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每個月工資多少算正常?

94年,座標上海,16年畢業到現在一共待過3家公司,薪水從4.5k到12k接近3倍上漲,還算滿意。

這道題問“90後每個月工資多少算正常?”我不知道怎麼界定“正常”,因爲工資收入和行業、崗位都有很大關係。


我身邊有畢業2年就在武漢買房的姑娘,首付40w,自己買的,家裏沒能力支持;

有月薪2w的上海土著包租公,93年的,而且沒事還會接點私活掙外快完全不給我們這些外地人留活路;


但不要製造焦慮,也有不如人意的例子:

一個90年的小姐姐,研究生畢業,工作3年月薪不到6000

前同事,91年的,5年資歷的文案,收入1w出頭——在互聯網行業不算高


這道題我想應該是想討論,怎樣拿到高收入?

撇開買彩票轉錦鯉,我能想到的只有3個方法,可以拆開使用,也可以搭配使用,即:

1、加薪/跳槽

2、轉行

3、兼職


一、加薪

提到加薪,常見的觀念是吃資歷。即做好分內工作、完成這個月的KPI、等到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加薪。如果公司不加薪那就跳槽。

但是靠資歷加薪太慢,而且資歷並不等於能力,老闆不傻。

那在什麼情況下,老闆會想給一個員工加薪呢?

舉個例子,之前招過一個實習生特別乖巧好用。有一次我們讓她整理幾篇圖文素材,其實就是做個初步排版,修改一下錯別字什麼的就行。但她最後交上來的東西不僅完全按照我們的日常風格做到了80%相似度的排版,還給每一篇內容提供了幾條備選標題,給我的小夥伴高興得大呼好幾次:我X,想給她加錢!

所以,答案就是:當你創造出額外價值的時候

即,在工作中,如果老闆交給你做常規工作A,哪怕你把A做到百分之百,只算是值得你的工資,是分內該當;只有在交出A+B的時候,纔會讓老闆有物超所值的感覺,纔會有給你加薪的衝動。


二、轉行

17年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轉行。

從製造業轉到了互聯網,即使當時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但互聯網行業嘛,大勢所趨,起薪就是原工資的1.5倍。

有一句話已經說爛了,叫做「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對於21世紀來說,互聯網就是風口。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自我努力,更要看時代發展進程。趕上一支A級合唱團,光張嘴不出聲也能拿第一。

你可能會說我對互聯網行業一無所知,也不會寫代碼,這倒不用怕,任何一個行業,看上去是新興的,實際上底層邏輯不會變,我們要學會用最基本的邏輯看問題。

互聯網行業看似很新,其實商業邏輯和傳統行業也不會差別到哪去,都是提供服務或產品以獲得利潤。這就需要有人生產產品、有人維護產品、有人買出產品。對應的就是產品崗位、技術崗位;運營崗位;和市場銷售崗位等等。(具體可以去我的公衆號:ofAo,回覆“互聯網”有詳細介紹。)

即,不是非得會編程才能進互聯網公司。大量的運營、市場、商務、銷售門檻都不高,而且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學習掌握的。

所幸,網上也有很多相關的資料和課程。


三、兼職

「黑天鵝效應」的提出者塔勒布曾說:最好的職業規劃,就是同時從事兩種工作:一種沒挑戰,有一定的經濟收益;另一份是高風險、有意思、有一定的概率可能帶來巨大回報。

我見過兼職收入遠超過本職收入的;也見過把兼職工作直接做成自由職業的,各有各的技能點,各有各的小厲害。

但兼職對我自己最大的吸引在於,它可以抗風險。


我的一位好友,今年運氣不太好,先後跳槽2家公司都不太滿意,索性裸辭在家待了1個月。但是因爲有穩定的副業收入,所以裸辭之後心態也沒崩,反而利用這段空檔期認真規劃了自己的職業路徑,最終入職了第三家公司,非常適合她,工資還漲了一點。

可以說是兼職給了她說辭就辭的勇氣,成全了她在魔都的體面。


至於兼職可以做什麼,我有朋友做攝影的、設計的、做活動策劃的,也有直接牽線搭橋賺茶水費的,都有點門檻。也有做代購的,不過往後可能不太順利。

我經驗有限,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一點寫作經驗(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我的公衆號:ofAo,回覆【寫作】看一看),如果你還會視頻剪輯、音頻製作等等,各種技能都是可以變現的。推薦幾個平臺:在行、豬八戒等等。


甚至最簡單的,各大旅遊網站長期招募試睡師,愛旅遊的小夥伴可以去註冊申請一下,出門旅遊也能省個住宿費;愛探店的吃貨小姐可以多在微博、小紅書發一些餐廳測評,都能找到變現之道。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技能點,有些可能不那麼突出,但是你可以繼續打磨;有些可能是你太習慣以至於忽略了它,試着回想平時朋友們會怎麼評價你、給你貼上什麼標籤,就可以找到它並且“發揚光大”啦


如果什麼技能都沒有,那我就會推薦你嘗試“寫作”,因爲對於普通人來說,寫作的門檻真。的。很。低。就拿投稿來說,不用非要寫出什麼了不得的專業點評纔有人收,寫一寫遊戲測評、工具使用教程都是有市場的。

比如我之前寫過一篇小程序使用測評,圖片加文字也就用了1個小時,就掙了100塊(我知道很低,但那是剛開始嘛)。而且寫作這項能力還會潛移默化培養你的邏輯性、溝通交流的能力,何樂而不爲。


最後,分享一下薛兆豐教授在《奇葩說》裏的一段話:年輕人是「貧」而非「窮」,貧是暫時的,是年輕,是沒有到獲取收入的時間;而窮是盡,是沒有希望。有多少人年輕人是又貧又窮的呢?

我覺得作爲年輕人,對財富或者說高收入,不能光有渴望,光望是沒有用的,光等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要快速行動:

確定目標——分析目標——資源分析——制定計劃——GO GO GO!


p.s. 最後來個小廣告~

如果想簡單粗暴地瞭解互聯網行業,關注我的公衆號:ofAo(敖Ao讀二聲,是我的姓,不是小黃車ofo),回覆【互聯網】就能看到;

如果想學寫作,掙點零花錢,可以回覆【寫作】,會推薦一些要求不高過稿快的公衆號給你~

其他回答:

一個女生該養成哪些比較好的習慣?

https://mp.weixin.qq.com/s/IpmADeXvrrvYiUTUI1W4jw

隨筆整理:認知、關係、方法論、人

https://mp.weixin.qq.com/s/9nxmqg0ak_N8UeE84V4qzw

畢業後該工作還是該讀研?

https://mp.weixin.qq.com/s/a5GIQasRhn3Bvy4Uan3EJg

有什麼應該堅持的好習慣?

https://mp.weixin.qq.com/s/a55zMn77m5raEOgVeNpfCg

如何評價《奇葩說 第五季》第二十二期(「能者多勞」是不是「坑」我)?

https://mp.weixin.qq.com/s/CIeurq9EX2bLuVFz7FOfLw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