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下的生活

有人提出了碎片化閱讀的害處,有人提出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都是已經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人們提出的好問題。

自從工業化流水線這個詞產生以後,我們的生活就已經專業化、碎片化了。我們日日夜夜地站在流水線的一角,從事着單調的工作。從社會到生活,我們被無限細分了。人類作爲一個如此完美的生命整體結構卻做着機器化碎片化的活。我們營碎片化的生活,卻要從思想上做不碎片化的思考,其難度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在這個細分成爲碎片的時代,也許以後會不會還細分爲粉末的時代裏,有少數人因爲職業的原因卻沒有被碎片化分工所毒害,比如全科醫生,畫家,音樂家,運動員。

那麼作爲一個長期工作在流水線第一線的人,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何抵制碎片化思維的養成呢?

有人說我們可以在業餘時間裏學習畫畫,彈吉他,打乒乓球。很對,但是以我的親身體會來驗證,這個東西很難,難到你堅持不下去,但是這確實是一條路,而且有少數人沿着這條路走了很遠很遠。

有一件事情對於我們所有人建立結構化體系化思考是有用的,主要是這件事比較容易,有基礎且條件門檻低。這件事就是寫作,寫作是說話的延伸,我們每天喋喋不休地說了很多話,然後又翻來覆去地去修改解釋,這其實就是寫作。但是我們平常人從來也不把這件事當做是自己最擅長的事,也不去刻意精進這件事情,所以這件事情的最大的功能就沒有辦法體現出來。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去學習它,發展它,用不了多少時間,我們都會取得長足的提高。不僅僅是提高了我們的寫作能力,也提高了我們說話和思考的能力。

寫作不同於閱讀。閱讀是入的過程,寫作是出的過程,要爲出而入才健康。臺灣散文家王鼎鈞說“精神越用越出”,我深以爲然。我們只有不斷地去寫,去爲寫而讀,完成由閱讀到寫作的轉化,我們的寫作才真正具備了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功能來。

一張紙,一隻筆,你只要這些。寫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把每天的想法記下來,然後停停想想,再寫寫畫畫,我們的思維就自然成爲一條線,或一塊有機的活物來。

抵制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思考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我們要營一種整體化生活,整體化活動,這纔是碎片化時代最重要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