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結了婚還住公婆家,沒掃地出門都算仁慈了


面對別人的指責批評,你會怎麼做?
是保持沉默,還是據理力爭?
長期被人語言中傷,是別人的情商低,還是你真有問題?

昨天,我就生了半天的悶氣。每天三點下午我都會給孩子煮粥,但不會太準時,有時會延遲,昨天因爲哄孩子午睡,我也跟着睡到4點,這時婆婆就喊話了:“都幾點了,還不煮粥,就知道睡。”

那時我正準備去煮,她一腔反脣相譏的話語,就像一根刺扎進我心裏,如果她的話真的是根刺,那我的心臟已經成了一顆仙人掌了。
因爲她長期如此,對家裏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語氣,尖酸刻薄是她的風格。

到了晚上,她下班回家,看見我兒子就一陣柔聲細語,不知爲何我很是反感,特別看到兒子還很粘她,我就更氣憤,我一天辛苦地帶的孩子,我的耐心都磨光了,你回來就裝聖母,各種和藹可親,有求必應的樣子,給你一天帶帶,看你還笑得出嗎?

該洗澡了,兒子卻哭着要跟奶奶,然後我就強行抱兒子去洗澡,在他拼命掙扎的過程中,小腦袋就磕到玻璃門上,這時他哭得更厲害了。

“哎呀,都撞到腦袋了,怎麼當媽的,一點事兒就火急火燎的,這死脾氣。”婆婆又開啓了語言攻擊。
我不予迴應,繼續幫兒子洗澡,但兒子還在哭。“別怕,奶奶在着等你呢。”
兒子看着她,真不哭了。

此時我的內心很憋屈,看到兒子那麼粘她,我也很吃醋,憑什麼我一天到晚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兒子,他就把我當空氣。

難道是我錯了?所有人都沒錯?爲什麼要改變的是我,爲什麼有人得便宜還賣乖,一想到此時下班了的老公,還在外面和同事吃烤魚喝啤酒,我就一陣胸悶,恨不得馬上走人,離開這個讓我無所適從的家。

這個本來就不是我的家,我只是跟着這個男人回到他的家,爲他生個孩子,幫他照顧孩子,一起生活的女人。

除了這個男人和孩子跟我有關係之外,其他人都與我沒有關係。

而且我和兒子還寄住在他們家裏,吃他們的飯菜,住他們的房間,用他們的水和煤氣,每月電費是老公給的。

他們有時還幫我帶一會孩子,讓我可以忙點自己的事。

想到這些,我感覺不那麼委屈了。

我應該感激呢,如果不住在這裏,我們可能要到外面租房子住,然後一切的家庭開支都是老公負責,一切的家務都由我負責。

其實這本來就是我們結了婚後,應該面對的事情。

但在多數的中國的家庭中,我們子女還理所當然,死皮賴臉的啃老,還怪老人做得不好,不和氣,不遷就。

突然覺得自己真不要臉呢,享受別人幫助,還想要別人好臉色,別人憑什麼給你提鞋,還要一臉笑顏。

這跟那個向古天樂索要100萬捐助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們往往看重自己的得失而忽略了別人,總認爲別人這麼做就是理所當然的,別人一旦不如己願,就開始發牢騷,覺得自己受傷了,可別人根本不欠你的呀。

其實婆婆可以把我們趕出家門,要我們自力更生,可她沒有這麼做,她疼愛她的兒子,怕兒子照顧不了家庭,怕他的妻子照顧不了他們父子。

也正是她的溺愛讓我們無法長大,永遠依賴。其實父母也是一個矛盾體,希望孩子獨立,又怕孩子離開。


認識到這樣的怪圈之後,我的情緒也變得平和了,不再抱怨,不再執拗。

女人當了媽,果然要“爲母則剛”啊,你不剛都不行,因爲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

只有內心堅強了,所有的憂慮都煙消雲散了。

所以現在起,我要學會兩件事。
1、我要學會感恩
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就如雜草隨意生長,而感恩則如玫瑰,需要用悉心栽培,用愛心灌溉。

董卿的一個朋友說過,你想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爲這樣的人。

想要我的孩子成爲一個感恩的人,我就應該先成爲一個感恩的人。

當媽的人,真的不能放任自己,真的要成長,因爲孩子看着呢。

或許改變很艱難,但改變後能成爲自己喜歡的那個人,所有的艱辛都是有價值的,不是嗎?


2、我要學會獨立
只有獨立的人,才能獲得人生自由,人格尊嚴。
我會和老公努力賺錢,爭取搬出去住。
雖然經營一個家庭不易,但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打自我們結婚後,我們和父母就成了兩家人,我們都是孩子的父母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勇敢面對。

其實距離真能產生美,不說婆婆如何,就拿我們自己的父母都是這樣,久看生厭。

只要你成年後,無論上學還是工作,你很久沒回家,他們就盼着你回家,你在家宅久了,就開始牢騷滿腹:“整天不幹活,不出門,就知道看手機,沙發都被你坐穿了”。

所以成年了,特別是自己有家庭了,一定要離開父母的身邊,那纔是真正的人生。

但也要常常回來看望年邁的父母,他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

人生是一堂終生學習的課程,一般人會因爲別人的批評而憤怒,有智慧的人卻會從中看到問題,學習和改善。

讓我們都做有智慧的人,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