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參考來源:
精通維修下載網
汽車維修技術網
太陽能電動汽車網
新能源汽車四種常用電機驅動系統詳解

電動車定義

純電動汽車是完全由可充電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電子電池)提供動力源,以電動機爲驅動系統的汽車。其主要動力系統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組成,從電網取電或更換蓄電池獲得電能。

電動車結構

傳統內燃機車主要由發動機、車身、底盤、電氣設備等四大部分組成;
純電動車主要由電力驅動控制系統、底盤、車身、輔助系統等四大部分組成。

圖1 純電動車整車控制原理圖

典型的純電動車組成如上圖所示,主要包括:電源系統、電力驅動系統、整車控制器和輔助系統等。動力電池輸出電能,通過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運轉產生動力,在通過減速機構將動力傳給驅動車輪,使電動汽車行駛。

電源系統

電源系統主要包含動力電池、電源管理系統、車載充電機以及輔助動力源等。
動力電池: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儲能裝置,以鋰電子電池爲主;
電源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動力電池使用情況,對動力電池的端電壓、內阻、溫度、蓄電池電解液濃度、電池剩餘電量、放電時間、放電電流或放電深度等動力蓄電池狀態參數進行檢測,並按動力電池對環境溫度的要求進行調溫控制,通過限流控制避免動力蓄電池過充、過放電,對有關參數進行顯示和報警,其信號流向輔助系統,並結合儀表顯示相關信息,以便駕駛員及時掌握車輛信息;
車載充電機:把電網供電制式轉換爲對動力電池充電要求的制式,即把交流電(220V或380V)轉換爲相應電壓(240~410V)的直流電,並按要求控制其充電電流(家庭充電一般爲10或16A);
輔助動力源:一般爲12V~24V的直流低壓電源,主要給動力轉向、制動力調節控制、照明、空調、電動車窗等各種輔助用電裝置供電。

圖2 電源系統

電力驅動系統

電力驅動子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於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驅動系統一般由電子控制器、功率變換器、驅動電動機、機械傳動裝置和車輪等部分構成。驅動系統的功用是將存儲在蓄電池中的電能高效地轉化爲車輪的動能進而推進汽車行駛,並能夠在汽車減速制動或者下坡時,實現再生制動。

圖3 電力驅動系統

驅動電動機的作用是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爲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驅動或直接驅動車輪。早期電動汽車上廣泛採用直流串激電動機,這種電動機具有“軟”的機械特性,與汽車的行駛特性非常適應。但直流電動機由於存在換向火花、比功率較小、效率較低和維護保養工作量大等缺點,隨着電動機技術和電動機控制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漸被直流無刷電動機(BCDM)、開關磁阻電動機(SRM)和交流異步電動機所取代。

整車控制器

整車控制器是電機系統的控制中心,也就是圖1中的中央控制單元。它對所有的輸入信號進行處理,並將電機控制系統運行狀態的信息發送給整車控制器。根據駕駛員輸入的加速踏板和制動踏板的信號,向電機控制器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對電機進行啓動、加速、減速、制動控制。在純電動汽車減速和下坡滑行時,整車控制器配合電源系統的電池管理系統進行發電反饋,使動力蓄電池反向充電。整車控制器還對動力蓄電池充放電過程進行控制。對於與汽車行駛狀況有關的速度、功率、電壓、電流等信息傳輸到車載信息顯示系統進行相應的數字或模擬顯示。

電機控制器內含功能診斷電路。當診斷出現異常時,它將會激活一個錯誤代碼,發送給整車控制器。電機控制系統使用了以下傳感器來提供電機的工作信息。
電流傳感器:用以檢測電機工作的實際電流(包括母線電流、三相交流電流);
電壓傳感器:用以檢測供給電機控制器工作的實際電壓(包括高壓電池電壓、蓄電池電壓);
溫度傳感器:用以檢測電機控制系統的工作溫度(包括模塊溫度、電機控制器溫度)。

輔助系統

輔助系統包括車載信息顯示系統、動力轉向系統、導航系統、空調、照明及除霜裝置、刮水器和收音機等,藉助這些輔助設備來提高汽車的操縱性和成員的舒適性。

圖4 輔助系統

電動車可能存在的結構形式

由於在電驅特性和能源方面的多樣性,可能有各種的EV(Electric Vehicle)結構形式,如下圖所示。

圖5 電動車可能存在的結構形式

圖5a爲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其中電驅動裝置替代了傳統車輛驅動系的內燃機,它由電動機、離合器、變速器和差速器組成。離合器和變速箱可由自動傳動裝置予以替代,離合器用以將電動機的動力連接到驅動輪,或從驅動輪處脫開。變速箱提供一組傳動比,以滿足不同轉速的需求。差速器是一種機械器件(通常是一組行星齒輪),當車輛沿着彎曲的路徑行駛時,它使兩側車輪以不同的轉速行駛。

圖5b爲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藉助於電動機在大範圍轉速變化中所具有的恆功率特性,可用固定檔的齒輪傳動裝置替代多速變速箱,並縮減了對離合器的需要。這一結構不僅減小了機械傳動裝置的尺寸和重量,而且由於不需要換擋,故可簡化驅動系的控制。

圖5c類似於圖4b中的驅動系,爲另一種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固定檔的齒輪傳動裝置和差速器可以進一步集成爲單個組合件,而其兩側的軸連接兩邊的驅動輪。整個驅動系由此可以進一步得到簡化和小型化。

圖5d爲雙電動機電動輪驅動方式,機械差速器被兩個牽引電動機所替代。該兩電動機分別驅動相應側的車輪,並當車輛沿彎曲路徑行駛時,兩者以不同轉速運轉。

圖5e爲輪轂電動機驅動方式,爲進一步簡化驅動系,牽引電動機可安置在車輪內。這種配置就是通常所說的輪式驅動。一個薄型行星齒輪組可用以降低電動機轉速,並增大電動機轉矩,該薄型行星齒輪組具有高減速比以及輸入和輸出軸縱向配置的優點。

圖5f爲另一種輪轂電動機驅動方式,通過完全捨棄電動機和驅動輪之間的任何機械傳動裝置,應用於輪式驅動的低速外轉子型電動機可直接連接至驅動輪。此時,電動機的轉速控制等價於車輪的轉速控制,即車速控制。然而,這一配置要求電動機在車輛起動和加速運行時具有高轉矩性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