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真的可以天天向上

文丨梨子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成甲老師被邏輯思維評爲十位“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得到”最受歡迎的說書人。這本書爲我們解開學習迷思,講授“學習的方法”,幫助我們將零碎的知識體系打造爲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讓所學知識真正變成資產,讓學習成爲財富積累的過程!

那如何從“知道”到“做到”?

書中提過一個公式:刻意練習+多場景思維訓練=構建底層認知,打通知識的底層結構。

1.臨界知識

所謂“臨界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考慮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換言之,能給我們帶來關鍵影響的那一小部分知識,就是臨界知識。

我們只有真正理解爲什麼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的影響更有決定性作用,這些知識要在怎樣的場景裏才能發揮作用,我們纔算得上掌握了一些臨界知識。

簡單的回答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直觀感受、情緒與經驗做出回答。簡單的答案往往只能用於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

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夠更普遍地解決類似問題,啓發我們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思考問題。

2.刻意練習

生活中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某公衆號的突然爆紅,某人突然取得巨大成功,都可以用複利效應來解釋。

想要通過刻意練習達到複利效應,一是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訓練,二是大量地持續練習。

刻意練習的核心是:儘管通過1萬小時可以練出專家級的水平,但其中最關鍵的是,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思考框架、思考模型,纔能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一般我們看到問題,大腦會直接調用直覺、過去經驗、情緒反應,然後採取行動。

而高級的思考過程則是,看到問題,首先會思考這個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什麼。弄清楚出問題的根本,然後去思索解決這類問題可能用到的臨界知識是什麼,最終根據臨界知識採取行動。

所以,刻意練習的關鍵,不是掌握具體的臨界知識,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每日反思,有意識地應用更高級的思考模型,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構建體系

如何找到更高級的思考模型,一是根據經驗構建自己的思考模型,這就要求對各種臨界知識有足夠的認識,有完善的知識體系。而如果缺乏系統底層規律的認識,則是無法打通知識體系。

對於未知情況,多依據經驗來做出判斷。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也就是把臨界知識整合起來的認知方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驗。

另一種,則是直接借用各領域中現成的萬能思考模型。例如書中講到的: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能只靠單獨的一種臨界知識解決問題,而是要把各種知識綜合起來,協同應用。試着把工作流程分解,找到其中的關鍵節點,然後聚焦。

4.每日反思

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

反思不是分析結果的好壞,而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

回顧當天的生活,看看我們做了那些決定,放慢自己思考的過程,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自己做出決策的過程合理嗎?”“要實現的目標還有其他方法嗎?”“考慮的因素全面嗎?”等問題,我們就更可能發現新的思維方式和解決方案。

這個過程就是反思。

反思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錯誤應用的知識。同時在反思的時候,主動地進行知識的聯想與聯結。能讓已有的知識產生新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就是多問問自己:我過去還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我還聽說過有其他人犯過類似的錯或者做得更好的嗎?有什麼相關的方法可以應用道這件事情嗎?

同樣,也可以通過反思,查看當天的任務是否完成了,通過反思,讓自己處於持續的改進狀態。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最後總結一下,本書要講的就是:快速界定問題,結構化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方案,然後驗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