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 | 一些對我三觀塑造影響很大的書

​這篇文章是想聊聊我看過的一些書,以後也會定期分享看過的書籍以及自己的感觸。以書會友,希望你能喜歡~

————正文分割線————

打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想必都是愛讀書的人。經常讀書的人應該都有過一種焦慮:

要麼覺得我讀了這些書,好像也沒什麼用啊;要麼覺得好書這麼多,什麼時候可以讀完?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想要克服這種焦慮,一個有效方法是告訴自己:不是每一本書,都非得讀完。

我們從一本書裏,如果能夠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個方法,就是賺到了。不要期待看完一本書就能大徹大悟。知識是需要慢慢積累的。


而且有時候拿起一本書,別人都說好,可是你讀不懂,看不下去,不一定是你天資愚鈍,有可能是「緣分」未到——

當作者的水平和你差不多或者稍微高出一點的時候,他說的東西你理解起來沒問題;但是當作者的水平比讀者水平高出很多的時候,讀者就可能很難理解作者的表達。

不過隨着我們閱讀更多的書籍、理解更多的事情、或者在生活中有過相關經歷,可能某一天,就能明白作者當時想表達的意思。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主動探索,但是不能着急。

絮叨結束,下面列出一些我看過、且覺得很值得一看的書,按照時間倒敘排列。

先推薦3本對我三觀塑造影響很大的書吧。


O1. 《傳播學概論》

閱讀時間:2015年

這是一本專業教材,書中大多數內容已經記不清了,唯獨記得「沉默的螺旋」、「議題設置」、「把關人」這些概念。

「議題設置」和「把關人」是說,大衆傳播媒介因爲掌握話語權和傳播權,他們會對真實世界的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再發布給公衆,然後公衆也會根據他們提供的這些議題進行討論。

當時給我的震撼是:

原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所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它本來的樣子,而是掌握了傳播權話語權的媒體,選擇讓我去看到的樣子。我所認爲的「獨立思考」不一定真的是我自己的思考,而是被媒體引導纔有的想法,才相信的“事實”。

從那以後我在處理外界信息的時候,就會非常謹慎。會下意識地去找傳播源,會不單單聽傳播者說了什麼,也要去推測他隱瞞了什麼。

(至於怎麼看懂新聞,如何猜測說話者的意圖,挖掘他想要隱瞞的信息……感興趣的話,以後可以多聊)


02. 《精進:如何成爲一個很厲害的人》

閱讀時間:2016年

知乎大V採銅老師的書,好像是當年亞馬遜圖書銷售榜的前三名。

書名看起來很成功學,其實內容一點也不雞湯,而是實打實的方法論。

比如說起目標管理、時間管理這些話題,如果拿《奇葩說》裏面的奶茶、楊奇函來比喻如今大多數流水線般日更的公衆號內容,那採銅老師的這本書就相當於是辯論屆的黃執中。一個是技巧層面,一個是心法理論。

比如採銅老師用「收益值」結合物理學中的「半衰期」形成的四位象限,來指導我們,該如何合理利用時間、如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原子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越短,衰變得越快;半衰期越長,衰變得越慢。

我們應該多做高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學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和“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少做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比如漫無目的地刷微博,挑起或參與一次網絡掐架。

還有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和低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件。哪些事情屬於這個範疇,又該如何對待,感興趣的話可以親自去閱讀這本書。

非常建議剛剛畢業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小夥伴看;尤其建議正在上大學的年輕人看。看完之後你也許就能知道,該如何度過大學四年。


03. 《把時間當朋友》

閱讀時間:2016年

幣圈大佬李笑來老師的書。李笑來在成爲幣圈大佬之前,其實是知識付費領域的領軍人物。我對知識付費風潮的第一波感知,就來自笑來老師。可以說現在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內容付費、社羣付費這些模式,以及財務自由的討論,都來源於他。

這是一本衆創書籍,即它的內容是由許多人一起完成的。而且書籍內容一直都是免費共享的,複製這個鏈接👇

<https://b.xinshengdaxue.com/>

打開網頁就能閱讀。

分享兩個李笑來老師的重要觀點。

七年就是一輩子,掌握任何一項新的重要技能,都相當於重生。

“我們相信通過學習獲得重生 —— 對我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每一輩子都要至少習得一個重要的技能,進而獲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蒼蠅一樣左衝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樣,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斷飛行。習得任何技能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刻意訓練並不依賴任何運氣,只要付出就有收穫。越是早期,越應該花更多時間精力去學習(磨練技能)。我們就是相信學識決定一切。”

人生最重要的概念是:複利效應。

智力、知識、經驗,這些能夠積累的東西,都存在複利效應。在沒有繼承資產的情況下,選擇積累知識,並且篤信知識的效用,經過複利效應的作用力,知識終將給你帶來絕大的財富。而且我們很幸運的生活在一個知識變現很容易、且越來越容易、且變現金額越來越大的時代。

下面是另外一些我覺得很值得推薦的書。


04.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間:2016年,2017年,2018年

這是一本讀書方法論,專門教人應該怎麼讀書。但是很慚愧的是,我先後讀了3次,都沒有讀完,因爲一讀就想睡覺。

後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很多小夥伴和我一樣。而原因可能不在於我們太笨,而是作者的寫法結構很散,加上翻譯原因,有些句式用法會「水土不服」。

於是我在第三次攻克失敗之後,大大方方和自己和解了:我要的是讀書的方法,不是和這本書賭氣。所以就在知乎上找到了一個高贊讀書筆記,根據別人的筆記內容,把這本書從頭到尾捋了一遍,記下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算是把這本書囫圇吞棗讀了一遍,不過已經覺得受益匪淺。

比如作者把所有書籍分爲3類,面對不同類型的閱讀,要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以快爲好或以慢爲好。

對於娛樂消遣類的內容,掃讀一下,知道事情是什麼就型;

對於獲得資訊類的內容,通讀一遍,掌握重點資訊即可;

對於能夠提升認知的內容,則需要深度閱讀,以求理解。

所以,如果你對於該如何閱讀,挑什麼書來看這些問題還有困惑,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一次閱讀啓蒙。


05. 《10秒鐘讓你不同凡響》

閱讀時間:2017年

內容很少,大概2個小時就能看完。是一本實操性非常強的社交技巧書籍。之前專門寫過👉<如何在10秒鐘內給人留下好印象>,就不說了。


06. 《皮囊》

閱讀時間:2017年

作者蔡崇達,韓寒口中的“寫作大師”。這是一部有着小說質感的散文集,記錄的是真實故事,講述從農村出來的作者和故鄉親人之間的骨肉親情。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文化,是個神婆。她卻教給作者具有啓示力量的生活態度:“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雖然我把這句話記得很牢,卻始終不敢說徹底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我們在討論審美的時候,會說「擁有什麼,就要侍奉什麼」,比如大眼睛的姑娘,一定有很貴的眼霜和很多睫毛膏;腿部好看的姑娘很難忍住不露腿等等。

或許阿太是在提醒我們,要克服「優勢」帶給自己的限制吧。


07. 《我與地壇》

閱讀時間:2017年

會把人看哭的一本書。

看之前知道作者遭遇悲慘,因此覺得這本書應該基調悲涼。預想作者大概會花很多筆墨描寫自己心境的變化等等,很怕自己因爲不能感同身受而覺得無聊。

但打開看之後,完全不是這樣。這應該是少有的一本,讓我看到捨不得放下的非小說類作品。雖然看的時候,會爲作者的遭遇感到傷心。但又覺得,他經歷的事情,他的心情,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

比如他和母親的關係,生病後母親如何笨拙又細心的照顧他、愛護他,他又如何因爲憤恨自己的病而遷怒於母親,出言傷害母親,然後後悔……每一件事情每一種情緒,我們都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翻看之前的筆記,找到了這幾句摘抄:

“對於故鄉,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鄉,並不止於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 ”

“我特意去那園門(幼兒園)看過,抗拒進園的孩子其壯烈都像寧死不屈,但一落入園牆便立刻吞下哭聲,恐懼變成冤屈,淚眼望天,抱緊着對晚霞的期待。 ”

這些句子拿出來不覺得什麼,但是如果你也看了這本書,再看到這些句子,就會像岸上的水草被放回水中一樣,感覺到合適和優美。


08《參與感 | 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閱讀時間:2018年6月

算是小米的一本自傳吧,做市場、運營之類工作的同學不妨看一看。

講了小米從創始到如今的規模,經歷了哪些節點,成功/失敗的經驗,當然多數是成功的。主要講了在口碑營銷上面的成績,最核心的原則就是——要讓粉絲/用戶有參與感。這可以說是當初幫助小米在手機市場上殺出重圍的重要方針。

現在很多品牌在做營銷推廣的時候,已經越來越知道,需要迎合年輕人的喜好,要好玩有趣。比如十萬藍V總教頭海爾、醜萌醜萌的花唄等等。小公司拼命包裝高端,大品牌拼命接地氣,就像穿西服打領帶企圖撈回一點可信度的保險銷售,越缺什麼就越要宣揚什麼。(手動滑稽)


09. 《笑場》

閱讀時間:2018年6月

李誕的代表作,收錄了網絡上膾炙人口的《扯經》系列、奇趣故事,以及誕總近年來的多篇隨筆散文。看似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故事中蘊含引人反覆玩味的道理。從不同角色的口中描繪出了一幅荒誕而又耐人尋味的人生浮世繪。

說人話就是很好笑,好笑背後又很有道理。(這麼一形容讓我覺得像是在說《智慧背囊》哈哈哈哈,90后里應該有不少人小時候都看過這個吧,小學作文素材來源)

貼幾個我覺得有意思的片段:

1.

師父:此世不樂,來世就樂嗎?這些人真癡。

小和尚:那來世就一定不樂嗎?

師父:呵,跟我擡槓?那你死去吧。

小和尚:你看你,辯經嘛,小心眼兒。

2.

-結婚爲什麼要放爆竹啊?

-想必是給自己壯膽吧。

3.

師父,我見到好多施主往佛像前扔錢,往水池裏扔錢,往石龜、石龍身上扔錢,他們卻不給道旁乞丐錢。

4.

-沒有朋友多孤獨啊。

-有了也一樣。

5.

小北,我似乎從來沒有過爲了什麼一定要怎麼怎麼樣的時候,從來沒有那麼熱烈過,即使是給你寫的情書,也是壓着手腕寫的。小北,我是說,話不能說得太滿,人活得也不能太滿了。當然你很好,你這樣理直氣壯的很好,我喜歡你這樣,但是我不行,我就做你的退路好了。


10. 《全棧市場人》

閱讀時間:2018年

副標題是「互聯網市場營銷入門通用寶典」,確實不錯。作者是在知乎上擁有11萬關注者的Lydia,從小學老師轉行做互聯網市場,具備從零到一的實操經驗。完全適合尚不熟悉互聯網市場和運營工作的同學閱讀。

我是在入行之後纔看到這本書,閱讀之中感覺親近非常,因爲寫的就是我每天在做的事情。撕的逼扛的鍋砍的需求歷歷在目,簡直是一本互聯網公司職位大觀,十分接地氣。

如果你現在在猶豫要不要轉行做互聯網,做運營,完全可以打開這本書,它所描述的事情99%都是你將來要經歷的事情。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扛得住吧。


11. 《人類簡史》

閱讀時間:2018年

今年在中國大火的一本暢銷書,康永哥、高曉鬆等名人都看過。蔣方舟還有一檔音頻節目也專門聊了這本書。

總體而言可讀性很高,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各角度,研究了「智人」這個物種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聽介紹覺得很枯燥對不對,其實書本內容十分淺顯易懂。

但蔣方舟對它的評價是:正確的觀點都不是原創,原創的觀點都不夠正確。比如書中認爲,人類和小麥的關係,不是人類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類。因爲有了小麥之後人們就開始從遊牧社會進入農耕社會。雖然看上去更加穩定低風險,但其實人們勞動的時間加長了,也不再自由,還因爲勞動患上了很多疾病。這個觀點雖然很多人並不認同,不過還是很新穎有趣的。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有意思且正確的觀點,看過之後你可能會對歷史學、人類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我能在高中的時候看到這本書,大概就不會那麼煩生物課和歷史課了吧~


12. 《東京一年》

閱讀時間:2018年

作者蔣方舟,蛋總的好朋友。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裏也提到過這本書,也很喜歡她這個人。這本書是她獨自在東京生活一年的日記散文,每篇內容都不長,適合在早起時、晚飯後隨便翻開一篇,跟着她在東京逛展覽、見友人、吃飯看書,好像一個多年老友把她在東京的所見所聞所想向你娓娓道來。

而她又是典型的讀書比閱歷多的女孩子。年少成名,性格因此敏感細膩;博覽羣書,認知和見地都在同齡人之上。錄《圓桌派》的時候在馬家輝、馬未都等前輩面前也相當從容。還莫名地和主持人竇文濤十分相稱,透着股土裏土氣的真誠。在節目裏毫不客氣地剖析自己身上的陰暗面黑歷史,非常有趣。

————叨逼叨分割線————

好像我還是看小說比較多。中學時期喜歡看亦舒,她的名作基本上都看了一遍,說不上多喜歡,但是影響了我最初的戀愛觀。就是女性一定要精神獨立、經濟獨立。可以享受愛情,但不能把它當飯吃。

科幻小說只看了《三體》,還剩2本沒看完,因爲每次想要續看的時候都忍不住要從頭開始,期望一口氣看完。大概就跟高中背單詞總背abandon是一個道理吧(衰)……

看小說最大的壞處就是,我自制力不強。或者說在看小說這件事上,我沒有自制力,我放棄了自制力。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第二天要考試,前一晚還能熬夜到凌晨3點看《盜墓筆記》,所以我輕易不敢打開小說,總得留在沒有紛擾的時候盡情的看。

最近經不住誘惑,開始看《神鵰俠侶》,老實說這是第一回看金庸老爺子的作品,以前連電視劇都沒看全過,以至於現在看小說的時候,給楊過安的是白古的臉,給小龍女安的是劉亦菲的臉,且莫名覺得甚是相稱……

好了,分享結束!以後再有好看的書,依舊會更新在這裏,公衆號後臺回覆【書單】就能查看,希望你們喜歡~

——end——

微信公衆號搜索:ofAo,可查看賺錢技巧、學習乾貨、節目鑑賞。敖是我的姓,讀第二聲。

回覆【見面禮】領取6本好書資源(電子版)

回覆【書單】給你推薦我喜歡的13本書

回覆【稿費】,教你如何利用寫作月入2000+

推薦閱讀:

詹青雲在【「能者多勞」是不是坑】這道題裏,到底說了什麼?

畢業後該工作還是該讀研?

懶癌晚期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