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不成熟的人,最終傷害的都是自己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就是敢於承擔責任。

一天,我一歲半的兒子在騎搖馬的時候,用力過猛,從馬上摔了下來,他趴在地上,停頓了一下,然後站起來,哇哇的哭起來。
我聽到哭聲馬上從廚房趕出來,正好看見這一幕:
正在看報紙的爺爺,一邊安慰他,一邊用手拍着馬頭說:“孫子,不哭了,是不是打害你摔跤,我們打他,就是他。”

兒子見我出來,淚汪汪的看着我,我走過去抱抱他,並查看有沒有摔淤哪,擦乾他的眼淚,對他說:“摔疼了吧,是你自己不小摔倒了,下次小心點就不會摔了。”然後他又重新騎上小馬,開心的揺起來。

還好兒子還小,不太懂爺爺的話,不然真的拍打小馬,怪小馬把自己摔了。

在這件事上,爺爺這麼做是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減輕他摔倒的痛苦,但這麼做對嗎?

其實從古到今,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有這種本能――推卸責任。

即使爺爺沒有教他,他在成長的路上也會出現這樣推卸責任的行爲。

因爲我們認爲,比起自己承擔責任,責怪別人要容易得多了。

但我們做父母家長,儘量不助長孩子養成這種習慣,而是幫助他看清自己的問題,學會反省自己,改變自己去解決問題。

相比我自己,我也是自從有了孩子,經過淚水的洗刷才漸漸成長起來的。

剛開始當媽媽的時候,我非常不適應,我的睡眠驟然減少了,我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還要照顧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照顧他的吃喝拉撒睡,還要每天干一些洗衣拖地的家務活,雖然婆婆幫我煮了晚飯,但我還是過得十分痛苦。

我也把這些痛苦怪罪到別人身上,怪老公不幫忙帶孩子,賺錢不多,沒錢請保姆;怪婆婆說話刻薄,整天催命鬼一樣讓我幹這幹那;怪我爸早早催我結婚,要是我現在未婚,那得多逍遙自在啊;甚至還怪我媽不該把我生下來,生在這樣貧窮的家庭裏。

現在看來,這些都是我不成熟的想法。

只有不成熟的人,才總是去找外部的理由去解脫自身的缺點或不幸。
總認爲整個世界都在欺負自己,卻沒有想到去克服困難。

記得我剛加入平臺時,我是抱着來平臺做心理疏導的想法加入的,我還以爲芬芳老師是心理醫生,可以幫我解決我的心理問題。

但老師並不是心理醫生,她說我不需要心理醫生,我需要的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改變現狀。

幸好她不是,因爲找心理醫生諮詢也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法。

一位外國醫師曾寫過一篇精彩的論文,他提到目前日益增多的心理醫生是如何把大家寵壞的。

他指出,許多向心理醫生求助的人,通常喜歡爲自己的弱點與世俗格格不入的行爲,找一個心理學上的藉口,這樣他們似乎得到了某種精神的安慰。

而心理學一直爲這些不能面對成人世界的人尋找託辭的時候,更助長許多人繼續把他們的種種困難,怪罪到外在的各種因素。

這跟一些人喜歡星座占卜算卦是一樣,都把自己的困難窘境,怪罪與自己的命格或生辰八字。

但是,莎士比亞在《凱撒大帝》一劇當中,讓羅馬名將凱撒道出人生的真諦:“這過錯並非由於我們所屬的星辰,而是我們有一種聽命的習慣。”

曾經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森林裏一隻猴子玩耍時,膝蓋受傷了,擦破了皮,他無助的坐在地上呻吟,然後一些猴子都來安慰他,拿果子給他吃,讓他感到很溫暖。
接連幾天都有猴子來看望他,給他送水果,他總是把傷口揭開給其他猴子看,然後猴子們都會安慰他。

過了一段時間,這隻猴子卻死了,死於破傷風。

本來他的皮外傷,一兩天就癒合結痂了,但他卻享受同伴們的呵護,每次都把結痂的揭開,露出血淋淋的傷口,博取同情,然後傷口就感染了。

這就是整日沉溺在自憐深淵的下場。

所以我們想要邁向成熟,就要承擔自己行爲的後果,爲自己的行爲負責,把自己的生活改造得更美好才最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