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系少年李白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
十幾年前,我還記得滿大街上,播放着許巍的歌。
當時許多年輕人都“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做一個不願醒來的劍俠夢。
十幾年過去,夢醒了,變成“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因爲工作太忙就沒去”。

在古代有個生來就是卓爾不凡的錦鯉少年。
他佩着一把飽劍,足履雲鞋,瀟灑走天下。
這位抽中錦鯉的少年不是徐霞客,
而是“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

賀知章讀過李白的《蜀道難》,驚歎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給李白起了個“謫仙人”的綽號。
李白的出生可真有八卦奇聞。
傳說,李白的母親在懷上寶寶後,在一夜做了個怪夢。
夢見天上一顆閃耀白光的明星,那個光又閃又亮,那顆星又大又圓,在眼前飄蕩。
李白的母親剛伸出收去摘,那顆白星快得迅雷不及掩耳,“咻”飛進了她的肚子裏。

另一段傳說是,
李白出生三天後,家門外有一位衣衫襤樓的胡僧路過化緣。
胡僧看到李白父親李客手上抱一個嬰兒,哭的忒嘹亮,散發着不凡的氣象,器宇軒昂。
胡僧跟李客道賀,說他的孩子可能是天上的神仙降臨凡世。我們爲他祈福,助他在凡間順順利利。

李白五歲的那一年,唐中宗李顯復位,結束了武則天的統治。
那一年,海外華僑李客從西域的碎葉城,舉家搬到四川廣漢。
唐朝李氏尊老子爲祖先,奉道教爲國教,許多人修煉吐納煉氣的神仙之道。
李客也特別喜歡道教,是道教經藏收集狂人。
李白小時剛認得幾個字,有事沒事就翻開家裏的道藏來看。
李白後來回憶自己5歲誦六甲,《六甲》就是道教一種旁門左道的怪書。
三國時期的左慈就憑着這本經書,修煉出怪力亂神的本領。

李客對兒子的不務正業頗爲頭疼,擔心他會成爲神棍。
逼着兒子多讀諸子百家的經典,這一鞭策使李白“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
才十歲,他把諸子百家與歷史都讀透。

民國有一部小說叫《蜀山劍俠傳》,在四川蜀地,環繞着白雲縹緲的山巒,給人產生了神仙的幻想。
之後不少江湖隱士在山上修煉,四川流傳白日飛仙的劍俠傳說。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對劍仙的幻想自小在就李白心裏播下種子。

李白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他寫出了《明堂賦》、《擬恨賦》,自比漢代的司馬相如。
但李白更喜歡劍術。
疼愛兒子的李客,給兒子報了興趣班,聘請小有名氣的劍士。
但是李白無論學什麼都不費吹灰之力,半年時間他已經與老師打成平手。

李白決心要上山尋找傳說的劍仙...

十五歲的李白行了弱冠禮,在古代他已經是成年人。
他孑孓一人,跑上戴天山,尋訪道士。
可是道士連個影都看不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李白作《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紀念人生一次的旅行。

戴天山的鐘靈毓秀給李白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山上所有世俗的煩惱都會通通忘記。
當李白聽到著名的隱士趙蕤在戴天山上,李白迫不及待要想再度上山拜師。
臨走前,父親李客贈送了一把寒光逼人的寶劍,並叮囑李白,習劍是爲了行俠仗義,不要胡作非爲。

李白在山上拜見了師父趙蕤,他的仙風道骨懾服了李白。
趙蕤,號東巖子,他的厲害之處,有《長短經》作證。
這部書奠定了歷史著名縱橫家的一席之位。
趙蕤不會隨便收徒弟,即使富家子弟原因掏出身家性命供養他。
他眼看李白相貌清秀,很爽快地收了他做徒弟。

李白在趙蕤身邊三年學會了兩件事:劍道、鳥語。
趙蕤教會李白真正的劍道是天、人、劍合一,重劍無鋒,養成一股正義凜然的氣魄。
李白把這樣的氣魄融合到詩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趙蕤在他的結廬附近有成山上百的禽鳥,鮮豔奪目。
他時而虎嘯龍吟,時而喃喃細語,說着常人聽不懂的鳥語,喂飼被吸引過來的成羣飛鳥。
通過趙蕤的口傳心授,李白很快就學會了鳥語,好像天底下再難的奇技淫巧,李白總能學會。

三年拜師期滿,趙蕤準備封廬下山,原因不是戴天山的租金上漲,而是不少人上山打擾趙蕤的清靜。
李白表示要誓死追隨師父,
他建議李白趁年輕該雲遊天下,但自己想找個清幽的地方安頓下來修行。
師徒一場緣分到此,後會有期!
恰好此時李白收到家裏的來信,母親病了,父親盼李白常回家看看。
李白匆匆趕回家裏...

回到家裏,母親看到李白成年翩翩少年,病很快不治而愈。
李白在家裏寫詩練劍,蹲了兩年,心裏閒得慌。
他自由的心,按捺不住,又想出去闖一回。
李客隱約感到兒子不是池中物,將來會展翅高飛,但是內心太高傲,不如走遠點,見識更多牛人,挫敗他的傲氣。

20歲的李白再度告別父母,青衣寶劍,滿懷壯志,往蜀中出發。
他經過成都,如同一個鄉下來的娃兒,第一次見識大城市,他登上散花樓,“今來—登望,如上九天遊”,激動得快落淚。

大都督府長史蘇頲在成都,李白素來聞他吝惜人才,於是乎拿出最得意的詩文,登門拜訪。
蘇頲看過李白的詩文後,向羣幕稱讚李白天賦過人,文章秀麗,有大家風範,但是風格還沒臻於化境。繼續努力,假以時日,必定聲名鵲起。
蘇頲誇了李白一頓,但是對於仕途的提拔,卻隻字不提。
言外之意就是,騷年你牛,你很棒,你很帥,但我不會舉薦你,你還是安心讀書,參加科舉吧。

李白自詡“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要他爲了應試而讀儒家五經,簡直要他的命。
應舉是不可能應舉的,這輩子不可能應舉的。
他首次吃了閉門羹,馬上拾起包袱,向峨眉山走去,繼續尋仙。

李白登上峨眉山後,大讚“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然後繼續懷着“倘遇騎羊子,攜手懷凌日”的夢想。
李白在這遍淨土住下來,每天跟僧人道士坐而論道,研習詩作,揮劍起舞。
峨眉山上,李白還遇到一位撫琴吟唱的和尚,兩人惺惺相惜,和尚爲李白彈奏一曲,李白爲和尚賦詩一首: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那些世外高人,使得李白的心悅誠服。
李白越來越迷戀道家思想,嚮往那些來去無蹤,縹緲無影的劍俠。
他還萌生出家的念頭,追求永恆的天上仙境。

但是想起一事無成的自己,還想起家裏患病的母親。
李白的思緒又回到人間,“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他下山趕回廣漢的家...

母子心有靈犀,回到家裏李白髮現母親病危,沒多久的日子就病重離世。
李白爲母親送行後了,過完最後一段家裏蹲的日子。
很快李白又雙叕向父親提出環遊全天下的計劃。
這一次老父親想表示反對,但是欲言又止,他知道兒子大了留不住,揚揚手默許。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25歲的李白心境與以前有所不同,劍俠夢他埋藏在心底裏,帶着政治抱負走出了蜀地。
李白認同功成身退的人生,再沒有建功立業之前,他是不會退隱的。
只要生活中能有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
他就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