱讀”還有“主題閱讀”等不同的場景,不同對閱讀方式對應不同閱讀書籍和閱讀場景,我可以利用不同閱讀方式更加靈活的閱讀不同書籍。

這就是我在現有的認知水平下,對這三本書的理解。不要在意是不是全面,是不是和作者表達的意識完全一致,關鍵是僅過了自己的提煉和總結。

3.鏈接內化。

現在對於這三本書都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如果讀書就到這個地步是不行的,而且還有可能會越讀越混亂。就像上面展示的,我通過三本不同的書讀到了三種不同的讀書方法。那我到底該按照誰說的來做呢?
所以,還需要接下里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相互連接,內化爲體系”。

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我是這樣對上面三個觀點進行鏈接的:
現實的閱讀場景簡單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就是“碎片閱讀”,還有就是“整塊閱讀”。對於可以坐下來長時間閱讀的情況,我就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說的“三讀法”進行標記閱讀,篩選一些重要內容做筆記,對於特別重要的,與自己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我就採用《這樣讀書就夠了》裏面提到的“RIA便籤法”,進行拆解並計劃好未來的應用。
如果是在公交或者其他一些碎片時間,我就採用《洋蔥讀書法》中對於碎片閱讀的方法。
然後每天對自己所讀內容有一個自我總結,可以寫成讀書感悟發佈出來。慢慢地一些雜亂無章地內容就在一次次地實踐中,變得順理成章。

知識框架都是從最基礎的地基開始的,一開始很難也看不到什麼成果,但是要有耐心的每天去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