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搭建起读书体系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在分割者人们的注意力,很难用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更别提读书了。

最近刚好借着一次线上拆书课程,自己准备把阅读这项技能练出来。毕竟阅读还是掌握知识最便利、最系统的方式。一个月下来,自己有了一些收获,总结起来我做对了这三件事:

1. 主题阅读。

首先我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知道我该如何读书才能更有效率。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去搜集各种关于读书的书单,然后筛选一些语言尽量朴实简单的书籍,因为我的阅读量有限,对于一些太多专业的内容还是读不进去。

经过豆瓣和各种大咖书单的比较,我选择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以及《洋葱读书法》这三本书。书不多,力求通过阅读这三本书搭建起自己关于读书的认识。

2. 总结提炼。

当然我没有拿起一本书,抱着就开始啃。而是统一大体浏览一遍目录,看看自己对那一部分比较感兴趣,然后直接翻到那一部分,开始阅读。恰巧,这也是这三本书共同强调的一点,读书要兴趣先行。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还有自己平时的爱好,都会激发兴趣,如果书中正好有一部分戳中了自己,那就不要按部就班从头开始读了,直接打开那一页把!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搭建起了这样的阅读框架:
读书前需要带着目的去选书和读书,读书过程中如何做记号才能更有效,读书结束后如何做笔记和复习。

读《这样读书就够了》的时候,我搭建起了这样的阅读框架:
对于书中重要内容(这里的重要不是作者觉得重要,而是你自己觉得和自身结合更密切的内容),通过RIA便签法拆书,可以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读《洋葱读书法》的时候,我搭建起了这样的阅读框架:
阅读可以分成“碎片阅读”、“快速阅读”还有“主题阅读”等不同的场景,不同对阅读方式对应不同阅读书籍和阅读场景,我可以利用不同阅读方式更加灵活的阅读不同书籍。

这就是我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下,对这三本书的理解。不要在意是不是全面,是不是和作者表达的意识完全一致,关键是仅过了自己的提炼和总结。

3.链接内化。

现在对于这三本书都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如果读书就到这个地步是不行的,而且还有可能会越读越混乱。就像上面展示的,我通过三本不同的书读到了三种不同的读书方法。那我到底该按照谁说的来做呢?
所以,还需要接下里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相互连接,内化为体系”。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我是这样对上面三个观点进行链接的:
现实的阅读场景简单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就是“碎片阅读”,还有就是“整块阅读”。对于可以坐下来长时间阅读的情况,我就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说的“三读法”进行标记阅读,筛选一些重要内容做笔记,对于特别重要的,与自己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就采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的“RIA便签法”,进行拆解并计划好未来的应用。
如果是在公交或者其他一些碎片时间,我就采用《洋葱读书法》中对于碎片阅读的方法。
然后每天对自己所读内容有一个自我总结,可以写成读书感悟发布出来。慢慢地一些杂乱无章地内容就在一次次地实践中,变得顺理成章。

知识框架都是从最基础的地基开始的,一开始很难也看不到什么成果,但是要有耐心的每天去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